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探讨心电监护仪在临床的正确应用,通过分析心电监护仪的日常维护及影响仪器性能的因素,国内报道存在的或已出现的问题,强调正确使用监护仪的重要性.心电监护仪能为临床提供有效监测指标,但也会因为各种原因使监护失灵而致严重后果,因此,使用心电监护仪必须认真做好维护并熟练掌握仪器性能,不能只依赖仪器而忽视全面病情观察.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外周血RANKL和OPG水平的变化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合并股骨头坏死(ONFH)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住院的644例RA患者各项临床及实验室指标,并选择同期体检的158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所有观察对象均行骨盆平片检查。对比分析两组观察对象股骨和腰椎骨密度及外周血RANKL和OPG水平。结果 RA患者中骨质疏松(OP)和ONFH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31.92,P<0.001;χ2=8.71,P=0.003);伴ONFH的RA患者外周血RANKL水平[214.50(384.05%) vs 82.67(78.86%)]、RANKL/OPG比值(0.41 vs 0.27)高于无ONFH的RA患者(P<0.05),且病程、健康状况问卷(HAQ)评分和双手关节Sharp评分均明显高于无ONFH的RA患者(P<0.001)。服用糖皮质激素(GC)的RA患者其ONFH发生率明显高于未服用GC组(χ2=20.62,P<0.001)。logistic regression多元回归结果显示,服用GC、总股骨区OP的发生、外周血RANKL/OPG比值为RA发生ONFH的危险因素。结论 RA患者合并ONFH的发生率高于健康人群,且与GC的使用、总股骨区OP的发生、RANKL/OPG比值升高密切相关,也与RA局部骨侵蚀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47岁,腰痛8年,加重6个月,双下肢酸痛、乏力1个月余,于2012年8月6日入住我科。患者8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部剧烈疼痛、弯腰受限、伴大汗,夜间翻身时疼痛明显,晨僵不明显,遂就诊于当地医院及苏州同济医院等。  相似文献   
5.
胡琳玮  徐胜前 《中国医药》2013,8(9):1349-1351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累及全身多关节的慢性滑膜炎并伴有全身多系统损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关节的慢性滑膜炎症最终造成关节软骨、骨及关节的严重破坏,最终导致关节破坏、畸形.骨坏死是指暂时或永久性骨质血液供应丧失,造成骨质变性、坏死,病变一旦侵犯关节,就会造成关节面的塌陷,常见的部位有股骨头、膝关节、肩关节、腕关节,其中股骨头坏死发生率最高.刘铁刚和陈卫衡[1]流行病学统计酗酒和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是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最常见的病因,而糖皮质激素已逐渐超过酒精成为诱发股骨头坏死的首要因素.该类患者主要特点是发病年龄轻,国外资料为38岁,中日友好医院报告为33.5岁,累及双髋者多[2].RA患者中,由于疾病本身及糖皮质激素的不适当使用,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明显增加本文综述RA合并股骨头坏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男性类风湿关节炎( RA)患者骨密度( BMD)的变化与骨质疏松( OP)的发生情况和临床危险因素。方法收集324例住院的RA患者(男60例,女264例)和158例正常对照组(男60例,女98例),采用DEXA法测定股骨颈、Ward区、大转子、总股骨区和腰椎2~4部位BMD。结果(1)60例男性RA患者各测定部位BMD均明显低于正常男性对照组( P<0.05)。男性RA患者总体OP发生率31.67%(19/60)明显高于正常男性(8.33%,5/60)(χ2=11.637,P=0.003)。除了大转子区BMD表现为男性RA明显高于女性RA外[(0.77±0.20)g/cm2 vs.(0.66±0.18)g/cm2,t=3.902,P<0.0001],男性和女性RA间其余各部位BMD均无明显差别( P>0.05),男性和女性RA间总的OP发生率无明显差别[(31.67%,19/60) vs.(37.88%,100/264)(P=0.651)]。(2)男性RA患者中无OP组和OP患者组间仅在体质指数(BMI)[(22.58±2.94)kg/m2 vs.(20.09±3.47)kg/m2,t=2.835,P=0.006]和AKP[75.00(30.00)U/L vs.95.50(59.00)U/L,Z=2.920,P=0.003]上有明显不同。(3)男性RA患者中服用糖皮质激素组OP发生率为38.7%(12/31),未服用糖皮质激素组OP发生率24.14%(7/29),组间比较无差别(P=0.225);但男性RA患者中服用糖皮质激素组和未服用糖皮质激素组在双手Sharp评分上有明显不同[31.00(113.50)vs.8.50(15.25),Z=2.725,P=0.006]。(4)Logistic Regression 分析发现年龄(OR=1.076,P<0.0001,95% CI:1.045~1.109)、Sharp评分( OR=1.013,P<0.0001,95% CI:1.007~1.019)为女性RA患者发生OP的危险因素,BMI( OR=0.866,P=0.007,95%CI:0.779~0.962)为女性RA患者发生OP的保护因素;BMI ( OR=0.766,P=0.023,95%CI:0.608~0.964)也是男性RA患者发生OP的保护因素。结论男性RA患者各部位BMD明显降低,其OP发生率是正常对照组的4倍,更值得临床重视。其临床影响因素与女性RA明显不同,BMI是男性、女性RA患者OP共同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外周血RANKL和OPG水平的变化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合并股骨头坏死(ONFH)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住院的644例RA患者各项临床及实验室指标,并选择同期体检的158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所有观察对象均行骨盆平片检查。对比分析两组观察对象股骨和腰椎骨密度及外周血RANKL和OPG水平。结果 RA患者中骨质疏松(OP)和ONFH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31.92,P<0.001;χ2=8.71,P=0.003);伴ONFH的RA患者外周血RANKL水平[214.50(384.05%) vs 82.67(78.86%)]、RANKL/OPG比值(0.41 vs 0.27)高于无ONFH的RA患者(P<0.05),且病程、健康状况问卷(HAQ)评分和双手关节Sharp评分均明显高于无ONFH的RA患者(P<0.001)。服用糖皮质激素(GC)的RA患者其ONFH发生率明显高于未服用GC组(χ2=20.62,P<0.001)。logistic regression多元回归结果显示,服用GC、总股骨区OP的发生、外周血RANKL/OPG比值为RA发生ONFH的危险因素。结论 RA患者合并ONFH的发生率高于健康人群,且与GC的使用、总股骨区OP的发生、RANKL/OPG比值升高密切相关,也与RA局部骨侵蚀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承担着医院所有可重复使用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清洗、消毒、灭菌任务;为了防止医院感染,确保医疗安全,为临床科室提供合格的灭菌物品,加强消毒供应室各环节的管理,确保无菌物品发放质量,是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重点。1消毒供应室的医院感染管理1.1物品回收的管理回收的器械物品应在消毒供应中心去污,并根据器械的性能及污染情况分类后浸泡于酶清洁剂3~5min后进行清洗,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避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OSTA指数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合并骨质疏松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确诊的327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详细记录年龄、身高、体重并计算出其体重指数( BMI)和OSTA指数,同时详细记录疾病相关的临床和实验室指标;采用DEXA法测定其股骨和腰椎部位骨密度;以同期158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结果(1)327例住院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骨质疏松发生率为37.00%(121/32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92%(22/158)(χ2=37.132,P<0.0001)。(2)根据OSTA指数结果将类风湿关节炎组和对照组分为低风险组、中风险组和高风险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类风湿关节炎组各部位骨密度在三组间比较有明显不同,均表现为低风险组骨密度更高,高风险组骨密度更低;低、中和高风险组中骨质疏松发生率分别为23.61%(51/216)、57.69%(45/78)和80.77%(21/26)(χ2=52.541,P<0.0001)。(3)类风湿关节炎组中年龄与股骨颈、Ward区、大转子、总股骨区和腰椎各部位骨密度均呈负直线相关( P<0.0001);BMI与股骨大转子、总股骨区和腰椎各部位骨密度呈正直线相关( P<0.05);OSTA指数与股骨Neck、Ward区、大转子、总股骨区和腰椎各部位骨密度均呈正直线相关( P<0.0001);其中各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均以OSTA指数最高。(4)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组中,不同OSTA组间在病程(H=12.159,P=0.002)、HAQ(F=3.123,P=0.045)、ESR(F=3.405,P=0.034)、CRP(H=6.578,P=0.037)的比较上均明显不同,表现为低风险组患者具有更低的疾病活动性和更轻的骨侵蚀改变。(5) Logistic Regression 分析发现:Sharp评分( OR=1.013,P<0.0001,95%CI 1.007~1.018)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OSTA指数( OR=0.753,P<0.0001,95%CI 0.677~0.839)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保护因素。结论 OSTA指数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各部位骨密度呈显著正直线相关,其相关性较年龄或BMI更强,且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保护因素,并可能与类风湿关节炎的病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 RA)患者股骨头坏死的发生情况和临床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确诊的384例住院的RA患者,根据X线或MRI表现确定有无股骨头坏死,同时采用X线摄双手平片并进行Sharp评分,DEXA法测定其股骨和腰椎部位骨密度(BMD)。结果(1)384例住院的RA患者中22例发生股骨坏死,其发生率为5.73%,其中男3例,女19例,年龄42~83岁,平均(59.05±12.12)岁。(2)22例有股骨头坏死的RA患者下列部位的BMD:大转子[(0.55±0.14)g/cm2 vs.(0.68±0.19)g/cm2]、总股骨区[(0.72±0.15)g/cm2 vs.(0.86±0.18)g/cm2]、第2腰椎[(0.84±0.14)g/cm2 vs.(0.94±0.20)g/cm2]、第4腰椎[(0.91±0.16)g/cm2 vs.(1.02±0.22)g/cm2]、腰椎2~4部位[(0.83±0.22)g/cm2 vs.(0.98±0.23)g/cm2]均明显低于无股骨头坏死组(P<0.05)。(3)RA患者合并股骨头坏死组中骨质疏松发生率68.42%(13/19)明显高于无股骨头坏死组中骨质疏松发生率35.18%(108/307)( Z=2.843,P=0.0046)。(4)RA患者中有股骨头坏死和无股骨头坏死组间在Sharp评分[98.00(100.00) vs.29.00(88.00),Z=3.125,P=0.002]和病程[11.00(16.00)年vs.6.00(10.00)年,Z=2.874,P=0.004]上有明显差别,其他各临床和实验室指标间无差别(P>0.05)。(5)服用糖皮质激素的RA患者中骨质疏松发生率为41.87%(85/203),明显高于未服用糖皮质激素RA中的27.27%(36/132)(χ2=7.389,P=0.007);服用糖皮质激素的RA患者中股骨头坏死发生率为8.96%(19/212),明显高于未服用糖皮质激素RA中的1.91%(3/157)(χ2=8.000,P=0.005)。(6)Logistic Regression分析发现:关节功能(OR=3.085,P=0.042,95%CI:1.040~9.152)、服用糖皮质激素( OR=5.484,P=0.039,95% CI 1.093~27.517)、总股骨区骨质疏松的发生( OR =3.707, P =0.002,95% CI 1.607~8.547)为 RA 患者发生股骨头坏死的危险因素。结论 RA患者合并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约为5.73%,且和疾病本身、糖皮质激素的服用和总股骨区骨质疏松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