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耳鼻咽喉   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研究 BMP-2缓释复合物的成骨性能,并对比其与单纯 BMP-2间成骨差异。方法:该实验采用藻酸钠、BMP-2和氯化钙混合制备藻酸钙-BMP 复合材料,进行体外观察和兔动物试验,通过用 X 线、组织学、骨密度等方法,研究其诱导成骨活性。结果:缓释组和 BMP-2组均在4~12周形成新生骨组织,两组标本均为编织骨形态, X 线、组织学、骨密度等方法,均提示两组在骨新骨形成量上存在显著差异,缓释组新骨形成量大于单纯 BMP-2组。结论:BMP-2缓释载体复合物刺激成骨与直接应用 BMP-2刺激成骨对新骨形成量存在显著差异,缓释复合物可以持续稳定促进新骨形成,达到缩短骨愈合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富血小板纤维(PRF)对颌骨骨缺损修复的促进作用。方法 将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口腔科收治的各种原因造成的颌骨缺损的40例患者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各20例。试验组用PRF+骨优导充填骨腔,对照组用骨优导直接充填骨腔。术后4、8、12、24周进行随访检查,观察创口愈合情况,定期摄口腔全景片,在术后24周时行临床综合疗效评估。结果 术后24周时试验组有效3例、显效17例;对照组进步3例、有效7例、显效10例,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富血小板纤维在颌骨缺损修复的过程中,起到促进新骨形成的作用,有利于骨组织的愈合,是一种良好的骨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3.
李承靖 《广西医学》2010,32(4):456-459
近几十年来,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因其具有多方向分化的潜能而进行深人研究。上世纪80年代,Owen和Piersma等,通过实验使BMSCs分化为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2000年Woodbury等、Sanchez等也通过实验的方法证明BMSCs还可以分化为神经细胞。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计算机辅助外科手术(Computer Aided Surgery,CAS)在颌面部复杂骨折坚强内固定手术治疗中的应用及其效果评价。方法选取颌面部复杂骨折患者7例,术前行三维CT重建,将所获得CT图像数据利用计算机辅助制成三维实体模型。对模型进行手术设计,模拟手术及个体化钛板的预制,行颌面部复杂骨折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CT复查,并与术前设计比较,检验骨折复位情况。结果计算机辅助外科可以使颌面部复杂骨折的治疗做到术前准确设计、术中参照定位,简化了手术步骤,提高了手术效果。术后CT检查示骨折复位与术前设计基本一致。结论计算机辅助外科有助于提高颅颌面复杂骨折的复位精度,是一种较为理想有效的治疗颌面部复杂骨折的辅助方法 。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前臂游离皮瓣在口腔鳞状细胞癌切除术后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16年6月~2017年0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第二附属医院收治11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病例的临床资料,术中采用游离桡侧前臂皮瓣Ⅰ期修复重建口腔较大软组织缺损,总结临床手术经验。结果 11例舌、颊、口底等处缺损成功修复,术后外形恢复满意。术后半年随访,大部分患者皮瓣黏膜化明显,全部患者咀嚼功能基本恢复;部分患者舌及口底鳞癌术后语言功能稍有改变。结论游离桡侧前臂皮瓣移植修复是一种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较大缺损的理想皮瓣选择。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富血小板纤维(PRF)对颌骨骨缺损修复的促进作用。方法 将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口腔科收治的各种原因造成的颌骨缺损的40例患者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各20例。试验组用PRF+骨优导充填骨腔,对照组用骨优导直接充填骨腔。术后4、8、12、24周进行随访检查,观察创口愈合情况,定期摄口腔全景片,在术后24周时行临床综合疗效评估。结果 术后24周时试验组有效3例、显效17例;对照组进步3例、有效7例、显效10例,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富血小板纤维在颌骨缺损修复的过程中,起到促进新骨形成的作用,有利于骨组织的愈合,是一种良好的骨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