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20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44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堵梦雨  宋飞翔  张令达 《安徽医药》2018,22(11):2116-2118
目的 通过对不同类型下颌骨髁突骨折手术方式选择、术后随访及相关并发症等分析,以期为髁突骨折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 方法 收集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接受治疗的髁突骨折病例22例(共24侧),术中采用耳屏前切口,颌后切口,应用长螺钉,微型钛板固定或直接游离摘除脱位的髁突头,行颞下颌关节重建。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随访,拍摄X线片或CT,对患者术后愈合情况、开口功能恢复、颞下颌关节及面神经症状等情况进行分析评价。结果(1)22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面部对称性、咬合功能及解剖结构稳定性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2)患者术前平均张口度(18.1±3.31) mm,术后复查张口度(37.4±2.89) mm,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16,P<0.001);(3)5例患者术后出现面神经损伤症状,其中高位骨折出现1例颧支功能障碍;中位骨折3例(颧支2例,颊支+颧支1例);低位骨折1例,为下颌缘支;5例患者面神经损伤均为暂时性,通过口服药物,3个月内面神经功能均得到恢复。结论针对不同髁突骨折类型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ErbB)家族在特异性配体的诱导下能够发生家族成员的二聚化,从而激活细胞内下游信号转导途径,调控细胞的增殖、分化、迁移等生物效应.异常的ErbB受体信号与口腔肿瘤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在多种口腔肿瘤中表达或高表达,可作为评估和判断口腔鳞癌细胞增殖状态、恶性度及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以ErbB受体为靶点的抗肿瘤药物成为近年来口腔肿瘤治疗研究中的热点领域.  相似文献   
3.
MRI在口腔颌面部肿块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对38例发生在口腔颌面部肿块患者采用MRI检诊。结合缅针穿吸缅胞学检查,并与CT扫描对比研究。结果提示:对口腔颌面部肿块。管状瘤或临床怀疑肿瘤有颅底、眶尖、翼腭窝、咽侧、颈部大血管神经累及者。MRI扫描成像清晰。软组织分辨率高。能早期发现骨质侵蚀。作者还对MRI在监测颌面部癌瘤切除术后局部是否复发进行初步观察。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观测及分析阻生齿与邻近解剖结构的关系,为临床手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第三磨牙拔除术前摄曲面断层X线片检查,对于与下牙槽神经管接触或部分重叠的病例35例,进行锥形束CT检查.结果:锥形束CT对阻生齿拔除术能更好的进行阻力分析.结论:锥形束CT检查对于第三磨牙拔除术手术方案的选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微钛板及长螺钉在成人髁突囊内A型骨折中的应用。方法对2017年8月至2019年2月本院60例单侧成人髁突囊内A形骨折患者经耳屏前小切口入路行手术治疗,其中微型钛板固定28例,长螺钉固定32例。复查术后三维CT,评价其疗效。结果两种方法均能使患者恢复到正常咬合关系,张口度,基本使髁突复位,但在术后1个月复诊时长螺钉固定患者较少出现关节区压痛,差异有显著性;第3个月、6个月复诊时长螺钉固定的患者较少出现髁突吸收,差异有显著性;使用长螺钉固定的手术时长在110 min-135 min,使用微型钛板固定手术时长在145 min-160 min。结论两种内固定方法对髁突囊内A型骨折固定效果肯定,长螺钉可以早期改善关节区压痛,减少髁状突的吸收,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7.
胡玉坤  聂攀  后军  张令达 《安徽医学》2013,34(4):428-431
目的探讨功能性腮腺切除术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首诊腮腺浅叶单发良性肿瘤病例51例,肿瘤直径均≤3.0 cm,采用保留耳大神经、腮腺导管及部分腮腺、重建腮腺咬肌筋膜的功能性腮腺切除术治疗,距肿瘤边缘0.5~1.0 cm处的正常腺体组织内切除肿瘤,随访2个月~2年,观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肿瘤复发情况。结果所有病例术后面部畸形较轻,腮腺功能良好,耳垂无明显麻木,无涎瘘及味觉出汗综合征,无永久性面瘫,其中5例出现暂时性面瘫。随访期间肿瘤无复发。结论功能性腮腺切除术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在体积较小(≤3.0 cm)的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手术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在OS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对36例手术切除的OSCC组织及14例正常口腔组织(NOT)中MMP-7及bFGF mRNA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MMP-7及bFGF mRNA在OSCC表达均高于NOT(P<0.01),在有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两者的表达均与肿瘤的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MMP-7及bFGF表达之间呈正相关(r=0.621,P<0.01)。结论 MMP-7和bFGF的异常表达与OSCC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成为预测OSCC侵袭与转移的标志物,并为患者的预后提供评估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MMPRI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2例手术切除中的OSCC组织及11例正常组织中EMMPRIN和MMP-7的表达水平,并采用RT-PCR检测其中18例OSCC组织及5例正常组织中MMP-7...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口腔鳞癌(OSCC)中细胞黏附分子CD44S、CD44V5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2例(新鲜标本)正常口腔组织(NOT)及59例(20例为新鲜标本)手术切除的OSCC中细胞黏附分子CD44S及CD44V5的表达。RT-PCR法检测12例NOT及20例OSCC中CD44SmRNA的表达。结果 CD44S、CD44V5和CD44SmRNA在OSCC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其在NOT中的表达,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4S和CD44V5的表达与肿瘤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而在性别、年龄及肿瘤大小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D44S和CD44V5的异常表达与OSCC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其可作为预测OSCC侵袭和转移潜能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