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19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黄粉治疗慢怀肾功能衰竭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家清 《中原医刊》1994,21(3):17-18
  相似文献   
2.
3.
甘露醇致急性肾功能衰竭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露醇是治疗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的有效药物,然而,使用不当又可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我们自1991年1月至1998年12月间在使用甘露醇的过程中,有40例病人发生ARF,现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厄贝沙坦与黄芪注射液联合治疗肾性蛋白尿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彭家清 《中国药师》2004,7(9):719-720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与黄芪注射液联合治疗对肾性蛋白尿的影响.方法:将80例慢性肾病患者分为A组(对比组)和B组(治疗组),A组为常规治疗:低盐、低蛋白饮食、控制感染、控制血压等;B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厄贝沙坦与黄芪注射液治疗.观察治疗1个月前后24h尿量、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血尿素和血浆白蛋白的变化.结果:B组治疗后24h尿量明显增加,P<0.01,有非常显著差异;24h尿蛋白减少,P<0.05,有显著差异;血浆白蛋白增加,P<0.05,有显著差异.结论:厄贝沙坦与黄芪注射液联合治疗能明显减少尿蛋白.  相似文献   
5.
脑毛霉菌病在国内仅报告了死后确诊的4例,1988年我院收治1例,生前确诊,报告如下。男患,29岁。因发烧、头痛2天,于1988年8月24日入院。2天前开始畏寒、发烧,体温达39℃,无恶心呕吐,无抽搐及意识障碍。查体:T38℃,Bp14.6/8.0kPa,神志清,颈强Ⅲ指,心肺肝脾无异常。化验及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均正常。腰穿压力19.6kPa,脑脊液无色透明,细胞数0.03×10~9/L,淋巴0.4,中性0.6,蛋白1.5g/L,氯化物206mmol/L,糖2.8mmol/L。胸片正常。眼底检查阴性。先后拟诊散发性脑炎及结核性脑膜炎,行脱水、激素、能量及抗痨治疗效果不佳。8月30日,患者头痛加重,恶心呕吐,并出现左侧面瘫及偏瘫,行脑血管造影及头颅CT扫描示右侧颞叶深部占位性病变,疑脑肿瘤卒中。9月3日开颅探查,于右额颞叶基层底部侧脑室帝,清除陈旧性血块及破  相似文献   
6.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系各种肾实质损害所引起的不可逆转的危重病症,发病率及死亡率均较高。在目前血液透析和肾移植还不能作为常规疗法的情况下,深入探讨高效、价廉、便于推广的治疗方法势在必行。为此,我们采用大黄粉为主对50例CRF患者进行疗效观察,获得比对照组满意的效果。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将100例CR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男38例,女12例;年龄最大65岁,最小22岁,平均48岁;  相似文献   
7.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100例PNS患者用泼尼松加中药治疗,治疗效果与单纯泼尼松治疗(对照组)100例比较。结果:两种治疗方法均取得了明显的疗效,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血胆固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血浆白蛋白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1)。且中西医结合疗法的副作用明显比单纯西药疗法的少而轻(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PNS优于单纯西医治疗。中药与泼尼松有协同作用,能提高疗效、降低尿蛋白、升高血浆白蛋白、减少副作用。  相似文献   
8.
例1 男,65岁。住院号:141877。于1988年1月3日入院。自诉7天前开始不明原因持续头部胀痛,伴右侧肢体麻木,继而活动不便。无剧烈头痛呕吐,无昏迷抽搐。两个月前有轻度头外伤史(无昏迷)。平素健康.查体:神清,颈软,语言流利,血压17.3/10.7kPa,心肺、眼底正常,额纹对称,右侧鼻唇沟浅,右上下肢肌力3~4级,病理征阴性;腰穿滴速不快.予静滴复方丹参,口服潘生丁、维脑路通等药物.3天后头痛减轻,右上下肢肌力上升为4级。一周后行CT检查确诊为左额颞顶硬脑膜下血肿,经钻孔引流出酱油色陈旧血液80ml。此后,症状体征消失,术后21天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9.
目的小剂量尿激酶联合缬沙坦治疗IgA肾病尿检异常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经肾脏组织活体检查并结合临床诊断为原发性IgA肾病尿检异常的患者,分为尿激酶联合缬沙坦治疗组(治疗组)和单用缬沙坦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30例。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尿红细胞(RBC)计数与24h尿蛋白定量在第3、6及12个月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而对照组尿RBC计数与24h尿蛋白定量在治疗前后比较虽有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尿激酶联合缬沙坦治疗,能有效减少IgA肾病尿检异常患者的蛋白尿和镜下血尿。  相似文献   
10.
孤立肾上尿路结石的ESWL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孤立肾并发上尿路结石ESWL治疗的经验。方法:电压比非孤立肾者略低,JT-Ⅲ型机8~12kV,HB-V型机4~8kV;放电次数比非孤立肾者略少,Ⅲ型机1500~2000次,V型机3000~3500次;同时减慢冲击频率;间隔时间二周以上比非孤立肾者稍长。直径大于2cm或多发结石且颗粒较大者,先行经皮肾镜取石后残石再行ESWL,多发或直径大于1.5cm的结石留置双J管后再ESWL,梗阻引起急性肾功能减退者急诊ESWL或先行肾造瘘或逆行插管引流积水,肾功能基本恢复后再ESWL。结果:22例独肾结石除7例多发外,15例一次成功,6例输尿管结石除1例再碎石外,5例一次成功。结论:ESWL治疗孤立肾上尿路结石损伤小且疗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