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研究亚低温联合前颅底入路显微手术对颅底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前颅底入路显微手术的颅底肿瘤患者3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观察组接受亚低温联合前颅底入路显微手术,对照组接受常规前颅底入路显微手术,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情况、神经功能、炎症因子、远期生存率。结果 (1)手术情况: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意识恢复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总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6.029~8.583,P0.05);(2)神经功能:观察组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CSS评分、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t=5.982~6.872,P0.05);(3)炎症因子:观察组患者血清CRP、TNF?α、PCT、IL-6、IL-8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6.982~9.392,P0.05);(4)远期生存率:2组3a、5a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2.22%vs 66.67%,50.00%vs 44.44%;χ~2=0.111~0.131,P0.05)。结论亚低温联合前颅底入路显微手术有助于减小手术创伤,促进术后恢复,改善神经功能,缓解炎症反应,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乳脂肪球表面生长因子8(MFG-E8)与aSAH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 方法收集徐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自2019年1月至12月就诊的30例aSAH患者,纳入与其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成人为对照组。根据改良Fisher分级或Hunt-Hess分级将aSAH患者分为重度aSAH组和非重度aSAH组。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根据GOS预后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检测各组受检者的MFG-E8,分析MFG-E8与aSAH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 结果aSAH患者组的血MFG-E8浓度高于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血MFG-E8浓度与aSAH患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951,P=0.000),与aSAH患者预后不相关(r=0.233,P=0.489)。 结论MFG-E8可能是反映aSAH患者严重程度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57岁。主因活动后头痛、头晕3个月收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入院体检:意识清楚,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眼球活动正常,四肢活动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入院前在当地医院行头部CT检查,示左侧脑室前角椭圆形巨大不均匀高低密度占位,外围不连贯的蛋壳样钙化影,大小约3.5cm×2.7cm×2.7cm,左侧脑室前角受压(图1)。  相似文献   
5.
沙林  黎军  殷杰  安刚  马庆防  宗海亮  曹垒 《安徽医学》2015,36(6):728-730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早期颅骨成形对患者神经功能及远期预后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徐州市中心医院2010年4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37例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后遗留大面积颅骨缺损的患者作为研究组,研究组在去骨瓣减压术后早期(5~8周)进行颅骨成形术。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常规时间内(3~6个月)行颅骨成形的患者37例为对照组。术后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价患者近期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术后随访1年,评价患者预后情况,并采用Fugl-Meyer量表评定患者肢体运动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评价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结果颅骨成形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明显差异,术后2、4周时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4周,研究组颅骨缺损综合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研究组恢复良好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重度残疾患者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研究组Fugl-Meyer、Barthe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患者早期行颅脑成形术可促进患者近期神经功能恢复,减少颅骨缺损相关并发症,对提高患者远期运动、生活能力、改善预后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院内发生的大血管闭塞性卒中行血管内治疗患者的临床特征、发病机制、血管内治疗及预后,为制订院内大血管闭塞性卒中预防策略提供参考信息。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2023年7月因非缺血性卒中原因在徐州市中心医院住院期间发生大血管闭塞性卒中的45例患者(院内组)的临床资料。选择同期通过急诊绿色通道入院的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100例作为对照(院外组)。收集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实验室指标以及血管内治疗相关资料,比较两组人口学信息、危险因素、发病机制及治疗结局。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院内发生大血管闭塞性卒中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院内组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的首诊住院科室主要有脑外科(10/45,22.2%)、心脏外科(9/45,20.0%)、血甲疝外科(9/45,20.0%)及胸外科(5/45,11.1%)等,23例(51.1%)与外科手术有关。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烟酒史比例、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心功能不全及既往卒中病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院外组患者相比,院内组患者合并心房颤动(53.3%vs. 19.0%,P<0.001)、恶性肿瘤(15...  相似文献   
7.
沙林  黎军  殷杰  安刚  马庆防  宗海亮  曹垒 《安徽医药》2015,36(6):728-730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早期颅骨成形对患者神经功能及远期预后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徐州市中心医院2010年4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37例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后遗留大面积颅骨缺损的患者作为研究组, 研究组在去骨瓣减压术后早期(5~8周)进行颅骨成形术。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常规时间内(3~6个月)行颅骨成形的患者37例为对照组。术后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价患者近期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术后随访1年, 评价患者预后情况, 并采用Fugl-Meyer量表评定患者肢体运动能力, 采用Barthel指数评价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颅骨成形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明显差异, 术后2、4周时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4周, 研究组颅骨缺损综合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 研究组恢复良好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 重度残疾患者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Fugl-Meyer、Barthe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患者早期行颅脑成形术可促进患者近期神经功能恢复, 减少颅骨缺损相关并发症, 对提高患者远期运动、生活能力、改善预后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