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基于中药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ker, Q-marker)理论,预测固公果根的Q-marker,为固公果根建立科学的质量控制方法提供依据。方法:结合固公果根化学成分、质量控制、药理学研究,从原植物亲缘学及化学成分特有性、传统功效及药性和新的药效用途等多角度分析和预测固公果根Q-marker的候选化合物。结果与结论:固公果根主要为三萜类、鞣质、酚酸、黄酮类和甾体类等化合物,具抑菌、抗炎、调节胃肠功能等现代药理活性,但质量控制环节较为薄弱。综合Q-marker相关理论,建议考虑将固公果根药材中7个三萜类成分(2α,3α,19α,23-四羟基-熊果-12-烯-28-羧酸-28-O-β-D-吡喃葡萄糖酯苷、野蔷薇苷、蔷薇酸、冬青苷B、绢毛榄仁苷、熊果酸、齐墩果酸)和4个鞣质、酚酸类成分(儿茶素、原花青素B3、没食子酸、鞣花酸)作为固公果根药材Q-marker的候选化合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不同产地辣木Moringa oleifera叶药材和黄酮部位UPLC-Q-Exactive Orbitrap-MS指纹图谱和多成分定量方法,并进行化学计量学分析,为辣木叶药材和黄酮部位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UPLC-Q-Exactive Orbitrap-MS检测并结合“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A版)”建立15个不同批次辣木叶药材和黄酮部位(S1~S15)指纹图谱,并进行相似度评价和共有峰指认,测定3个黄酮类成分异牡荆素、异槲皮苷、紫云英苷含量。采用聚类分析(hierarchicalclustering analysis,HCA)、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least-square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OPLS-DA)等化学计量学分析方法对15批不同产地辣木叶药材质量和黄酮部位进行评价。结果 15批不同产地辣木叶药材标定了17个共有峰,指认出其中14个共有峰;辣木叶黄酮部位标定和指认出10个共有峰。15批不同产地辣木叶和黄酮部位的相似度和HCA分析聚为4类,且HCA结果与相似度评价结果基本相一致;PCA、OPLS-DA分析聚为3类。15批药材中异牡荆素、异槲皮苷、紫云英苷的含量分别为0.06%~0.19%、0.27%~0.79%、0.08%~0.23%;黄酮部位中含量分别为0.53%~3.53%、6.49%~14.36%、2.05%~4.66%。结论 建立了专属性强、灵敏度高的不同产地辣木叶药材和辣木叶黄酮部位的定性定量方法,为辣木叶药材和辣木叶黄酮部位综合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