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1.
背景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CI)为临床常见急危重症,患者多有高龄、基础疾病多等特点,住院期间常出现多部位感染.已有大量研究证实呼吸道及泌尿道为常见感染灶,但临床发现,有不少患者住院期间并发胃肠道感染,影响疾病预后,并延长住院时间,但尚无文献对这部分患者进行研究报道.本研究旨在明确这部分患者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目的探讨ACI患者住院期间并发胃肠道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8-01/2019-01在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ACI患者931例,其中住院期间并发胃肠道感染患者41例,未并发胃肠道感染患者890例,详细收集患者信息,比较患者相一般情况及实验室检查,明确并发胃肠道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ACI患者合并胃肠道感染组与未合并感染组在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白蛋白、早期肠内营养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将以上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COPD、NIHSS≥15为ACI患者合并胃肠道感染独立危险因素,而早期肠内营养有助于避免并发胃肠道感染.结论 ACI患者合并COPD、NIHSS≥15为ACI患者合并胃肠道感染独立危险因素,而住院期间早期进行肠内营养有助于降低胃肠道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血栓形成急性期降血压治疗对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发病48 h内的328例首次脑血栓形成病例,随机分为降压组161例和对照组167例。降压组24 h内予以降血压治疗,降血压幅度为10%~25%,但不低于126/80 mm Hg;7 d内保持血压140/90 mm Hg,并于14 d内维持此水平;对照组不予以降血压治疗。发病后90 d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应用改良Rankin量表和SF-36健康调查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降血压治疗与神经功能的关系。结果降压组的血压在随机分组后的1~14 d和90d时间点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0 1);第14和90天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分别为2.0(1.0~3.0)和1.0(1.0~3.0)]和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与对照组[分别为2.0(1.0~3.0)和1.0(1.0~3.0)]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提示脑血栓形成急性期降血压治疗不影响患者第14和90天的神经功能[OR=0.98,P=0.70;OR=0.96,P=0.52]。结论脑血栓形成急性期降血压治疗不增加患者的神经功能损害和影响生活质量,对预后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etabolic 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 MAFLD)合并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6月在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断为MAFLD的体检、门诊及住院患者,并对其进行骨密度检查,将MAFLD合并骨质疏松患者纳入研究组(n=223),将骨密度正常的MAFLD患者纳入对照组(n=352)。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结果,分析影响MAFLD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结果 研究组患者以女性为主,其体重指数及腹围较对照组更低,肝功能情况更差(Child分级、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均高于对照组),肝纤维化程度高于对照组(层粘连蛋白原、透明质酸、Ⅳ型胶原、Ⅲ型前胶原N端肽、Fibroscan LSM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OR=1.196,95%CI:1.000~1.431)、Fibroscan LSM(OR=2.111,95%CI:1.097~4.059)是M...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合并胃癌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应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0月在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89例合并胃癌的AI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进行抗血小板治疗,将患者分为治疗组59例和未治疗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情况,并分析合并胃癌的AIS患者抗血小板治疗并发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年龄小于未治疗组,且既往多有抗血小板治疗用药史、高血压病和心血管病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抗血小板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及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均低于未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出血发生率高于未治疗组(P<0.05),且多以轻度血红蛋白下降为主。多因素Logistic分析提示,慢性肾功能不全、胃癌病灶直径≥2cm及T1~T2分期是合并胃癌的AIS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后并发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 合并胃癌的AIS患者进行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可有效改善脑血管功能,降低脑神经受损程度,但当该类患者的T分期为T1~T2、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及胃癌病灶直径≥2cm时易并发消化道出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老年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 IS)患者合并慢性便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在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治疗及门诊就诊的IS患者139例,根据是否存在便秘分为研究组65例及对照组74例,通过比较2组患者一般资料、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探讨IS患者合并慢性便秘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2组患者在便秘家族史、体质量指数、文化程度、每日饮水量、每日活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研究组患者SAS评分及NIH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59.64±10.89)分vs(49.73±8.14)分,(11.15±3.15)分vs(7.23±2.75)分,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每日活动量(OR=1.036,95%CI:1.006~1.056,P=0.004)、SAS评分(OR=4.976,95%CI:1.823~13.840,P=0.002)、NIHSS评分(OR=8.354,9...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帕金森合并抑郁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6.12-2018.12本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的帕金森患者145例,统计帕金森合并抑郁(PD-D)的发病率,比较PD-D组和帕金森病不合并抑郁(PD-ND)组性别、年龄、发病年龄、病程、受教育程度、Hoehn-Yahr分期、帕金森评定量表III(UPDRS-III)、HAMD因子分差异,并对PD-D与相关因素(起病年龄、受教育水平、病程、H-Y分级及UPDRSIII运动评分)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45例患者中87例合并抑郁,其中轻度抑郁占75.86%;PDD组的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躯体化焦虑、强迫症状、睡眠障碍、绝望感、自卑感、认知力障碍、迟缓;与PD-ND组比较,PD-D组起病年龄轻,病程长,受教育水平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相关分析显示PD-D组与病程、H-Y分级、UPDRSIII运动评分呈正相关,与起病年龄、受教育水平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金森合并抑郁比较常见,轻度抑郁为主,临床表现多样,与起病年龄、受教育程度、病程、H-Y分级、UPDRSIII运动评分有关,临床上应尽早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伴发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于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原发性PD患者150例,根据骨密度检查结果将其分为骨质疏松组(n=93)和非骨质疏松组(n=57),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血液常规化验、病情严重程度及骨代谢标志物等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D患者伴发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合并糖尿病、病程、Hoehn-Yahr分级、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Ⅲ(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 Ⅲ,UPDRS-Ⅲ)评分、25-羟维生素D3[25-hydroxyvitamin D3,25(OH)D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女性、BMI、Hcy、Hoehn-Yahr分级、UPDRS-Ⅲ评分及25(OH)D3均是PD伴发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PD患者并发骨质疏松较常见,对女性、年龄大、病程长、高Hcy、低BMI、病情重的PD患者,临床上应尽早给予关注和干预,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