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2篇
特种医学   25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依那普利(Ena)对豚鼠乳头状肌电生理特性,哇巴因诱发的延迟后除极(DAD)和触发电活动(TA)的直接作用方法与结果,采用标准玻璃微电极技术记录豚鼠乳头状肌动作电位,Ena呈浓度依赖性增加静息膜电位(RP)和动作电位幅度(APA),而对0期最大除极,超射,和动作电位时程无明显影响Ena10μmol.L^-1则可明显抑制哇巴因0.5μmol.L^-1则可明显抑制哇巴因0.5μmol.L^-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金属硫蛋白(MT)对豚鼠乳头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心律失常的影响,利用标准玻璃微电极技术,采用缺氧及复氧豚鼠乳头肌模型,模拟体内缺血再灌注损伤,观察不同浓度MT对豚鼠乳头肌电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低浓度的MT(0.002mmol/L)对正常及缺氧和复氧豚鼠乳头肌的动作电位(AP)有关参数及自律性均无影响;中等浓度的MT(0.02mmol/L)仅使正常乳头肌的AP复极达50%时程(APD50)缩短24%(P<0.05),但使缺氧乳头肌的AP复极达20%时程(APD20)、APD50和AP复极达90%时程(APD90)分别缩短68%、56%和43%(P均<0.01),并使静息电位(RP)、AP幅值(APA)和0相最大上升速率(Vmax)分别增加30%、30%和45%(P均<0.01);高浓度的MT(0.1mmol/L)使正常豚鼠乳头肌的APD20、APD50和APD90分别缩短57%、54%和50%(P均<0.01),并且RP、APA及Vmax分别下降22%(P<0.05)、28%(P<0.01)和29%(P<0.05),而使缺氧豚鼠乳头肌的APD20、APD50和APD90分别延长92%、78%和50%(P均<0.01),对RP、APA及Vmax无明显影响。在复氧期间,0.02mmol/L的MT可使自律性的发生率从77.8%降至55.6%(P<0.05);而0.1mmol/L的MT则使自律性的发生率从77.8%降至22.2%(P  相似文献   
3.
宋良文  刘勃 《中华病理学杂志》1995,24(1):11-13,T000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人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中内皮素(ET)进行分析,发现除内皮细胞外,增生的平滑肌细胞(SMC)中也含有大量的内皮素;在内皮剥脱的大鼠胸主动脉,增生的内膜SMC能产生丰富的内皮素。内皮素放射免疫测定证实SMC增生的活跃程度与内皮素量呈正比。提示内皮素合成增多与AS斑块内SMC增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慢性盆腔疼痛发病率及病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收集1997年2~6月普通妇科疾病病例1310例,其中以慢性盆腔疼痛就诊者221例,慢性盆腔痛的总体发病率为16.9%。分组中23~40岁组发病率为17.7%,41~50岁组发病率为9.8%,差异显著(P<0.005);已生育组发病率为15.1%,未生育组为22.9%,差异显著(P<0.005)。总体病因构成以盆腔炎性最高,内异症次之,其余病因大致相似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骨科损伤控制在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该研究选取2012年7月-2015年4月60例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为对象,将其根据患者病情及家属治疗意愿分组。对照组患者接受早期手术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骨科损伤控制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住院天数、治疗总费用和治疗优良率的差异。结果采用t检验方法行数据统计学处理,实验组患者住院天数和治疗总费用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χ2检验方法行数据统计学处理,实验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损伤控制在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确切,虽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治疗时间和增加了费用,但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2008—2012年成人浮膝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青年患者与中老年患者性别、合并骨折及骨折类型构成的差异,为此类骨折的诊治、预防等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间诊治的成人(≥16岁)浮膝损伤患者资料,排除陈旧骨折、病理骨折及假体周围骨折等。所有影像资料由经过培训的4名本院骨科住院医师进行整理分型,并由本院2名骨科主任医师及1名放射科主任医师进行监督检验,统计年龄、性别、骨折类型及合并骨折等数据。≤45岁患者为青年组,>45岁患者为中老年组。结果5年间共诊治成人浮膝损伤204例208侧,占成人全身骨折的0.40%(204/52225),占成人股骨骨折的3.93%(204/5196),占成人胫腓骨骨折2.49%(204/8199)。其中男173例,女31例;年龄16~85岁;青年组153例,中老年组51例。青年患者和中老年患者中均以男性为主,分别占90.20%(138/153)和68.63%(35/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3.808,P<0.01)。浮膝损伤患者中131例合并其他部位骨折,占浮膝损伤患者的64.22%(131/204),主要为合并足部骨折37例,尺桡骨骨折33例,骨盆-髋臼骨折31例,股骨近端骨折25例,对侧股骨骨折25例等;其中青年组合并其他部位骨折95例,中老年组36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1.202,P>0.05)。 FraserⅠ型骨折87侧,Ⅱ型骨折121侧,青年组与中老年组患者FraserⅠ型、Ⅱa型、Ⅱb型、Ⅱc型分别是70、40、16、30侧和17、12、5、18侧,两组各型骨折构成比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字2=5.502,P>0.05);Ⅱ型骨折中Ⅱb型骨折最少(21侧),Ⅱa、Ⅱc型骨折所占比例相近,但青年患者Ⅱa型(46.51%,40/86)骨折多于Ⅱc型(34.88%,30/86)骨折,中老年患者中Ⅱc型(51.43%,18/35)骨折较Ⅱa型(34.29%,12/35)骨折更多。结论青年男性为浮膝损伤的高危人群,常合并其他部位骨折。胫骨平台较股骨髁发生骨折的风险高,且骨折风险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  相似文献   
7.
利用碱法草浆造纸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白泥、木质素、生化污泥及废草渣,经堆肥处理后与无机肥复配、造粒,生产有机-无机复混肥,并进行了农田试验.结果表明,该有机-无机复混肥可有效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并对土壤具有显著的改良作用.该研究对防止碱法草浆造纸的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刘勃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24):141-141
目的:通过中医中药理论和方药寻求一种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的方法,以疗效好、毒副作用小、经济为目标来替代或部分替代儿童过敏性紫癜目前的常规治疗。方法:选择261例典型儿童过敏性紫癜病例,按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来进行总结和评价。结果:中药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的疗效优于其他疗法,毒副作用显著低于其他疗法。结论:中药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可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金属硫蛋白(MT)对缺氧和复氧豚鼠乳头状肌动作电位的影响.方法:利用标准的玻璃微电极技术,将标本暴露于缺氧液(低氧,高钾,无糖,pH68)和MT.结果:MT(002mmol·L-1)对正常豚鼠乳头状肌的动作电位无影响;单纯将标本暴露于缺氧液,明显使APD20,APD50和APD90缩短,增高RP水平,降低APA及Vmax;缺氧液加入MT(002mmol·L-1)后,则使缺氧期间的RP,APA和Vmax的改变恢复正常,但APD进一步缩短;同时发现MT减少复氧期间导致的自律性的发生率.结论:MT具有钙调节剂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白血病并发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PA)的CT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和痰培养证实的13例IPA患儿的临床、CT资料,13例均行胸部CT扫描,并进行了4~10次随访CT扫描.结果 首次CT表现:单发结节2例,多发结节影10例,结节伴晕征9例,胸膜下楔形实变影5例,其中4例胸膜下楔形实变影与肺部多发结节影并存.随访CT扫描结节病灶和楔形病灶内出现空洞或"空气新月征"11例,7例结节病灶和2例空洞病灶周围出现晕征.结论 IPA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对观察该病的发展、演变及估计预后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