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42篇
  免费   362篇
  国内免费   215篇
耳鼻咽喉   53篇
儿科学   46篇
妇产科学   53篇
基础医学   394篇
口腔科学   77篇
临床医学   960篇
内科学   567篇
皮肤病学   43篇
神经病学   122篇
特种医学   206篇
外国民族医学   77篇
外科学   559篇
综合类   2327篇
预防医学   1123篇
眼科学   62篇
药学   840篇
  7篇
中国医学   823篇
肿瘤学   180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36篇
  2022年   136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145篇
  2019年   150篇
  2018年   145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128篇
  2015年   148篇
  2014年   374篇
  2013年   263篇
  2012年   320篇
  2011年   409篇
  2010年   305篇
  2009年   330篇
  2008年   327篇
  2007年   415篇
  2006年   381篇
  2005年   351篇
  2004年   305篇
  2003年   316篇
  2002年   227篇
  2001年   276篇
  2000年   283篇
  1999年   285篇
  1998年   226篇
  1997年   220篇
  1996年   201篇
  1995年   183篇
  1994年   170篇
  1993年   134篇
  1992年   120篇
  1991年   126篇
  1990年   109篇
  1989年   106篇
  1988年   52篇
  1987年   53篇
  1986年   37篇
  1985年   47篇
  1984年   39篇
  1983年   52篇
  1982年   79篇
  1981年   86篇
  1980年   42篇
  1979年   9篇
  1963年   5篇
  1961年   4篇
  1960年   4篇
  195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肝内胆管癌(ICC)病人肝切除术后“教科书式结局”(TO)的影响因素,构建预测TO评分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1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八一医院收治的261例行肝切除术的ICC病人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影响TO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危险因素的权重构建预测TO的评分模型。结果 261例ICC病人中,67例(25.7%)术后发生TO。年龄、肝硬化、手术时间和T分期[第8版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癌症分期]为术后TO的独立预测因素。依此4项因素构建的评分模型显示了较好的预测准确性,最佳截断值为-1.9分,其敏感度为67.2%,特异度为62.9%。一致性检验显示其预测概率和实际发生概率有着较好的一致性(χ2=1.350,P=0.853)。结论 基于年龄、肝硬化、手术时间、T分期4个因素建立的评分模型可较准确地预测ICC病人术后TO的可能性,即手术时间短、无肝硬化、肿瘤直径<5 cm的年轻ICC病人肝切除后获得TO的可能性更大。  相似文献   
2.
冠心病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近几年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冠状动脉造影和PTCA术以其安全、损伤小、成功率高等特点,已成为诊断、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手段,并迅速开展起来。2001~2005年,我科做此手术128例,现将术后配合拔管护理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手术病人128例,其中冠状  相似文献   
3.
该研究调查心力衰竭患者中贫血的流行性和贫血对预后影响。 方法和结果 分析了1993年 4月~2001年3月期间在加拿大Alberta地区从138所急症医院出院的一群初发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资料,运用逻辑回归法、Kaplan-Mier生存分析和 Cox危险比例模型。在 12 065例 CHF患者中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探讨前循环缺血性卒中老年患者颈总动脉分叉处血流壁切应力的水平分析其在颈动脉斑块形成过程中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择前循环缺血性卒中老年患者,应用经皮血管彩超测量颈动脉斑块及其稳定性以及对研究对象测量患侧颈动脉血流速度、血管内径和血液粘滞度,通过公式计算血流壁切应力。结果无斑块组和有斑块组之间、高回声和低回声斑块组之间血流壁切应力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流壁低切应力促进颈动脉斑块、尤其是不稳定斑块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人脑星形细胞肿瘤中FHIT、PCNA蛋白表达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人脑星形细胞肿瘤中FHIT、PCNA蛋白的差异表达,探讨它们与病理分级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50例星形细胞肿瘤中不同级别的FHIT、PCNA蛋白的表达水平,以10例非肿瘤脑组织作对照。结果非肿瘤脑组织FHIT、PCNA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星形细胞肿瘤中FHIT、PCNA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86%;尽管在星形细胞肿瘤中FHIT、PCNA蛋白表达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Ⅲ级与Ⅳ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统计学分析FHIT、PCNA蛋白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FHIT、PCNA蛋白的表达可能与星形细胞肿瘤的恶性程度有关,星形细胞肿瘤中FHIT、PCNA蛋白表达之间的显著负相关,提示FHIT蛋白可能对细胞增殖具有负性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6.
不同麻醉方法对乳腺癌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比较两种麻醉方法对乳腺癌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32例ASAⅠ~Ⅱ级行择期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为全麻组;Ⅱ组为硬膜外加全麻组,诱导前硬膜外给2%利多卡因5 ml,继之行全麻诱导。全麻用药两组相同,Ⅱ组术中每50分钟硬膜外给2%利多卡因6~8 ml。术后24 h内用0.5%布比卡因镇痛,Ⅰ组术后肌注哌替啶镇痛。分别于麻醉前、麻醉后30、90 min各取桡动脉血10 ml,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两组麻醉后309、0 min全血高切及低切粘度、红细胞压积及红细胞聚集指数下降(P<0.05),但Ⅱ组这几项指标下降明显且持续时间长,且有血浆粘度及纤维蛋白原浓度的下降(P<0.05)。结论全麻加用硬膜外阻滞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更有利于预防术后上肢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8.
有机磷中毒是最常见的农药中毒,发病急骤,病情危重,抢救不及时或处理不当,病人很快死亡。近年来我们采用新型抗胆碱药物“长托宁”救治有机磷农药中毒32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103例角膜溃疡的病因和病原及药物敏感试验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1995年1—12月间我院门诊103例角膜溃疡的病因、病原和药物敏感试验进行统计分析。病因:外伤59例(57.28%),继发感染34例(33.01%),原因不明8例(7.77%),戴接触镜2例(1.94%)。病原:真菌35例(33.98%),绿脓杆菌18例(17.48%),金黄色葡萄球菌15例(14.56%),表皮葡萄球菌9例(8.74%),淋球菌2例(1.94%)。对19例真菌性角膜溃疡同时进行细菌培养,有7例为混合感染,占36.84%。对几种主要检出菌的药物敏感试验表明:它们对普通抗菌素均可产生一定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