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梯度地西他滨对破骨细胞形成、活性及吸收功能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地西他滨(0、0.1、0.25和0.5μmol/L)处理单核巨噬(RAW264.7)细胞。通过4’,6?联眯?2?苯基吲哚(4,6?Diamidino?2?phenylindole dihydrochloride, DAPI)染色和微丝绿色荧光探针(F?actin?Trakcer Green)染色后观察F?actin环的形成即破骨细胞轮廓;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上清中的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活性,骨板吸收实验检测破骨细胞的骨吸收能力;Q?PCR实验检测破骨细胞标志基因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 TRAP)、组织蛋白酶K(cathepsin K, CK)和脊髓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 MMP?9)的mRNA表达。结果不同浓度地西他滨抑制核因子NF?κB配体激活因子(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 ligand, RANKL)诱导RAW264.7细胞形成F?actin环,降低了破骨细胞的TRAP酶活性,抑制了破骨细胞的骨吸收能力,同时也下调了破骨细胞标志基因TRAP、CK和MMP?9的mRNA表达。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高,上述的抑制作用越明显。结论地西他滨抑制破骨细胞形成、活性和骨吸收能力,且这种抑制作用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单纯后颅窝小骨窗骨性减压术治疗ChiariⅠ型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神经外科2008年1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27例ChiariⅠ型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依据Tator评价标准对所有病例的恢复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术后全部患者的感觉及运动症状均有改善,出院时依据Tator评价标准评估疗效,优17例,良10例;术后随访24例患者,随访时间0.5~6.0年,患者症状均有缓解,且MRI检查提示脊髓空洞较术前缩小或塌陷,无小脑移位等并发症出现,末次随访时依据Tator评价标准评估疗效,优15例,良8例,差1例。结论单纯后颅窝小骨窗骨性减压术并发症少,远期效果理想,是治疗ChiariⅠ型畸形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髓内肿瘤的临床特点和显微手术疗效,提高早期诊断水平,改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3月至2012年8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外科经手术治疗并证实为髓内肿瘤的165例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7.0统计分析软件,年龄用均数±标准差(x珋±s)表示,肿瘤定位及病理类型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165例患者共发现171个肿瘤,男性患者肿瘤好发于颈段,女性好发于胸段(χ2=11.97,P0.05);青少年患者病理类型主要为星形细胞瘤,成年患者主要为室管膜瘤(χ2=86.50,P0.001);术前MRI定位诊断准确率97.5%,定性诊断准确率96.4%。术前Mc-Cormick分级Ⅰ级48例,Ⅱ级85例,Ⅲ级21例,Ⅳ级11例。手术采用椎板切开显微切除肿瘤,辅助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和术后综合治疗,术后早期随访Mc-Cormick分级判断疗效,术后Ⅰ级139例,Ⅱ级20例,Ⅲ级1例,Ⅳ级5例,症状缓解率96.4%,其中症状完全恢复者139例(84.2%),大部分好转恢复者20例(12.1%),症状同前4例(2.4%),肢体运动功能恶化2例(1.2%)。结论髓内肿瘤起病缓慢,早期症状隐匿易被忽视和误诊,术前MRI定位和定性诊断准确性和特异性高,为早期诊断提供了保证。显微手术切除是治疗髓内肿瘤唯一可靠有效的治疗手段,尤其是近两年来使用神经电生理监测指导显微手术,极大地提高了手术全切率和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在脊髓髓内肿瘤显微切除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脊髓髓内肿瘤的临床资料。均行显微切除术,术中以体感诱发电位和肌电图监测辅助肿瘤切除。结果肿瘤全切除8例,大部分切除1例,部分切除3例。术后病理诊断:室管膜瘤5例,星形细胞瘤5例,脂肪瘤1例,蛛网膜囊肿1例。随访6~17个月,神经功能障碍不同程度恢复11例,术后神经功能障碍1例。结论显微手术是脊髓髓内肿瘤的有效治疗措施,术中辅以神经电生理监测可提高肿瘤切除率及手术安全性,最大程度保护神经功能,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垂体生长激素腺瘤中内质网应激与生长激素(GH)分泌之间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外科2021年9月至2022年11月经鼻蝶入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治疗的垂体腺瘤患者20例的临床资料。收集肿瘤组织,制作切片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肿瘤组织内质网应激蛋白(GRP78、XBP-1s、p-eIF-2α)表达水平,并与患者术前GH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提取患者肿瘤组织进行原代培养,使用内质网应激刺激剂衣霉素(Tm)、毒胡萝卜素(Tg),内质网应激抑制剂4-苯基丁酸(4-PBA)进行干预,检测生长激素腺瘤细胞GH分泌的改变及垂体特异性转录因子PiT-1转录及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1)GRP-78、XBP-1s及p-eIF-2α的表达水平均与患者术前GH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均P<0.0001);(2)内质网应激刺激剂Tm、Tg促进生长激素腺瘤细胞分泌GH(均P<0.001);(3)内质网应激抑制剂4-PBA可以明显降低Tm对生长激素腺瘤细胞GH分泌的促进作用(P<0.0001);(4)内质网应激刺激剂Tm、Tg促进生长激素腺瘤细胞Pi...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