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2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6篇
肿瘤学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机械牵张应力对成骨细胞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正常骨骼处于一个吸收与生长重建的连续过程,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的生理活性保持着动态平衡,机械力学刺激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大量研究表明:机械力学刺激过低时,如宇航失重和长期卧床、肢体制动的人员均可导致骨密度、骨钙含量、骨基质蛋白、骨形成速度的降低;而绝经后妇女进行适当的活动锻炼、增加骨骼载荷,可减少其骨质疏松的发生。体内力学环境复杂,而离体实验可以通过设计特定的加载方式,来控制各种变量(力学的不同类型、大小、频率、时间和细胞的不同种系等),观察细胞对力学刺激的响应。体内实验及临床应用,发现适当的牵张应力在骨折修复、正畸牙移动以及牵拉成骨(颌骨发育不足的矫治、骨缺损的整复、肢体延长)等中,能刺激骨组织自身生长与重建。成骨细胞是其中重要的感受与效应细胞.可通过力敏感离子通道、G蛋白与酪氨酸激酶、整合素受体与细胞骨架等多种途径,感受体内外力学刺激,并将力学刺激信号转化为细胞生物化学信号,介导力相关敏感基因表达,合成各种酶类等活性物质,激活信号网络级联反应,参与一系列复杂的生理病理活动。国内外有关机械牵张应力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影响的研究,为牵张应力在骨科的应用提供了大量的理论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白芨胶载神经生长因子促周围神经再生的实验研究[邵景范,罗永湘.中华手外科杂志,1995,11(1):42]神经生长因子(NGF)对周围神经的再生修复有明显促进作用,但由于其活性受多种因素影响,使用时易流失,故需一种载体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和使用的便捷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DDH)闭合复位后残留髋臼发育不良指数变化的特点,探讨DDH闭合复位的最佳干预时间及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至2014年7月间7家医院277例DDH闭合复位后残留髋臼发育不良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患儿髋臼指数(acetabular index,AI)变化.结果 277例患儿中,男34例,女243例.闭合复位后18个月残留AI异常(髋臼发育不良)相关风险因素为:闭合时年龄、闭合复位术前的AI.统计DDH患儿行闭合复位前、后不同时间点AI,其在逐渐减小,且在闭合复位1年内下降最快,2~4年后AI下降基本稳定.手术干预组(22例)术后1年AI为(18.8±1.1)度,与术前(30.6±0.9)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保守治疗组(255例)复位后3年平均AI为(26.7±4.5)度与手术干预组干预后1年平均AI(18.2±1.6)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保守治疗组复位后4年平均AI为(24.9±5.3)度与手术干预组干预后2年平均AI(14.8±2.3)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闭合复位后残留髋臼发育不良的风险因素为闭合复位时的年龄、闭合复位术前的AI.手术干预的近期效果较保守治疗好.在DDH在闭合复位2~4年后,如仍存在髋臼发育不良,AI>23度,应考虑进行手术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体外小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周期性牵张应力的早期应答反应.方法 分离并培养小儿MSCs,利用体外细胞牵张应力装置对第三~六代细胞加载短期力学信号,检测各组细胞内Oa2+以及早期反应基因蛋白(c-fos、c-jun和c-myc)的表达情况.结果 应力干预MSCs后,细胞内Ca3+浓度在受力1min后即增高,荧光强度是对照组的164.63%,3、5min升高更明显,干预10 min后Ca2+浓度升高的幅度有下降趋势;c-fos、c-jun和c-myc基因蛋白在未受力组细胞内不表达或微量表达,加载力学信号后,表达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随时间的延长,均表现为增强-持续-回复原来水平.结论 周期性牵张应力影响MSCs内Ca2+的浓度及早期反应基因蛋白(c-fos、c-jun和c-myc)的表达,推测c-fos、c-jun和c-myc参与了MSCs响应力学的信号传导途径,可能依赖Ca2+通道的活化来调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病灶刮除植骨结合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儿童长骨部分瘤样病变合并病理性骨折的疗效及特点。 方法 2010年 1 月至2013年 12月我院共收治儿童长骨部分瘤样病变并病理性骨折 16 例,均实施病灶刮除植骨并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术,通过术后影像学X线片结果和临床随访两方面评价治疗效果。影像学X线结果评估包括病变骨骨折复位有无丢失及病灶愈合情况。临床评估采用肩、肘、髋、膝、踝等关节功能综合评价标准及随访术后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16 例患儿平均随访25.6个月。影像学X线片显示病理性骨折均达骨性愈合,愈合时间4~6个月,平均 5 个月。在随访过程中,病灶未出现复发或者再次骨折。术后平均 12.5 个月取钉。至末次随访时病灶完全消失(14 例)或部分消失(2例);患肢无疼痛,关节活动均不受限。结论 病灶刮除植骨结合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术可作为治疗儿童长骨部分瘤样病变并病理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 DDH)闭合复位术后髋关节恢复正常影像学表现的概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5年12月采用闭合复位石膏固定治疗的507例(586髋)DDH患儿的病历资料。其中,男50例,女457例;左侧25...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力学刺激体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所产生增殖分化等生物学效应的影响及其力化学信号转导途径。资料来源:因特网上检索PubMed数据库中2000-01/2006-06期间有关力学刺激对骨髓干细胞作用效应进展的英文文章,检索词“stem cel1,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mechanical stimulation,stress”,同时检索CNKI中国知网医学文献数据库2000-01/2006-06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机械刺激、应力”。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筛选,选取相关文章查找全文。纳入标准: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相关生物学特性。②体外细胞加载的应力分类及相应力学装置的特点。③应力对细胞影响的研究。④能获取文章的全文。排除标准:①较陈旧的文献。②重复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关于86篇体外骨髓干细胞及力学干预的相关文献。其中30篇符合纳入标准。资料综合:①骨髓干细胞具有高度增殖及多向分化能力,可通过体外培养、干预作为细胞组织工程的理想种子细胞。②力学刺激是体外调节细胞生物学效应的重要途径,其中力学分类有:流体切应力、静止压应力、张应力、离心力以及单个细胞的吸吮力等,介绍各种力以及相应的力学装置的特点。③骨髓干细胞加载各种应力干预后产生的生物学效应,以及细胞应力学刺激的机制、信号转导途径。结论:力学刺激可影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在适当的力学刺激条件下,促进细胞的增殖与分化,为骨组织工程提供新的技术手段,同时也为临床应用牵拉成骨的骨再生过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对于骨关节疼痛和骨膜反应必须查找病因。首先要考虑到肿瘤,以便进行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生儿细小结肠症的常见病因、病理特点及合理的诊疗措施。方法对经钡剂灌肠造影和手术探查证实为新生儿细小结肠症的18例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18例,原发于结肠神经节细胞缺如5例,继发于近端肠管病变13例,出生后呕吐、腹胀、胎便排出异常等是其主要临床表现,11例行肠切除吻合,7例行肠造瘘(半年~1年后行二期手术),14例存活恢复良好,4例死亡。结论新生儿细小结肠症应尽早行手术恢复大便通畅。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