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脊索细胞促进髓核软骨样细胞增殖及表型维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离纯化兔髓核中的细胞成分,观察脊索细胞形态及对软骨样细胞增殖及细胞表型的影响。方法6只4周龄新西兰兔胸腰段脊柱,获取髓核,0.2%Ⅱ型胶原酶消化法及不连续密度梯度法分离纯化脊索细胞及软骨样细胞。实验分为单纯软骨样细胞培养组(A组)及脊索细胞、软骨样细胞(1:1)共培养组(B组)。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两组细胞生长情况,测定两组原代及传代细胞成活率,MTT法测定两组第2代细胞增殖曲线,并以甲苯胺蓝染色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两组原代及传代细胞蛋白多糖及Ⅱ型胶原的表达。结果成功分离、纯化脊索细胞和软骨样细胞。细胞培养观察,原代脊索细胞直径10~15gm,胞浆内富含大小不等的囊泡;原代软骨样细胞直径4~6gm,胞浆内无囊泡。各代细胞成活率A组为89.0%~95.3%,B组为91_3%~96.3%,各代细胞成活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细胞培养3~4d进入对数生长期,B组细胞培养2d后进入对数生长期;培养4d后,B组细胞增殖能力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3代以内细胞表达蛋白多糖及Ⅱ型胶原,B组细胞表型维持至5代。结论脊索细胞能促进髓核软骨样细胞的增殖及表型维持;脊索细胞可能在防止椎间盘退变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武警某部驻血吸虫病流行区官兵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调查武警某部驻血吸虫病流行区官兵血吸虫感染状况,并分析流行因素。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血吸虫抗体检测,同时进行与血吸虫感染相关的训练、生产和生活行为方式的问卷调查,调查血吸虫感染的途径。结果共调查12459名官兵,年龄18~36岁,均为男性,血吸虫ELISA阳性率为1.2%,后勤班阳性率高于战斗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来自疫区官兵的阳性率高于来自非疫区者(P0.05);2150名官兵参与问卷调查,100%的被调查对象均知晓感染血吸虫必须接触疫水,均认为接触疫水的方式是参加抗洪抢险和下河游泳,75人(3.5%)认为接触河边露水可以感染,163人(7.6%)认为还有其他不明原因可以感染;营区所处的地理位置、营区结构及营区内粪便的无害化处理与血吸虫感染密切相关。结论武警某部驻血吸虫病流行区官兵血吸虫ELISA阳性率较低;营区所在的地理环境、营区的结构和官兵的生产行为、生活方式是导致血吸虫病流行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经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适应证和疗效.方法:2005年1月~2007年6月.膻用前路减压、钛网植骨、单节段或双节段内固定治疗Denis分类不稳定的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43例,男28例,女15例,平均年龄37.3岁.骨折部位:T12 9例,L1 22例,L2 6例,T12合并L1、L5 1例,T12、L1 2例,L1、L2 3例.骨折Denis分类:A型21例,B型18例,E型4例.31例伴脊髓神经功能损害,Frankel分级A级4例.B级6例,C级8例,D级13例.经胸入路12例,经胸膜外腹膜后入路25例,经腹膜后入路6例;16例行单节段固定,27例行双节段固定.均采用Antares脊柱内固定系统固定,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单节段固定平均手术时间为150±70min,出血量平均428±85ml;双节段固定平均手术时间为260±78min,出血量平均830±126ml.胸腔引流时间3~5d,平均3.1d,伤口均一期愈合,3例合并肺部感染,治疗后均痊愈.单节段组融合节段平均后凸角5.2°±3.3°(2.1°~10.4°).平均矫正率为(63.9±1.4)%.双节段组融合节段平均后凸角4.9°±2.0°(2.5°~11.2°),平均矫正率为(66.2±2.2)%.术后随访6~28个月,平均1614个月,无内固定失败.矫正度无明显丢失,均获得良好植骨融合.末次随访时16例患者神经功能有1级以上改善.结论:前路手术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椎爆裂骨折减压彻底,使用Antares脊柱内固定系统操作简便、固定牢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移植兔骨髓基质细胞(MSC)和髓核细胞(NPC)对受损椎间盘退变的影响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采用原代细胞培养法获取并扩增NPC及MSC.2岁龄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3组:盐水注射组3只,MSC移植组6只,NPC移植组6只,L3/4、L4/5、L5/6椎间盘进行髓核穿刺抽吸后,分组注入盐水、MSC和NPC.未处理的L2/3、L6/7、 L7/S1椎间盘作为对照组采集数据. 术前及术后4、6、8周,相同条件下摄取腰椎侧位X光片,运用Image-pro plus6.0测量椎间盘高度指数(DHI)计算%DHI;Merge eFilm Workstation测量MRI T2像椎间盘信号强度并进行标准化(ST2WI),计算%ST2WI.结果 两细胞移植组较之盐水组均能够有效的抑制损伤椎间盘进行性的高度丢失、骨性终板破坏、骨赘形成、细胞外基质丧失等.NPC组第6周%DHI为(74.31±2.59)%,第8周为(79.29±2.53)%,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8周时NPC组椎间盘高度恢复;且第8周时NPC组与MSC组的%DHI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T2WI数据显示第8周时NPC组T2信号强度高于MSC组[(70.63±7.60)% vs (54.32±7.92)%,P<0.05],提示NPC组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可能超过MSC组.结论 NP及MSC两种细胞移植能够有效避免椎间盘损伤后发生的进行性的退变过程.8周后NPC组较MSC组显示出更强的基质合成能力,椎间盘高度及含水量出现恢复的迹象.提示外源性NPC能够良好的适应受体椎间盘环境,并发挥相应的细胞外基质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5.
随着临床脊柱生物力学研究等的不断深入 ,人们进一步认识到脊柱稳定性的重要性 ,从而提出微创手术的概念并广泛利用各种微创技术治疗脊柱疾患。我科自 2 0 0 2年起引进第二代后路脊柱显微内镜系统 ,开展显微内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 (Microendoscopydiscectomy ,MED)。利用该系统  相似文献   
6.
目的:替扎尼定是具有解痉作用的α2肾上腺能受体激动剂,并具有一定的胃肠道保护作用,适用于单一治疗或与非甾体消炎药(NSAIDs)联合治疗急性痉挛性疼痛。通过替扎尼定和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的联合应用,临床观察和评估联合用药能否增强疗效和增加安全性。方法:急性痉挛性疼痛70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服用替扎尼定2mg,bid 双氯芬酸50mg,bid,一组服用双氯芬酸50mg,bid 安慰剂2mg,bid。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联用组的总有效率为70%,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单用组的总有效率为56%,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结论:替扎尼定和非甾体类药物联用具有更好的疗效以及更高的药物耐受性。  相似文献   
7.
吴晓光  赵献峰 《人民军医》2005,48(6):329-330
肩关节脱位在军事训练中较常见,其非手术治疗效果不十分理想。2001年4月~2003年12月,我们采用改良bankart手术治疗士兵习惯性肩关节前脱位27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改进传统常规法在椎间盘组织中总RNA提取,获得高质量的椎间盘组织总RNA。方法健康成年Newsland白兔,完整取出椎间盘组织,随机分RNA传统方法组和酶消化改良组。传统组,按Trizol法提取总RNA;酶消化改良组,加入0.2%Ⅱ型胶原酶,置于细胞培养箱消化数小时,加入含小牛血清的PBS液终止,离心收集细胞。余步骤同传统组。结果传统组,电泳结果未见28S和18S条带,5S条带部分可见;A260/280比值在1.5左右,蛋白多糖污染重。而酶消化组,电泳结果可见清晰的28S、18S和5S条带,且28S条带的亮度约是18S的两倍;A260/280比值在1.8~2.0之间,无蛋白污染,此法提取的RNA,逆转录后可用于扩增β-actin基因。结论酶消化改良法可望成为椎间盘组织总RNA提取的好方法。RNA片断完整,纯度高,无蛋白污染,不影响后续基因表达(RT-PCR)的分析,并且重复性好,可以推广。  相似文献   
9.
腰部脊髓肿瘤误诊1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院1998-2003年腰部脊髓肿瘤误诊12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人椎间盘细胞和关节软骨细胞的分子表型差异,分析hBMSCs经TGF-β,和BMP-7联合诱导后能否分化为软骨细胞和髓核细胞.方法 取9例自愿捐赠者髂嵴骨髓20~40 mL分离培养hBMSCs.取第4代hBMSCs行三维微球培养.根据基础培养基中加入的生长因子不同,实验分成4组,分别为加入10 ng/mL TGF-β3组(A组)、200 ng/mL BMP-7组(B组)、同时加入两种生长因子组(C组)以及空白对照组(D组).于培养后21 d,行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于培养后4、21 d进行PCR检测Ⅰ、Ⅱ、Ⅹ型胶原、蛋白多糖和SOX9基因的表达.结果 培养后21 d,HE染色示A组和C组细胞呈软骨细胞样形态特征,甲苯胺蓝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Ⅱ型胶原表达呈阳性.B组和D组细胞形态无明显改变,PCR检测示培养后21 d,A、C组SOX9、蛋白多糖、Ⅰ型胶原及Ⅱ型胶原表达较4 d时明显增加(P<0.05).B、D组Ⅰ型胶原表达较4d时明显增加(P<0.05),SOX9、蛋白多糖及Ⅱ犁胶原较4d时无明显变化(P>0.05).其中仅A组X型胶原表达呈阳性.结论 TGF-β,和BMP-7联合应用能促进hBMSCs分化更接近于椎间盘细胞,可能为椎间盘组织工程提供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