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周维德  宗雨  杨歆璐  汪珊  谢言虎  柴小青 《重庆医学》2021,50(16):2770-2773
目的 观察术前双侧内关穴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剖宫产产妇恶心呕吐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该院2016年7月至2017年4月择期行剖宫产术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和T A ES组(60例),TAES组于术前给予经皮电刺激双侧内关穴30 min,对照组仅在双侧内关穴粘贴电极片但不予电刺激,两组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术后镇痛方法均保持一致.于穴位刺激前、经皮电刺激30 min后、术毕、术后24 h时采集外周静脉血,测定血浆胃泌素(GAS)水平,记录麻醉开始至胎儿取出(T1)、胎儿取出至子宫缝合完毕((T2)、探查腹腔至手术结束(T3)、术后0~<2 h(T4)、术后2~<6 h(T5)、术后6~<24 h(T6)、术后24 h(T7)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 共112例患者完成试验,对照组57例,TAES组55例.对照组和TAES组分别有30例(52.6%)和13例(23.6%)发生恶心呕吐.与对照组相比,T A ES组在T 3、T 4及T 7时段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TAES组在经皮电刺激30 min后、术毕、术后24 h时血浆GAS水平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经皮电刺激双侧内关穴可降低剖宫产高危患者术中探查腹腔后及术后早期恶心呕吐发生率,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浆GAS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术前血浆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AT_2R)浓度与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慢性疼痛(CPSP)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首次单侧TKA的患者120例,男46例,女74例,年龄45~70岁,BMI 18~30 kg/m~2,ASAⅠ—Ⅲ级。所有患者麻醉方法和手术方式一致。术后3个月随访患者膝关节VAS疼痛评分,静息和(或)运动时VAS疼痛评分3分记为CPSP阳性,≤3分记为CPSP阴性,根据CPSP将患者分为阳性组(n=41)和阴性组(n=79)。记录性别、年龄、BMI、ASA分级、膝骨关节炎(KOA)病程等一般情况。记录术前、术后1 d和术后3个月静息、运动时VAS疼痛评分。记录术前paindetect量表(PD-Q)评分、WOMAC评分、焦虑抑郁量表(HAD)评分、K-L分级、术前和术后1 d压力性痛觉阈值(PPT)、术前血浆AT_2R浓度、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手术时间、止血带使用时间、出血量和术后补救镇痛情况。结果本研究TKA患者CPSP的发生率为34.2%。与阴性组比较,阳性组KOA病程明显延长(P0.05),术前血浆AT_2R浓度明显升高(P0.05),术前运动时VAS疼痛评分、PD-Q评分、WOMAC评分、术后3个月静息和运动时VAS疼痛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术前PPT明显降低(P0.05)。其余指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血浆AT_2R浓度和PD-Q评分是CPS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ROC曲线分析,术前血浆AT_2R浓度临界值为1 067.3 pg/ml,敏感性为0.607,特异性为0.811,曲线下面积0.751(0.660~0.853);PD-Q评分临界值为18分,敏感性为0.833,特异性为0.716,曲线下面积0.765(0.591~0.896)。结论术前血浆AT_2R浓度是CPS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血浆AT_2R浓度越高,CPSP发生风险越高,对于CPSP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比较静脉与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PCIA、PCEA)在外科手术后的临床镇痛效果.方法:选取ASA(Ⅰ~Ⅱ)级患者90例,随机分布为PCEA组,PCIA组和对照组.PCEA和PCIA组给予相应的方法镇痛,对照组不给任何药物,观察术后6小时VAS评分,镇静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PCIA组尿潴留的发生明显低于PCEA组(P<0.05),PCEA 的肠蠕动恢复快于PCIA(P<0.01),但两组病人术后镇痛效果及其他并发症并无显著差异,对照组术后6小时血清皮质醇量高于PCA镇痛组(P<0.01).结论:PCEA 和 PCIA均有较好的镇痛效果,但PCIA组尿潴留发生率低,呼吸抑制发生率较高,肠蠕动恢复较PCEA慢.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超声引导下前路肩胛上神经阻滞(SSNB)对肩关节镜手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单侧肩关节镜肩袖修补术患者60例,男25例,女35例,年龄18~64岁,BMI 18~25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前路SSNB组(S组)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ISBPB)组(I...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连续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和静脉自控镇痛(PCIA)两种镇痛方式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减少肺部并发症、改善肺氧合功能方面的有效性。方法择期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126例,年龄18~70岁,BMI 18.5~30.0 kg/m~2,ASAⅠ–Ⅲ级,随机分为两组:连续SAPB组(S组)和PCIA组(P组),每组63例。术毕S组行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注入0.375%罗哌卡因20 ml,留置导管予0.2%罗哌卡因行自控镇痛;P组行舒芬太尼常规PCIA。麻醉诱导前(T_0)、术毕即刻(T_1)、拔管后2 h(T_2)、拔管后6 h(T_3)、拔管后24 h(T_4)抽取桡动脉血记录PaO_2并计算氧合指数(OI)。记录T_2—T_4时静态和活动VAS评分,并记录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T_0时比较,T_2、T_3时两组OI明显降低,且P组明显低于S组(P0.05)。T_2—T_4时S组VAS评分明显低于P组(P0.05),但两组补救镇痛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P组比较,S组低氧血症、肺不张、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连续SAPB较PCIA能够改善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肺氧合功能。  相似文献   
7.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肝移植术后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肝移植术后并发症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例肝移植术后患者的监测,观察肝脏及胆道结构,肝脏血管系统、下腔静脉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肝移植后发生门静脉栓塞1例,胸腔积液7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诊断是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超声引导下前路肩胛上神经阻滞对肩关节镜手术患者术后镇痛及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单侧肩关节镜下治疗的患者60例,男25例,女35例,年龄21~65岁,体重指数18~25 kg/m2,美国麻醉师协会(ASA)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前路肩胛上神经阻滞组(S组)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组(I组),每组3...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2岁.外阴有新生物2个月,小便不能自解伴屏气时阴道少量流血3 d而入院.查体:一般情况良好,妇检见外阴幼女型,尿道黏膜水肿呈瓣状,阴道口脱出蚕豆大小肉红色赘生物,肛查触及阴道内包块突向直肠,境界欠清,触痛(+).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腹直肌鞘神经阻滞在终末期肾病患者腹膜透析管植入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膜透析管置入术终末期肾病患者75例,男38例,女37例,年龄18~65岁,BMI 18.5~24.0 kg/m2,ASAⅢ级,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三组,A组:全身麻醉组,麻醉方法为全凭静脉麻醉;B组:腹直肌鞘神经阻滞组,手术侧腹直肌鞘内注射0.5%罗哌卡因15 ml;C组:局部浸润麻醉组,1%利多卡因+0.5%罗哌卡因在手术切口和手术路径进行局部浸润麻醉。记录入室时(T0)、麻醉诱导后10 min(T1)、手术开始即刻(T2)、手术开始后20 min(T3)、手术结束时(T4)的HR和MAP。记录患者术后2、4、8、12、24 h运动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记录手术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与T0时比较,T1~T3时A组HR明显减慢、MAP明显降低(P0.05);T2、T3时C组HR明显增快、MAP明显升高(P0.05);B组不同时点HR和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T1时比较,T2、T3时C组HR明显增快、MAP明显升高(P0.05),与T2、T3时比较,T4时C组HR明显减慢、MAP明显降低(P0.05)。术后2、4、8、12、24 h B组运动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和C组(P0.05)。C组术中总体补救镇痛次数明显多于B组(P0.05)。A组和B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C组(P0.05)。三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超声引导下腹直肌鞘神经阻滞在终末期肾病患者腹膜透析管植入术中麻醉效果确切、无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