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CD技术是1983年由Cotrel和Dubousset发明的一项新型脊柱矫形及固定方法,比其他椎弓根系统有更符合生物力学特点的性能.我院至2000年应用短节段CD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20例,取得一定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Modic改变对经皮椎间孔镜术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该科行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髓核切除术(PELD)的4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根据磁共振成像(MRI)示是否伴有Modic改变将其分为MC组与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前、术后3 d、术后3和6个月的腰痛及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前腰痛VAS评分、术前及术后腿痛VAS评分、术前ODI与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术后3 d、术后3和6个月腰痛VAS评分MC组高于对照组(P < 0.01),术后3和6个月MC组JO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 0.01),术后3和6个月MC组ODI均高于对照组(P < 0.01),同时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6个月时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JOA评分及ODI均有改善(P < 0.05)。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术对伴随Modic改变(Ⅱ型)的LDH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是一种可靠、安全的治疗手段,但Modic改变会影响术后腰痛的缓解,针对此类患者需综合考虑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开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3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院1998~2004年对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开窗减压术33例,疗效满意,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系统评价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percutaneous pedicle screw fixation,PPSF)与经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mini-open Wiltse approach with pedicle screw fixation,MWPSF)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疗效,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万方数据库(Wangfang Data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关于PPSF与MWPSF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临床对照研究,检索时限为自建库起至2020年3月。纳入文献包含下列参考指标中的两项以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术后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椎体后凸角(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值(VBH)、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手术并发症例数。Meta分析采用Cochrane Library提供的Rev-Man 5.3 软件进行。结果:共纳入17篇文献[3篇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14篇队列研究]、1057例患者,其中PPSF组519例,MWPSF组538例。MWPSF组手术时间较短[SMD=17.87,95%CI(11.60,24.15),P<0.05],术中透视次数较少[SMD=4.96,95%CI(4.29,5.63),P<0.05];末次随访时,MWPSF组Cobb角矫正较多[SMD=-7.56,95%CI(-10.61,-4.52),P<0.01],矫正丢失较少[SMD=1.76,95%CI(0.41,3.11),P=0.01],VBH矫正丢失较少[SMD=0.90,95%CI(0.30,1.51),P<0.05]; PPSF组术中出血较少[SMD=-62.01,95%CI(-78.84,-45.18),P<0.05],术后1周VAS评分较低[SMD=-0.49,95%CI(-0.87,-0.11),P=0.01]。在末次随访时两组的VAS评分、Cobb角、VBH、ODI、手术并发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PPSF和MWPSF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安全可靠,疗效一致。相较于MWPSF,PPSF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及术后恢复快的优点,但增加手术时间和医源性辐射,且后凸矫形能力不足。  相似文献   
5.
撬拨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2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跟骨骨折是常见的足部损伤,约占全身骨折的1%~2%,占跗骨骨折的60%,其中波及跟距关节面的关节内骨折占60%~70%,关节内骨折分为舌形骨折和关节压缩骨折两种类型,跟骨骨折的治疗效果一直不能令人满意,特别是关节内骨折,常遗留疼痛、扁平足、足跟增宽等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足功能。我院骨科于2003年10月~2006年3月采取撬拨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28例30足舌形跟骨关节内骨折,通过随访8~24个月,平均15个月,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是骨科较为常见病种 ,运用轴型内固定 (atlasfixator,AF)系统治疗该病是目前国内外较为先进的技术。自 1 998年 6月以来 ,我科开展了AF手术 50例 ,均取得了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 50例 ,男 38例 ,女 1 2例 ,年龄 2 1~ 69岁 ,平均年龄 38 8岁。损伤节段T1 1 2例、T1 2 8例 ,L1 2 0例 ,L21 2例 ,L36例 ,L4 1例 ,同时合并T1 2 、L2 1例。分型 :爆裂型 2 8例 ,屈曲压缩型 2 0例 ,合并脱位 2例。均有不同程度脊髓神经损伤 ,按Frankel分级 ,A级 2 6例 ,B级 1 6例 ,C级 6例 ,D级 2…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手术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758例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或经皮椎体成形术的OVCF患者资料,分析性别、年龄、骨折部位、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临床特征,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OVCF男女发病率比为1:2.2.② 年龄50~94(75.2±8.9)岁,7...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手术后早期发生消化道瘘(即72h 之内) 的治疗方法。方法 本组报告5 例早期发生胸内消化道瘘病历, 均采取二次剖胸探查, 重新吻合或瘘口处修补方法解决消化道瘘。结果 5 例中4 例治愈出院, 1 例术后并发呼吸衰竭死亡。结论 食管癌贲门癌手术后早期发生消化道瘘病 人应采用手术为应急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Parkin蛋白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有氧糖酵解和生长增殖的影响。方法 首先采用Western blot检测Parkin蛋白在人乳腺上皮细胞MCF-10A和乳腺癌MDA-MB-231细胞中的表达。随后构建高表达Parkin的乳腺癌MDA-MB-231细胞株为实验组,以转染空载体的MDA-MB-231细胞为对照组,分别采用葡萄糖、乳酸和ATP检测试剂盒检测两组细胞葡萄糖摄取量,乳酸和ATP生成量,并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糖酵解相关蛋白GLUT1、PKM2和LDHA表达水平;运用细胞增殖实验、平板克隆及细胞划痕实验评估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和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MCF-10A细胞相比,MDA-MB-231细胞Parki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1)。高表达Parkin可使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葡萄糖摄取和乳酸生成下降,ATP水平上升(P<0.05),其增殖和迁移能力下降(P<0.01);与对照组相比,Parkin组细胞糖酵解相关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静脉麻醉联合局部麻醉用于高龄(年龄≥80岁)胸腰椎骨折患者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方法 选择行PKP的高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36例,根据是否联合静脉麻醉分为静脉麻醉联合局部麻醉组(观察组)19例和局部麻醉组(对照组)17例。观察组术中采用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定,麻醉前10 min以0.5 μg/kg负荷剂量静脉给药,并以0.4 μg·kg-1·h-1维持剂量至手术结束;2组均采用1.0%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总量40 mL。记录2组手术时间和围手术期疼痛管理的满意度评分,观察2组患者术前(T0)、局部麻醉时(T1)、穿刺入椎体时(T2)、球囊扩张时(T3)、注入骨水泥时(T4)、手术结束时(T5)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血氧饱和度(blood oxygen saturation,SpO2)、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记录2组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2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围手术期疼痛管理满意度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MAP、HR、VAS评分变化趋势波动,观察组患者MAP、HR、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SpO2时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围手术期2组均未发生心动过缓,血氧下降、血压波动等麻醉相关并发症。2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小剂量右美托咪定静脉麻醉联合局部麻醉为高龄PKP患者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案,能有效降低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