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体外条件下rhBMP-2对肝细胞癌SK-Hep-1细胞系增殖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无血清条件下,不同浓度的rhBMP-2处理肝癌SK-Hep-1细胞,通过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rhBMP-2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利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检测细胞周期,通过Real-time PCR检测不同浓度的rhBMP-2对p21、cyclin E表达的影响,应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不同浓度的rhBMP-2处理对p21、cyclin E蛋白水平及对PI3K/Akt磷酸化水平的影响。结果无血清条件下,不同浓度的rhBMP-2处理细胞,研究发现rhBMP-2可显著抑制肝癌SK-Hep-1的增殖能力。无血清条件下,不同浓度的rhBMP-2处理细胞24小时,发现rhBMP-2可增加G1期细胞所占比率。rhBMP-2可显著促进p21的表达,显著抑制cyclin E的表达,并显著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的磷酸化过程。结论研究证实在体外条件下rhBMP-2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的磷酸化过程对肝细胞癌SK-Hep-1细胞增殖能力发挥显著抑制作用,从基础水平进一步论证了rhBMP-2的临床应用不能显著增加肝癌的患病风险,为脊柱融合手术及骨不连等骨科疾病的治疗中应用rhBMP-2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棘突间有限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采用后路椎板开窗减压+棘突间同种异体骨有限植入术治疗1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导致的腰腿痛患者。对植骨融合率、JOA评分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18(15±1.22)个月。无切口感染、硬膜囊撕裂、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术前JOA评分为(8.56±1.45)分,术后3 d为(12.94±1.55)分、12个月为(13.15±1.21)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改善率均>50%。CT扫描证实棘突间植骨均不同程度被吸收,均未达到骨性融合。结论单纯在棘突间植入有限的同种异体骨很难达到骨性融合,在材料选择和固定方式等方面须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枢椎椎板螺钉固定术应用于上颈椎后路融合内固定术中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上颈椎后路融合固定术中采用枢椎椎板螺钉固定的19例患者资料,术中根据枢椎椎弓根是否存在缺如、细小等情况,选择置入双侧枢椎椎板螺钉或单侧枢椎椎板螺钉并对侧椎弓根螺钉,联合枕骨板螺钉和/或寰椎侧块螺钉。15例上颈椎畸形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脊髓功能损害表现,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为5~15分,平均11.5分。4例外伤性寰枢椎骨折患者有后颈部疼痛及活动障碍,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为2~7分,平均4.5分。术后复查患者影像学资料,观察内固定位置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未发生椎动脉、脊髓等损伤。术后复查CT,显示所有枢椎椎板螺钉位置良好,均未突破内侧皮质骨。随访时X线、CT示螺钉位置良好,无松动及断钉。所有患者术后12个月植骨均融合,上颈椎畸形患者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JOA评分为13~17分,平均15.3分。外伤性寰枢椎骨折患者颈部疼痛及活动障碍明显改善,VAS评分为0~2分,平均1.0分。结论枢椎椎板螺钉固定在上颈椎后路固定手术中方法简单安全、效果良好,对于无法行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的患者,枢椎椎板螺钉固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医学生与非医学生关于艾滋病(AIDS)知识、态度和行为,以探讨健康教育中的薄弱环节,为制定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武汉市某大学两个不同专业学生(医学院和理工科)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医学生与非医学专业大学生对艾滋病基本知识和传播途径的认知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医学生AIDS相关知识平均得分为(90.11±8.61)分,非医学生AIDS相关知识平均得分为(82.00±12.61)分,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3,P<0.01).调查显示仍有部分学生(医学生19.0%,非医学生24.8%),对婚前性行为持肯定态度;武汉市大学生获得AIDS知识主要来源于报刊书籍,其次是电视广播和互联网.[结论]应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制定适合大学生的AIDS健康教育措施,加强系统性、完整性的AIDS预防知识的教育,培养正确的观念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5.
1 临床资料 患儿,男,2岁,因不能持久站立6个月,症状加重3个月入院.查体:神志清楚,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颈软,气管偏右侧,左肺呼吸音弱,心音有力,腹软,肝脾不大,脊柱四肢无畸形.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eoliosis,AIS)的MRI特征性变化,探讨AIS的MRI特征性变化与侧凸严重度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三维莺建MRI技术对90例青少年(49例AIS,41名健康青少年)进行全脊髓脊柱和后脑MR检查.测量颈椎和胸椎各节段的脊髓最大前后径(AP)、最大横向直径(TS)和凸凹侧脊髓旁间隙(LCS)、小脑扁桃体与枕骨大孔基线的距离、齿突与枕骨大孔基线的距离、颈髓中轴线与延髓中轴线夹角(α)、枕骨大孔基线与延髓中轴线夹角(β)、脊髓面积、椎管面积、脊髓椎管面积比,测量脊髓全长、脊柱全长、脊髓脊柱全长比.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AIS患者的AP、TS、AP/TS 和LCS比值明显增加,小脑扁桃体位置相对枕骨大孔明显下移,脊髓圆锥位置相对上移,β角减小,脊髓椎管面积比增大(P<0.01);AIS组与对照组相比,全脊髓或全脊柱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脊髓脊柱全长比明显减小(P<0.01),与Cobb角无明显相关性.AP、AP/TS和LCS比值与Cobb角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 AIS患者在脊髓和脊柱的横断面上存在显著性形态学异常,部分与Cobb角有明显正相关;脊髓和脊柱纵轴上存在明显的脊髓牵拉受限,提示可能存在神经系统和骨骼系统的生长不平衡,这些可能与AIS的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体内条件下rhBMP-2对肝细胞癌SK-Hep-1细胞生长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6只雌性裸鼠平均分为实验组(8只)和对照组(8只),构建裸鼠背部皮下成瘤模型。实验组成瘤方案为SK-Hep-1细胞+rhBMP-2+Matrigel+PBS,对照组成瘤方案为等量SK-Hep-1细胞+Matrigel+PBS,分别于6周龄裸鼠皮下注射,每周测量实验组及对照组裸鼠成瘤大小,测算体积。9周后处死全部裸鼠,测量实验组及对照组裸鼠皮下瘤体重量,并取肿瘤组织行免疫组化检测裸鼠荷瘤组织中ki-67表达情况。结果实验组裸鼠皮下瘤体体积、重量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化检测显示rhBMP-2处理可显著降低瘤体组织中ki-67的表达水平。结论研究证实在体内条件下rhBMP-2对肝癌SK-Hep-1细胞生长能力发挥显著抑制作用,可能由rhBMP-2抑制肝细胞癌SK-Hep-1细胞增殖过程而导致。从基础水平进一步论证了rhBMP-2的临床应用不能显著增加肝癌的患病风险,为脊柱融合手术及骨不连等骨科疾病的治疗中应用rhBMP-2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3D打印经皮手术导板在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12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例。观察组行经皮手术导板辅助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术,对照组行闭合复位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克氏针穿刺次数,术后复查X线片记录螺钉位置分布、随访时间、骨折完全愈合时间、术后1年髋关节Harri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操作时间(32.17±6.18) min短于对照组(53.83±7.31) min(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18.33±2.94) ml小于对照组(38.17±5.56) ml(P<0.05);观察组透视次数(7.50±1.05)次少于对照组(21.00±4.82)次(P<0.05);观察组克氏针穿刺次数(8.00±0.63)次少于对照组(32.67±3.08)次(P<0.05)。观察组随访时间(12.88±0.74)个月,对照组(12.83±0.72)个月,两组差异无统计...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重度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病人术前肺功能状态与术后肺部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2月至2022年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脊柱中心收治的AIS病人1 362例,其中重度AIS病人63例(主弯Cobb角≥100°)。比较重度AIS病人与轻中度AIS病人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1秒末用力呼气容积比率(FEV1R)、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用力肺活量比率(FVCR)以及最高呼气峰流速变异率(PEFR)。比较重度肺功能受限(FVCR≤60%)、中度肺功能受限(60%<FVCR<80%)、正常或轻度肺功能受限(FVCR≥80%)这三组病人的围手术期主要参数。比较术前不同肺功能受限程度的重度AIS病人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探讨开胸手术、胸廓成形术是否影响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重度AIS病人与轻中度AIS病人相比,FEV1、FEV1R、FVC、FVCR及PEFR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 362例AIS病人中,正常或轻度肺功能受限组774例,中度受限组450例,重度受限组138例,三组间比较,在Cobb角、输血量、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肺部并发症包括胸腔积液、呼吸衰竭、肺不张、血胸、气胸、低氧血症、再次机械通气等。1 362例AIS病人的肺部并发症总发生率是3.38%,而63例重度AIS病人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是14.29%,且术前肺功能正常或轻度受限组(1.68%)、中度受限组(3.33%)和重度受限组(13.07%)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3例重度AIS病人中,重度肺功能受限的病人比正常或轻中度受限病人更容易出现术后肺部并发症。是否开胸手术与术后肺部并发症无明显相关性,但是胸廓成形术显著增加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OR=20.1,P<0.001)。结论 重度AIS病人的肺功能出现明显受限,同时术前肺功能重度受限的重度AIS病人术后则更容易出现各种肺部并发症,作为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行胸廓成形术的病人更易出现术后肺部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骨科机器人辅助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骨折与传统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C形臂X线机透视导航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探讨机器人辅助手术治疗胸腰段骨折的微创化与精准化价值。方法 2018年2月—2019年6月,收治无神经症状胸腰段骨折患者52例,18例接受机器人辅助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机器人组),15例接受C形臂X线机透视导航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透视组),19例接受传统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传统组)。记录并比较3组的手术时间、透视时间、辐射剂量、术中出血量、置钉准确率、卧床时间、住院天数,术前、术后6个月伤椎前缘相对高度及Cobb角,以及术前、术后3 d、术后6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未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所有患者随访6~12个月,平均8个月。机器人组和透视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住院天数均少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视组透视时间最长、辐射剂量最大,机器人组透视时间最短、辐射剂量最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组置钉准确率高于透视组和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6个月伤椎前缘相对高度、Cobb角、VAS评分和JOA评分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前、术后3 d和术后6个月伤椎前缘相对高度、Cobb角及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组与透视组术后3 d VAS评分优于传统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6个月3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机器人辅助经皮内固定术是治疗无神经症状胸腰段骨折的有效方法,具有手术时间短、精度高、创伤小、辐射少、患者术后恢复快等优势,满足适应证时可作为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