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2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0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IL)-10水平的检测在鼻咽癌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60例鼻咽癌患者和20例正常人血清IL-10水平,并对部分患者放疗前后的血清IL-10水平进行动态观察。结果鼻咽癌患者血清IL-10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5);Ⅰ和Ⅱ期患者血清IL-10水平明显低于Ⅲ和Ⅳ期患者(P=0.011);有颈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患者的血清IL-10水平稍高于无颈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获得肿瘤局部控制患者的血清IL-10水平明显低于放疗前(P〈0.001)。结论血清IL-10水平检测在鼻咽癌的诊断、分期和疗效观察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检测在鼻咽癌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53例老年鼻咽癌患者和20例正常人血清IL-10水平,对患者的临床生物学行为及预后进行比较,并采用Cox方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鼻咽癌患者血清IL-10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T1患者的血清IL—10水平明显低于T2、T3及T4患者的血清IL-10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颈淋巴结转移患者血清IL-10水平稍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远处转移患者血清IL-10水平稍高于无远处转移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早期鼻咽癌(Ⅰ期+Ⅱ期)患者血清IL-10水平明显低于中晚期鼻咽癌(Ⅲ期+Ⅳ期)患者血清IL-10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ox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和远处转移是影响鼻咽癌患者生存率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清IL-10水平检测在鼻咽癌的诊断、分期和预后判定中具有-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依济复防治急性放射性皮肤和粘膜反应的初步临床观察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目的 观察依济复在预防及治疗放射性皮炎和粘膜炎中的作用。方法  1999年 10月~ 2 0 0 0年 9月 ,应用依济复喷剂预防及治疗 5 0例行放射治疗患者 (预防治疗组 ) ,并设同等数量常规处理的患者为对照组。结果 预防治疗组Ⅱ度以上放射性皮炎发生率为 2 0 %,对照组 93.3%,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5 ) ;预防治疗组Ⅱ度以上放射性粘膜炎发生率为 10 %,对照组为 90 %,两组也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5 )。结论 依济复对Ⅱ度以上放射性皮炎和粘膜炎的预防有一定作用 ,对放射性皮炎和粘膜炎的治疗效果显著 ,可以将放射性皮炎和粘膜炎基本控制在Ⅱ度以内 ,起到止痛、止痒、促进伤口愈合等作用。  相似文献   
4.
鼻咽癌调强放疗对腮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ion radiation therapy,IMRT)技术对鼻咽癌患者腮腺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收集2005-06~2008-02间,在我科因鼻咽癌行调强放疗及常规放疗的患者25例,分别于放疗前、放疗后及放疗后3个月腮腺功能检测及口干程度的比较。结果调强组口干症状分级:Ⅱ级9例,Ⅲ级2例;常规放疗组Ⅱ级3例,Ⅲ级11例,两组差异显著(P<0.05)。在随访3个月中,调强组口干恢复或减轻者9例;而常规放疗组3个月中口干症状无明显好转。放疗后两组腮腺分泌指数(EI)有显著差异(P<0.05),各时间点摄取指数(UI)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调强放疗比常规放疗明显保护了腮腺的分泌功能,减轻口干症状,使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Apelin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鼻咽癌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初诊鼻咽癌组织和20例鼻咽慢性炎性组织中Apelin的表达.结果 鼻咽癌组织Apelin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鼻咽慢性炎性组织(P<0.01);随着T分期及临床分期的提高,鼻咽癌组织中Apelin表达显著升高(P<0.05);Apelin表达随着鼻咽癌患者的N分期提高有逐渐升高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7).结论 Apelin的高表达在鼻咽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重要作用,检测Apelin的表达对于鼻咽癌的诊断、分期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但仍需积累更多的临床资料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背景与目的:鼻咽癌治疗首选放射治疗,其疗效与临床分期的早晚明显相关。因此采用新的技术和方法以进一步提高早期诊断率,进而提高疗效一直是鼻咽癌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本研究通过分析碳酸酐酶Ⅸ(CAⅨ)蛋白和无嘌呤/无嘧啶内切核酸酶(apurinic/apyrimidinic endonuclase,APE)表达与鼻咽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探讨其在鼻咽癌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4例鼻咽癌和20例鼻咽慢性炎性组织中CAⅨ蛋白和APE蛋白的表达,并对10例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和放疗期间组织中CAⅨ蛋白和APE表达水平进行动态检测。结果:鼻咽癌组织中CAⅨ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鼻咽慢性炎性组织(P〈0.01);CAⅨ阳性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T分期、有无颈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均无相关性(P〉0.05)。鼻咽癌组织中APE的细胞核阳性表达率高于鼻咽慢性炎性组织,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PE阳性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T分期、有无颈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均无关(P〉0.05)。放疗后获得肿瘤局部控制的患者,其放疗期间CAⅨ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放疗前(P〈0.05)。鼻咽癌中CAⅨ和APE的阳性表达未见相关性(r=-0.028,P〉0.05)。结论:CAⅨ的高表达和APE细胞核内高表达可能在鼻咽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红蛋白浓度(Hb)对中晚期宫颈癌局部控制率(cR)的影响。方法2003年1月至2008年5月间125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采用根治性放疗,放疗前及放疗中检测患者Hb浓度,观察Hb与CR的关系。结果放疗前Hb正常组、轻度贫血组、中度贫血组的CR分别为86.54%。55.88%,20%,P〈0.01。放疗中Hb升高组较降低组的CR高,差异显著(P〈0.01)。结论血红蛋白浓度影响肿瘤局部控制率,应及时纠正贫血状态以提高放疗疗效。  相似文献   
8.
鼻咽癌合并皮肌炎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鼻咽癌合并皮肌炎的患者大量服用强的松对放疗疗效的影响。方法:治疗组:12例合并皮肌炎的鼻咽癌患者接受常规放射治疗,同时服用较大剂量的强的松。对照组:同期12例单纯鼻咽癌患者接受常规放射治疗,分别与治疗组病例配对比为对照。2组病例在性别、年龄、临床分期和放疗方法上无显著性差异。结果:治疗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1.7%、66.7%和33.3%;对照组分别为100.0%、75.0%和50.0%(P>0.05)。治疗组死亡8例,其中死于鼻咽癌癌复发3例,远处癌转移4例,重度皮肌炎1例;对照组死亡6例,其中死于鼻咽癌癌复发2例,远处癌转移4例(P>0.05)。结论:合并皮肌炎的鼻咽癌的放疗疗效与单 鼻咽癌的放疗疗效相近;鼻咽癌合并皮肌炎的患者大量服用强的松未明显增加鼻咽癌复发及远处转移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李先明  徐钢  陈亦欣  吴冬  闫茂生  田野 《中国肿瘤临床》2005,32(18):1040-1041,1048
目的:探讨血清IL-10水平与鼻咽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60例鼻咽癌患者和20例正常者血清IL-10水平.结果:鼻咽癌组患者血清IL-10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5);Ⅰ和Ⅱ期患者血清IL-10水平明显低于Ⅲ和Ⅳ期患者(P=0.011);有颈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患者的血清IL-10水平稍高于无颈淋巴结转移或无远处转移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IL-10水平的升高可能涉及鼻咽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0.
乳腺癌术后局部复发因素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局部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自1997年1月至2001年1月我院共收治乳腺癌435例.回顾分析术后局部复发的肿瘤自身因素和治疗因素.结果 3年复发率6.4%(26/435),总复发率7.0%(29/435).肿瘤自身因素中,患者年龄、是否绝经、病理类型、激素受体情况、原发肿瘤大小和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是术后局部复发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年龄≤35岁、36~59岁和≥60岁者局部复发率分别为8.1%、6.4%和5.8%(P<0.05);绝经前和绝经后患者局部复发率分别为8.8%和3.5%(P<0.05);各病理类型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原位癌0,早期浸润癌2.0%,浸润性特异型癌4.0%,浸润性非特异型癌8.0%(P<0.05).原发肿瘤T1 T2局部复发率为4.4%,T3 T4为14.5%(P<0.01);腋下淋巴结N0局部复发率为3.0%,N1 8.3%,N2 13.0%(P<0.05);而患者性别和是否有肿瘤家族史对术后局部复发无显著影响.治疗因素中,术后辅助放疗对减少局部复发有一定作用(术后辅助放疗者局部复发率3.0%,未行术后放疗者13.0%,P<0.01);而保乳术后局部复发率(14.0%)高于根治术(3.0%)和改良根治术(7.0%,P<0.05).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减少乳腺癌复发转移的有效途径,加强辅助治疗可以减少和延缓术后局部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