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22篇
基础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29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5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目的 研究应用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及先进统计分析方法,对阳江高本底地区10多万人20余年的健康随访研究资料和剂量学调查资料进行储存、管理和分析。方法 通过调研和比较分析,确定采用Foxbase系列数据库管理系统按专题建立数据库,借助于ID号实现记录连接;一般统计分析由SAS完成;交叉分组人年列表由Epicure中的Datab完成;癌症相对危险分析用AMFIT程序。结果 建立了40MB的各专题研究库,主要包括:10余万人的人口学数据库(1979~1995)、1.2万人的死因数据库(1979~1995)和526个村庄6783户、5273人的剂量数据库。提出了动态群组研究资料(1979~1986)与固定群组研究资料(1987~1995)的合并方法:首选方法是建立假想的基于记录连接的以1979年为起点的(固定)群组。另一方法是将不同阶段群组研究的人年表分层直接相加。计算了每个成员基于卧室内、起居室内、室外村平均剂量率与性别-年龄别居留因子的累积剂量。完成了以性别、atainedage、随访年代及剂量交叉分组的人年列表,对癌症死亡资料(1979~1990)进行了危险分析。结论 应用计算机数据库管理系统与统计分析技术使阳江高本底地区研  相似文献   
2.
随着核能的发展及电离辐射的广泛应用,接触低剂量电离辐射的职业人群和公众越来越多,低剂量电离辐射接触对人群健康效应包括致癌、非致癌等研究成为公共卫生领域研究的热点。低剂量电离辐射引起的各种生物效应主要取决于辐射的物理性质、接触时间、剂量和剂量率等。目前关于低剂量电离辐射长期接触对人群的健康效应研究结论尚无一致共识。本文就国内外关于低剂量电离辐射长期接触的健康效应研究进行回顾,为低剂量电离辐射长期接触人群的健康效应、影响机制及防护策略研究等提供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广东省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的诊断情况,分析职业接触特点和职业接触关键控制点。方法 对2008-2017年广东省内申请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的35个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诊断为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的有10例,其中职业性放射性肿瘤8例,诊断时年龄M(P0~P100)为62.5(42~76)岁,放射工龄M(P0~P100)为27.5(5~33)年,病因概率PC值在26.34%~97.98%之间,PC值95%可信限上限均大于50%,75%的病例为井下矿石与矿物处理工作者,职业中同时接触α、β、γ射线。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2例,职业中接触X、β射线,2人均为意外受照,且无法估算出两人确切的受照剂量。结论 部分用人单位和放射工作人员的知识、技术水平、防护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建议加强辐射防护培训,尤其是上岗前培训。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广东大亚湾核电站运行初期周围人群的健康状况资料,为核电正常运行或核电事故对健康影响评价提供相应的基础资料。方法 采用辐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将核电站周围20km半径范围内至少居住3a以上(即1993年前3年)并有常住户口的居民列为调查对象。结果 恶性肿瘤粗死亡率、调整死亡率分别为88.57/10万及79.77/10万,白血病粗死亡率、调整死亡率分别为3.24/10万及2.94/10万,7~14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触诊及专用B超仪检查分别为8.34%和9.69%,出生儿缺陷发生率为82.33/万。恶性肿瘤粗死亡率、调整死亡率类同于或略低于广东省1990~1992年12市县区调查及全国县级一般地区水平,白血病粗死亡率、调整死亡率与广东省1990~1992年12市县区调查及全国普查结果基本一致,7~14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未达到国家甲状腺肿大流行病区诊断标准,出生儿缺陷发生率略低于全国30个省1991~1992年出生儿缺陷监测统计结果以及深圳市相关统计结果。结论 大亚湾核电站运行初期没有对周围人群带来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5.
广东阳江高本底地区居民癌症及其相关因素研究主要结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综合分析阳江高本底地区居民癌症及其相关因素研究结果,讨论该研究的学术意义.方法合并分析19972~1986年和1987~1998年癌症死亡观察资料,同时分析混淆因素、人群可比性、人体免疫功能研究等资料.结果对环境和宿主的可能致癌与致突变因素进行分类研究表明两地区基本符合"齐同对比"原则,两人群是可比的;高本底地区居民白细胞介素-2分泌细胞(IL-2S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根据1979~1998年125079人共累积观察1992 940人年的癌症死亡率分析资料,整个高本底地区全癌死亡的相对危险为1.00(95%CI,0.89~1.14),与对照地区差异没有显著性,不同剂量组及其部位别的癌症死亡相对危险均未发现与剂量呈一致性变化趋势;全部实体癌的超额相对危险系数(ERR/Sv),在整个高本底地区估算为-0.06(95%CI,-0.60~0.67).结论未发现高本底地区居民癌症死亡增加,也未发现高本底地区有辐射相关的部位别癌症死亡的增加,相反,存在高本底辐射刺激免疫功能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阳江天然高本底辐射地区居民外周血P53蛋白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天然高本底辐射照射对当地居民外周血中P5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35名阳江天然放射高本底地区(HBRA)男性居民作为暴露组,邻近地区(CA)男性居民35名作为对照组,应用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两组人群外周血中P53蛋白含量。结果HBRA居民和CA居民外周血P53蛋白相对含量分别为(0.992±0.155)和(1.055±0.170),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年龄、吸烟、饮酒、射线接触调整后,与CA居民相比HBRA居民P53蛋白表达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241,95%CI0.407~3.783)。结论低水平电离辐射长期作用人体,其外周血中P53蛋白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但尚不能判断长期小剂量辐射与P53表达高低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辐射高本底地区老年居民外周血永生化细胞系,以保存高本底居民特有的基因组资源,为进一步开展天然本底辐射的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材料。方法 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收集20例高本底地区老年男性居民的外周血样品,采用EB病毒转化技术,把外周血B淋巴细胞转化成永生化淋巴母细胞系,冻存复苏后,进行细胞活性检测和排除细菌、支原体污染,并用遗传学方法检测其建系前后的遗传稳定性。结果 成功建立20例40株细胞株,所有建成的细胞株冻存后复苏成功率为100%。活性细胞大于90%,无细菌和支原体污染,G显带分析结果为转化后第20代细胞的染色体核型未发生改变。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高本底地区老年居民永生细胞系在遗传学特性上是稳定的,可用于进一步的天然本底辐射的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广东阳江天然放射性高本底辐射地区(HBRA)居民MGMT基因水平和抗氧化能力的改变。方法选择阳江高本底辐射地区(HBRA)的53名50~59岁男性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对照人群选择恩平市横陂镇(CA)出生并长大男性居民。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外周血中O6-甲基鸟嘌呤甲基转移酶(MGMT)基因表达水平,用化学比色法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含量。结果HBRA和CA人群外周血有核细胞中MGMT基因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585±0.319、0.414±0.365,血清中T-AOC含量分别为(28.81±6.36)μ/ml、(11.41±3.78)μ/ml。与CA组相比,HBRA组人群该两项指标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本底辐射对居民MGMT基因和抗氧化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进一步分析阳江天然放射性高本底地区居民非肿瘤性疾病危险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定群队列研究方法对居住在高本底地区和对照地区居民进行调查 ,现场调查分为队列成员追踪随访和死因确认。按外照射年剂量水平 ,将居住在高本底地区的人群分为高、中、低剂量 3个组 ,进行内比较。高本底地区 3个剂量组与对照组之间的比较采用相对危险 (RR) ,并计算了个人终生累计剂量与超额相对危险 (ERR/Sv)。结果 高本底地区居民非肿瘤死亡比对照地区增加 9% ,死亡危险明显高于对照地区 ,RR =1 0 9,P =0 0 1;危险显著增加的非肿瘤疾病主要是消化系统疾病 ,RR =1 4 6 ,P =0 0 0 4 ,其中慢性肝炎与肝硬化为RR =1.98,P =0 0 0 4 ;危险显著降低的主要是传染和寄生虫疾病 (RR =0 81,P =0 0 4 ) ,其中肺结核死亡为RR =0 .5 8,P <0 0 0 1。对各种死因及肝硬化危险在不同剂量组间的齐性检验结果表明 ,消化系疾病 (P =0 0 1)及肝硬化 (P =0 0 4 )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其ERR(95 %CI) /Sv也分别为 2 18(0 2 2 ,7 6 4 )和 10 94 (1 34,NA)。结论 高本底地区居民消化系疾病中的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死亡率高于对照地区且有统计学意义 ,不同于癌症死亡的结果 ;肺结核死亡则显著低于对照地区。但由于目前资料的局限性 ,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医用X射线诊断应用频度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广东省医用X射线诊断医疗照射频度水平,为放射诊断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典型抽样的方法,选取广东省广州市、惠州市、江门市、茂名市、梅州市、潮州市和肇庆市等7个地区的56家医疗机构进行X射线诊断医疗照射频度情况调查,用调查样本的相关变量(医院总人次数、门急诊量、住院人数、放射工作人员数、放射诊断设备数)做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将有相关性的自变量拟合线性回归方程,以此来估算广东省2016年普通X射线诊断检查、CT诊断检查频度和医用X射线诊断检查的总频度。结果 胸部摄影在普通X射线诊断检查中样本例数最多,占比为60.84%;颅脑检查在CT诊断检查中的样本例数最多,占比为28.03%;心血管介入在介入放射学检查中的样本例数最多,占比为48.83%;普通X射线诊断检查、CT诊断检查和介入放射学检查均以"40~"年龄组例数所占比例最高,占比分别为47.95%、65.41%和75.64%;各类型的医用X射线诊断检查均集中在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以此调查结果估算广东省2016年普通X射线诊断检查频度为699次/千人口,CT诊断检查频度为293次/千人口。广东省2016年医用X射线诊断检查的总频度为992次/千人口。结论 此次频度估算的结果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以较少的投入完成了此次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广东省医用X射线诊断的频度水平发展较快,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的医用X射线诊断检查类型较多,有关部门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受检者所受医疗照射的放射防护,积极引导正确合理应用放射诊断,努力实现趋利避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