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4篇
特种医学   4篇
预防医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比对结果的分析,了解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在DR专项检测方面存在的问题,为提高检测能力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以自愿参加本次比对的30家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四分位数稳健统计技术的z比分数对本次检测所提交的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 在参加比对的30家机构所提交可分析的309项数据中,比对结果评价为满意的有267项,占比为86.4%;比对结果评价为可疑的有24项,占比为7.8%;比对结果离群的有18项,占比为5.8%。比对项目"STP"的结果最好,满意项占比为100%,比对项目"剂量测量"的离群结果占比最高,为20.0%,比对项目"极限空间分辨力"的可疑结果占比最高,为16.7%。结论 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技术水平有待提高,需加强日常质量控制管理,提升标准化操作意识,建设放射卫生检测数据平台,促进放射卫生检测行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广东省医用X射线诊断应用频度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广东省医用X射线诊断医疗照射频度水平,为放射诊断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典型抽样的方法,选取广东省广州市、惠州市、江门市、茂名市、梅州市、潮州市和肇庆市等7个地区的56家医疗机构进行X射线诊断医疗照射频度情况调查,用调查样本的相关变量(医院总人次数、门急诊量、住院人数、放射工作人员数、放射诊断设备数)做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将有相关性的自变量拟合线性回归方程,以此来估算广东省2016年普通X射线诊断检查、CT诊断检查频度和医用X射线诊断检查的总频度。结果 胸部摄影在普通X射线诊断检查中样本例数最多,占比为60.84%;颅脑检查在CT诊断检查中的样本例数最多,占比为28.03%;心血管介入在介入放射学检查中的样本例数最多,占比为48.83%;普通X射线诊断检查、CT诊断检查和介入放射学检查均以"40~"年龄组例数所占比例最高,占比分别为47.95%、65.41%和75.64%;各类型的医用X射线诊断检查均集中在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以此调查结果估算广东省2016年普通X射线诊断检查频度为699次/千人口,CT诊断检查频度为293次/千人口。广东省2016年医用X射线诊断检查的总频度为992次/千人口。结论 此次频度估算的结果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以较少的投入完成了此次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广东省医用X射线诊断的频度水平发展较快,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的医用X射线诊断检查类型较多,有关部门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受检者所受医疗照射的放射防护,积极引导正确合理应用放射诊断,努力实现趋利避害。  相似文献   
3.
2016年广东省临床核医学基本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调查广东省各地区临床核医学诊疗基本情况,评估临床核医学应用过程中的职业人员与公众的辐射照射风险,探讨防控辐射风险对策。方法 成立广东省临床核医学基本信息调查组,采用问卷普查及现场抽查形式,对全省核医学科工作人员、设备、核医学诊疗核素和人次、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以及医院放射防护管理措施等进行了调查。结果 2016年广东省开展核医学放射诊疗单位共71家,从业人员733人,核医学科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为(0.55±0.66) mSv/年。全省核医学设备189台,其中SPECT/CT 59台(含SPECT 5台),PET/CT 28台,甲状腺功能仪54台。使用核素总量1.15×108 MBq,其中99Tcm为7.39×107 MBq,18F为2.38×107 MBq,131I为1.70×107 MBq。全年核素诊疗325 903人次,平均频度为2.97人次/千人口。结论 近20年,广东省临床核医学得到飞速发展,21个市中18个市设立了核医学科;核素使用量比1998年增长了414%,核素诊疗年频度比1998年增长了111%。临床核医学的发展增加了职业人群、公众的潜在辐射照射及环境污染的风险,规范核医学科放射性药品的使用及排污管理是将来医用辐射管理的关注重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不同分析软件结果差异,为SPECT设备质控的提升及标准修订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以14家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配套的质控图像分析软件为研究对象,采用有证参考值的Z比分数法对本次比对所提交的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 在比对项目“固有均匀性”和“固有空间线性”中,可疑、偏离及结果判定错误的软件数量所占比例较高,其余比对项目结果均满意。结论 SPECT图像分析软件的适用性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有关部门应出台可行的措施规范软件制作和更新流程,加快放射卫生信息报送平台建设,促进放射卫生检测行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我国部分医院医用MRI设备进行影像质量检测,评价我国MRI设备的应用质量现状,探讨提高其影像质量的措施与方法。方法 依据我国国家卫生行业标准WS/T 263—2006《医用磁共振成像(MRI)设备影像质量检测与评价规范》,采用美国Victoreen 76-907型、76-908型和Magphan SMR170模体,对2013—2018年期间河北省、广东省、内蒙古自治区和重庆市的808台次医用MRI设备的影像质量信噪比等8项主要性能指标进行了检测,并对抽取的临床照片进行了评估。同时,使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进口设备和国产设备的检测结果做了Fisher确切检验。结果 共对河北省508台次、广东省177台次、重庆市90台次和内蒙古自治区33台次医用MRI设备进行了影像质量检测。共振频率相对偏差、信噪比、影像均匀性、几何畸变率、高对比空间分辨力、层厚偏差、层厚均匀性和纵横比的合格率达到100%、97.5%、100%、99.6%、97.3%、99.8%、100%和100%。统计分析表明,进口设备的高对比空间分辨力要显著高于国产设备(P = 0.036 < 0.05)。对河北省463台次MRI设备的临床照片质量评估结果显示,甲级323台次,甲-级82台次,乙+级0台次,乙级48台次,乙-级8台次,丙级2台次。结论 受检的808台次医用MRI设备影像质量总体较好,基本满足国家相关标准要求。但是需要进一步加强对MRI设备的影像质量检测和质量保证工作,进行定期维护保养,重视技术人员的临床操作应用水平培训。建议修订完善现行相关标准,以期提高影像质量,更好的保障受检者权益。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单光子发射断层成像设备(SPECT)进行性能检测,探讨我国卫生行业标准WS 523-2019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方法 测量了10台SPECT设备的断层空间分辨力、系统平面灵敏度、系统空间分辨力、全身成像系统空间分辨力、固有均匀性、固有最大计数率、固有空间分辨力和固有空间线性等指标。结果 按照WS523-2019标准对合格限值的要求,固有空间线性不合格的设备有3台,其余的指标都合格,WS523-2019标准基本满足临床需求,能够反映出SPECT的整体性能。结论 放射源到探测器的距离对空间分辨力的影响很大,测试时一定满足标准中规定的距离要求;固有空间线性测试时需要xy方向独立的两块铅栅,在成像时铅栅模体的狭缝要两边对称;建议在新标准中增加旋转中心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茂名市茂南区CT受检者剂量水平情况。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调取每台设备CT受检者的剂量报告,进而估算与评价CT主要检查类型的受检者剂量水平。结果扫描参数设置中头颅的扫描条件最高,长度最短;头颅的容积CT剂量指数和剂量长度乘积的P75分别为56.54 mGy和800 mGy·cm;胸部的容积CT剂量指数和剂量长度乘积的P75分别为18.0 mGy和596 mGy·cm;腹部的容积CT剂量指数和剂量长度乘积的P75分别为24.68 mGy和904 mGy·cm。与标准WS/T 637—2018中的数值比较,头颅检查的CTDIvol值和DLP值的第75百分位数低于标准数据,其余调查数据均高于标准数据。结论医疗机构应进一步采取纠正行动,在不影响影像质量的前提下,采取降低辐射剂量的措施。不断完善诊断参考水平不仅能促进地区医疗水平的提高,而且还能促进实现医疗照射的防护最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并测量相关参数,计算乳腺X射线机检查所致受检者辐射剂量,分析乳腺X射线摄影的乳腺平均腺体剂量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调查乳腺受检者的年龄、乳房压缩厚度、曝光参数等相关信息,将此信息录入乳腺X射线诊断机并选择手动模式曝光,利用Barracuda多功能X射线质量检测仪测量获得入射空气比释动能(Ka,i)等数据,通过计算得到平均腺体剂量(AGD)。结果 在调查、测量的315个乳腺X射线摄影参数中,年龄、管电压、曝光量、乳房压缩厚度、Ka,i和AGD均值±标准差分别为(43±9.6)岁、(28±1.9) kV、(67±35.0) mAs、(4.4±1.22) cm、(7.01±4.95) mGy、(1.62±0.83) mGy。两种照射方式(头尾位、侧斜位)的管电压、曝光量、乳房压缩厚度、Ka,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但AG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AGD与乳房压缩厚度显著相关,且随着乳房压缩厚度的增厚而增大。结论 AGD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为制定针对我国女性的AGD的计算方法,并为建立适合我国乳腺X射线受检者医疗指导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两种乳腺成像系统致受检者剂量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期降低受检者剂量。方法 现场调查乳腺受检者受检时的曝光参数、乳房压缩厚度等信息,使用X射线质量检测仪测量入射空气比释动能(Ka,i),计算乳腺平均腺体剂量(AGD)和单位乳房压缩厚度。结果 146例乳腺计算机X射线摄影和169例乳腺数字X射线摄影受检者的AGD均值±标准差分别为(2.06±1.00) mGy、(1.24±0.36) mGy;单位乳房压缩厚度均值±标准差分别为(0.45±0.02) mGy/cm、(0.32±0.01) mGy/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结论 乳腺数字X射线摄影与乳腺计算机X射线摄影相比,AGD降低了39.81%,单位乳房压缩厚度降低了28.89%,乳腺数字X射线摄影可作为降低受检者剂量的乳腺病变的优选检查方法,亦可为建立适合我国乳腺X射线受检者医疗指导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单双剂量计评估方法在核医学外照射个人监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和现场个人剂量监测相结合的方法,依据GBZ128的要求,对全国10家医院52名核医学工作人员进行2个周期(每个周期2个月)的个人剂量监测。结果 佩戴双剂量计的核医学工作人员,使用双剂量计方法估算的有效剂量值大多数小于铅衣内的剂量值;佩戴单剂量计的核医学工作人员,有效剂量的最大值为0.11 mSv;使用单剂量方法估算的有效剂量基本上都小于双剂量计方法估算的有效剂量。结论 GBZ 128—2019《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给出的核医学人员单剂量计或双剂量计估算公式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