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8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苯的胺基及硝基化合物重大急性职业中毒的发生特点,为制定相应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89~2003年间全国报告的苯的胺基及硝基化合物重大急性职业中毒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①1989~2003年间全国共报告苯的胺基及硝基化合物重大急性职业中毒17起,年均1.1起;直接导致中毒的物质约有8种;平均每起事故中毒者为6.6例,中毒死亡者0.1例,1起事故最高中毒病例数为27例;中毒率高,中毒死亡率相对低;②中毒主要集中在6~9月份,多发生在化学工业和运输与仓储业,在搬运和生产岗位中毒多发。中毒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安全教育和个人防护设备。结论①加强安全教育和个人防护,严禁皮肤直接接触;②在修订《高毒物品目录》时考虑将苯的胺基及硝基化合物部分或全部剔除。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分析我国报告发生的金属及类金属化合物重大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的发生特点,提出优先、重点的防制建议。方法对1989至2003年全国报告发生的金属及类金属化合物重大急性职业中毒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15年间共报告金属及类金属化合物重大急性职业中毒39起,年均2.6起,直接导致中毒的金属及类金属化合物约13种。确诊中毒609例,死亡32例,平均每起事故中毒15.6例,中毒死亡0.8例,总中毒率为52.9%,总中毒死亡率为5.3%;平均中毒年龄(29.2±9.0)岁,平均中毒死亡年龄(32.3±9.9)岁。自1997年起报告的中毒事故增多,43.6%的中毒由砷化氢导致;发生在制造业和化学工业的中毒较多,清洗和搬运作业易发生中毒。导致中毒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密闭通风排毒设备或效果不好(22.5%)、没有个人防护设备(19.8%)、缺乏安全教育(19.8%)和没有安全操作规程(15.3%)等。结论加强砷化氢、砷及其化合物的急性中毒防治,注意在冬夏两季有针对性地加强安全教育和个人防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PRDM16(PR domain containing 16)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与食管癌的关联。方法运用MethyTarget方法检测40例食管癌患者的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的PRDM16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构建食管癌诊断模型。结果共有25个位点甲基化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校正P值=0.000 5),癌组织的甲基化水平均高于癌旁组织,两者间甲基化差值在0.13~0.26。多因素logistics回归独立筛选出两个位点,分别为prdm16_1f_14、prdm16_2f_6(P0.01)。决策曲线显示prdm16_1f_14、prdm16_2f_6联合诊断收益率高于单独诊断;ROC曲线显示prdm16_1f_14、prdm16_2f_6单独诊断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7、0.803,联合诊断AUC为0.880。结论联合prdm16_1f_14、prdm16_2f_6位点对食管癌诊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003 ACGIH有关粉尘的TLV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CGIH对于一般的以固态和液态颗粒物存在的化学物质进行标注,其TLV遵循化学因素的制定和运用原则,其他所示的非特指的颗粒物(不溶的或难溶的,PNOS)相当于我国的某些粉尘,有关粉尘的分类方法及其采样标准值得在制定粉尘标准时参考。  相似文献   
5.
生物监测提供了一种评估劳动者职业接触和健康危险度的方法。生物监测是测定职业接触者生物材料中化学测定物(determinant)的浓度,是物质吸收的指标。生物接触指数(biological exposure indices,BEIs)是评估生物监测结果的指导值。ACGIH制定了46种化学物质的74个指标。本文对BEIs的相关概念、应用和测定值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6.
ACGIH制定了射频和微波辐射的TLVs、应用及应用注意事项以及电场强度、磁场强度、电流测量的正确流程,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ACGIH有关化学因素的TLV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配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贯彻实施,2002年卫生部制定并发布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该标准主要参考了美国政府工业卫生师协会(ACGIH)的相关概念。GBZ2在应用过程中凸显了一些问题,为此,于2004年开始进行修订。在修订过程中,又系统参阅了ACGIH的有关标准和文件。现相关研究人员整理出若干篇文章,本刊将集中发表,希望能够有助于我国职业卫生标准的应用和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8.
为配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贯彻实施,2002年卫生部制定并发布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该标准主要参考了美国政府工业卫生师协会(ACGIH)的相关概念。GBZ2在应用过程中凸显了一些问题,为此,于2004年开始进行修订。在修订过程中,又系统参阅了ACGIH的有关标准和文件。现相关研究人员整理出若干篇文章,本刊将集中发表,希望能够有助于我国职业卫生标准的应用和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9.
ACGIH制定了冷应激的概念及体温过低进展性临床表现,冷应激的TLVs,冷应激的评估、控制、防护措施,冷应激工作场所的工作-保暖制度以及特殊场所的建议,概述如下. 1 冷应激TLVs的概念 冷应激TLVs旨在保护劳动者免受冷应激(体温过低)导致的最严重的效应和冷损伤,并描述了近乎所有劳动者可以反复接触不引起不良健康效应的寒冷作业条件.TLV的目的是防止身体深部温度降至36℃(96.8°F)以下,并防止身体四肢(身体深部温度是由常规的直肠温度测量方法获得的中心体温)的冷损伤.一次偶然接触寒冷环境,容许核心温度降至不低于35℃(95°F).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9家三级医院医护人员锐器伤害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福建省部分医护人员(HCW)锐器伤害(SOI)的发生情况,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打下良好基础.方法 2005年12月至2006年2月对福建省9家医院中部分HCW的锐器伤害情况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在调查期的过去1年中,有71.3%的HCW遭受过SOI,约有60%的SOI发生在医疗锐器使用过程中,造成HCW的SOI最常见的医疗锐器是一次性注射器.结论 SOI是医疗卫生机构中常见的职业伤害,减少不必要的医疗操作,提倡使用安全器械及正确处理使用过的锐器物,合理安排工作任务,将有助于降低HCW的SOI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