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苯的胺基及硝基化合物重大急性职业中毒的发生特点,为制定相应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89~2003年间全国报告的苯的胺基及硝基化合物重大急性职业中毒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①1989~2003年间全国共报告苯的胺基及硝基化合物重大急性职业中毒17起,年均1.1起;直接导致中毒的物质约有8种;平均每起事故中毒者为6.6例,中毒死亡者0.1例,1起事故最高中毒病例数为27例;中毒率高,中毒死亡率相对低;②中毒主要集中在6~9月份,多发生在化学工业和运输与仓储业,在搬运和生产岗位中毒多发。中毒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安全教育和个人防护设备。结论①加强安全教育和个人防护,严禁皮肤直接接触;②在修订《高毒物品目录》时考虑将苯的胺基及硝基化合物部分或全部剔除。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分析我国报告发生的金属及类金属化合物重大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的发生特点,提出优先、重点的防制建议。方法对1989至2003年全国报告发生的金属及类金属化合物重大急性职业中毒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15年间共报告金属及类金属化合物重大急性职业中毒39起,年均2.6起,直接导致中毒的金属及类金属化合物约13种。确诊中毒609例,死亡32例,平均每起事故中毒15.6例,中毒死亡0.8例,总中毒率为52.9%,总中毒死亡率为5.3%;平均中毒年龄(29.2±9.0)岁,平均中毒死亡年龄(32.3±9.9)岁。自1997年起报告的中毒事故增多,43.6%的中毒由砷化氢导致;发生在制造业和化学工业的中毒较多,清洗和搬运作业易发生中毒。导致中毒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密闭通风排毒设备或效果不好(22.5%)、没有个人防护设备(19.8%)、缺乏安全教育(19.8%)和没有安全操作规程(15.3%)等。结论加强砷化氢、砷及其化合物的急性中毒防治,注意在冬夏两季有针对性地加强安全教育和个人防护。  相似文献   
3.
血源性病原体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受卫生部委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负责起草有关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防护标准。为此,我们对国内外血源性病原体职业危害的文献进行查阅[1~33],借鉴国际上相关的先进技术和国内有关管理技术[34~35],提出了我国的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防护标准。现将有关控制技术要求概述如下。1血源性病原体的基本概念1·1血源性病原体血源性病原体是指存在于血液中的能引起人体疾病的病原微生物,包括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艾滋病病毒(HIV)、梅毒螺旋体及疟原虫等。1·2职业暴露职业暴露是特指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调查2005至2009年全国职业病防治机构及相关科研机构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科研论文发表情况,了解职业卫生科研水平和方向,为制定职业病防治研究科研规划提供参考.方法 对全国78家单位近5年内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对论文发表篇数、期刊分布、影响因子等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结果 收回有效问卷63份,回收率为80.8%,63家单位5年共发表3813篇论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论文3282篇(86.1%),英文论文531篇(13.9%),英文论文比例逐年提高.中文核心期刊论文主要发表在《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中国工业医学杂志》、《中国职业医学》、《职业与健康》和《工业卫生与职业病》等杂志.中文核心期刊论文发表数量排序:职业病防治院(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英文论文发表数量排序: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病防治院(所).结论 大学发表的英文论文最多,增长速度最快;职业病防治院(所)发表中文论文多而英文论文较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论文总数最少,但英文论文比职业病防治院(所)多.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职业病防治院(所)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5.
调查全国主要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科研机构人力资源现状,为进一步加强我国职业卫生人员队伍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下发调查问卷78份,回收有效问卷64份。使用Ex-cel表进行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收集了19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5家职业病防治院及2家临床医院、27家医科大学或综合性大学以及1家医学科学院的人力资源资料,这些机构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专业技术及管理人员总数为3 432人。对人员构成分析发现,在人员数量上职防院及临床医院最多,大学及医科院最少;在博士学历人员、高级职称人员、科研项目负责人构成比方面,职防院及临床医院最低,大学及医科院最高;在业务人员中,疾控中心和大学的主要研究方向为预防医学,而职防院及临床医院主要为临床医学。从调查结果可见,疾控中心、职防院及临床医院、大学及医科院等主要科研机构的专业技术及管理人员需进一步增加,以优化职业卫生人力资源配备,改善全国职业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6.
我国硫化氢中毒的特点与控制对策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多年来,硫化氢中毒及其病死率一直是威胁我国劳动者生命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探讨我国硫化氢中毒的特点及其规律,我们收集了1990年1月1日至2003年6月30日我国重大硫化氢中毒事故的报告,并进行了统计分析,提出相关控制对策,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张爽  秦戬  张璘  张星 《中国医药指南》2008,6(20):169-170
在科研课题的管理过程中,科研课题的立项管理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为有效开展课题立项、推荐工作,建立一套科研课题立项评价指标体系尤为重要.通过这一系统的应用,能够筛选出质量较高的课题.对科研管理及机构的整体科研水平均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1989至2003年全国有机溶剂重大急性职业中毒的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有机溶剂重大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的发生规律和特点,为制定有机溶剂中毒的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89至2003年15年间收集到的有机溶剂重大急性职业中毒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1)15年间共报告有机溶剂重大急性职业中毒事故58起,中毒393例,中毒死亡48人,总中毒率为51.2%,总中毒死亡率为12.2%;平均中毒年龄(30.9±8.8)岁,平均中毒死亡年龄(30.6±12.0)岁。(2)直接导致中毒的有机溶剂有11种,以苯及其同系物为主。(3)有机溶剂重大急性职业中毒以制造业、化学工业、建筑、运输与仓储、服务业与商业等行业多发,喷漆和清洗岗位的危险性较高,事故相对集中发生在4~7月份。(4)导致中毒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密闭通风排毒设备或效果不好、没有个人防护设备、缺乏安全教育和没有安全操作规程等。结论作业场所要加强通风,避免劳动者皮肤直接接触有机溶剂,使用无毒或低毒的替代物质。  相似文献   
9.
深化新时期我国公共卫生外事管理策略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同时,也给人类健康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通过我国公共卫生外事管理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公共卫生管理的工作属性出发,探索我国公共卫生管理策略,对于构建我国公共卫生管理体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1989至2003年全国重大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的特征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14  
目的探讨我国重大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的发生特点,为制定职业中毒的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89至2003年15年间全国报告的重大急性职业中毒资料进行了描述性分析。结果(1)15年间全国共报告重大急性职业中毒事故506起,中毒患者4657例,总的中毒率为54.8%,总的中毒死亡率为16.5%,平均中毒年龄(31.9±9.8)岁,平均中毒死亡年龄(33.7±10.3)岁;男性多于女性。(2)直接导致职业中毒的化学物超过112种,主要以硫化氢、一氧化碳、苯及其同系物、金属和类金属、二氧化碳为主,不同行业职业中毒的化学物有所不同。(3)急性重大职业中毒事故以化学、制造、水处理、开采、建筑等行业多发,清洗、检修、生产、采矿、挖掘等岗位的危险性为高,事故相对集中发生在4~8月份。结论(1)我国重大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危害严重;(2)我国重大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的发生在高危行业、重点毒物和主要岗位有明显的集中趋势;(3)不同行业的职业中毒呈现不同的特点;(4)强化管理是预防控制职业中毒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