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75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在2013年以前,针对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标准治疗是长效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RBV)方案(PR),该方案治疗周期长,不良反应多,且疗效不理想。随着2013年针对HCV的直接抗病毒药物(direct-acting antiviral agents,DAAs)研制成功并成功批准临床应用,HCV的治疗取得了划时代的发展,正式由PR时代迈入DAAs时代,使得彻底治愈HCV成为现实,并且向着覆盖全基因型,进一步缩短疗程,安全性更高,疗效更强,  相似文献   
2.
干扰素及拉米夫定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体外实验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目的 探讨干扰素及拉米夫定(3TC)的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方法 以HepG2 2,2,15为细胞模型,实验共观察9d,于第3、6、9天收集培养上清进行HBsAg定量检测;收集细胞提取总RNA,行RT-PCR及荧光实时定量PCR测细胞内乙肝病毒mRNA水平。结果 实验第3天及第6天,对照组和各实验组之间HBsAg滴度及病毒mRNA水平差异无显著性;实验第9天,干扰素及拉米夫定组HBsAg和病毒mRNA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α-干扰素浓度500IU/ml时抑制作用达最大,3TC浓度为5μg/ml时抑制作用达最大。结论 干扰素及拉米夫定均可抑制HepG2 2,2,15细胞内乙肝病毒基因的转录和表达,提示两种药物都可直接抑制乙肝病毒复制。  相似文献   
3.
4.
高尔基体蛋白73(Golgi protein 73,GP73)又称为高尔基体磷酸化蛋白2(Golgi phosphoprotein 2,GOLPH 2)和高尔基体膜蛋白1(Golgi membrance protein,GOLM1),是近年发现的一种 II 型高尔基体膜蛋白(Type II Golgi membrance protein)。该蛋白在多种疾病及癌变组织中都有高表达,与肝脏疾病关系尤其密切;多项研究显示,GP73在肝癌的血清学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优于 AFP,有望成为肝癌早期诊断的血清学标志物;也有研究报道其在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中也有高表达。现将 GP73在肝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据报道,AIDS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患者若未给予抗真菌治疗,往往在住院2周内死亡.两性霉素B(AmB)联合氟胞嘧啶(5-FC)仍是AIDS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患者主要和关键的治疗措施[1-3].既往研究发现,AmB存在即刻反应、血细胞异常减少、肝肾功能损害、心脏毒性以及低钾血症等不良反应,国内学者使用AmB较谨慎,建议缓慢逐渐加量以及小剂量使用,如初始剂量I~5 mg,然后以每天5 mg递增[4-7].AIDS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病情进展迅速,若按既往AmB使用方法,对体质量70 kg的患者,AmB增至0.7 mg·kg-1·d-1的治疗剂量,一般需要10~14d,这对迅速控制病情显然不利.然而,快速将AmB增至治疗剂量在国内人群中的安全性尚未知.本研究分析AIDS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患者采用3~4 d将AmB增至国内相关指南推荐的治疗剂量过程中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探讨患者对该方案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通过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pegylated interferon,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ribavirin,RBV)治疗慢性丙型肝炎过程中患者血清脂联素浓度的变化情况,进一步探讨HCV和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关系. 一、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收集2009年1月至2010年9月于东南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门诊就诊和病房收治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资料,诊断均符合《丙型肝炎防治指南》[1]标准. 2.治疗方法:患者均给予PegIFN α-2a(购自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135 μg或180μg(体质量≤65kg者为135μg,体质量>65kg者为180μg),每周1次皮下注射;联合应用RBV 800~1200 mg(体质量≤65 kg者为800mg,65 ~75kg者为1000mg,体质量≥75mg者为1200 mg),每日分次口服,共治疗48周,治疗结束后随访至24周.在治疗过程中,依据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选择对症支持治疗、药物减量、延长给药间隔时间、暂停后恢复治疗或停止治疗等处理方式.剂量调整主要依据PegIFN α-2a临床试验中针对不良反应剂量调整原则所定的标准,同时结合患者实际情况由主治医师决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抗结核治疗致药物性肝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市胸科医院2013年诊断为结核病的451例病例,并对可能影响抗结核治疗致药物性肝损伤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年龄(≤45岁)和脂肪肝为危险因素。结论对青壮年(≤45岁)人群、脂肪肝患者,应采取勤监测、早发现、早治疗的措施,以减少抗结核治疗药物性肝损伤的不良反应,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患者负担。  相似文献   
8.
近2年,我们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派罗欣)治疗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部分患者于治疗前或治疗后行肝组织活检,现将资料完整、治疗48周、随访超过6个月以上的22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用霉酚酸酯(MMF)治疗进展迅速的慢性重度乙型肝炎以阻断重型肝炎的发生.方法进展迅速的慢性重度乙型肝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接受还原型谷胱甘肽、前列腺素E1及新鲜血浆、白蛋白等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MMF治疗.结果MMF治疗组治疗好转率为88.2%(30/3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4%(17/26,×2=4.53,P<0.05).治疗组平均住院(19.3±6.3)d,对照组为(27.3±5.8)d,二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t=4.98,P<0.05).治疗组有5.9%(2/34)发展为慢性重型肝炎,对照组重型肝炎发生率为26.9%(7/26),二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x2=5.12,P<0.05).未观察到MMF有明显诱发继发感染、消化道出血及外周血白细胞减少等毒副反应.结论 MMF能安全地用于治疗进展迅速的慢性重度乙型肝炎,能有效地阻止其向慢性重型肝炎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对乙酰氨基酚(APAP,扑热息痛)是临床最常用的解热镇痛药,也是临床引起肝毒性的常见药物。目前在美国、英国及欧洲,APAP是导致急性肝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在美国该比例为46%,在英国及欧洲该比例为40%~70%[1]。在中国由APAP引起的肝损伤也多有报道,正逐渐引起重视。APAP作为非处方药(OTC)广泛用于临床已50余年,鉴于其严重的肝毒性作用,是否有必要停止该药物的使用也讨论了数十年。APAP最早于1960年作为治疗头痛及轻度疼痛的止痛剂在英国及欧洲用于临床。1966年有报道APAP可能导致致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