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9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普通肝素,降纤酶,奥扎格雷钠顺次用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调整血压.降颅压及其它对症治疗).治疗组采用普通肝素、降纤酶、奥扎格雷钠顺次用药;对照组采用普通肝素或降纤酶单一用药治疗.14、90天后随访,采用中国卒中评分量表(CSS)评定神经功能.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改变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或0.05),而安全性优于对照组.结论:普通肝素、降纤酶、奥扎格雷钠顺次用药,对急性脑梗死的早期神经功能恢复和远期预后都有益,也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2.
18F-FDG PET/CT在黑色素瘤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在黑色素瘤诊断、临床分期及监测治疗后肿瘤复发与转移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黑色素瘤患者61例,均进行18F-FDG PET/CT全身显像.所有PET、CT及PET/CT融合图像均通过融合软件进行帧对帧对比分析.肿瘤病灶根据病理学检查、多种影像学检查及临床随访结果诊断.结果 18F-FDG PET/CT显像对黑色素瘤病灶检出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0.9%(40/44)、88.2%(15/17)和90.2%(55/61).其中12例治疗前患者中,18F-FDG PET/CT显像诊断的灵敏度为83.3%(10/12).在黑色素瘤病灶局部切除、尚未进行其他治疗的9例患者中,5例残余病灶18F-FDG PET/CT显像检出3例;4例远处转移灶患者全被检出,提高了临床分期,改变了治疗方案.首先发现转移性黑色素瘤病灶并且手术切除后,寻找原发灶的7例患者中,18F-FDG PET/CT检出原发灶2例,4例其他转移灶全被检出.黑色素瘤患者根治术后监测肿瘤复发或转移患者33例,18F-FDG PET/CT显像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100.0%(19/19)、85.7%(12/14)和93.9%(31/33).与同期临床其他影像学检查比较,18F-FDG PET/CT显像发现更多,33例患者中,16例(48.5%)病灶提高临床分期;7例(21.2%)排除可疑病灶,降低临床分期;10例(30.3%)检出病灶与临床一致.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对于黑色素瘤的诊断,残余病灶、复发病灶及转移灶的检出,临床分期的明确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扶正抑瘤方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运动、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常规培养人肝癌细胞后,采用扶正抑瘤方超滤物(6 g/L)作用于肿瘤细胞,光镜下观察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划痕试验检测细胞运动能力的变化,Transwell趋化小室检测细胞侵袭能力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肝癌细胞可见核固缩和核碎片形成;细胞水平运动能力降低;穿膜细胞数(63.60个)较对照组(132.60个)明显减少(P0.05)。结论一定浓度扶正抑瘤方超滤物(6 g/L)可降低肝癌细胞存活能力,并可抑制肝癌细胞水平运动能力及体外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4.
5.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人急性阑尾炎4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临床资料收集我院近四年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40例.其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60~78岁.本组均出现食欲减退、腹痛、腹胀症状.体温36.81℃~381℃.伴有白细胞及中性分类增高32例,有典型转移性右下腹痛病史以及右下腹麦氏点压痛及反跳痛体征26例,伴恶心呕吐2例,伴糖尿病8例,伴高血压22例,拌前列腺增生4例.伴慢性支气管炎3例.  相似文献   
6.
<正> 病历摘要陆×,男,54岁,工程师。患者于1984年5月9日因全身皮肤瘙痒,发热伴有上腹部隐痛,恶心欲吐,厌油纳差,谷丙转氨酶升高,拟诊为急性黄疸型肝炎。历经二个月保肝,激素等治疗,黄疸曾一度减退、消失,肝功能明显好转。继而黄疸再次进行性加重。行B超检查,诊为胆总管结石,胆囊炎。行利胆、排石,抗感染治疗。相继月余,病情无减,黄疸逐日加重。时而发热、寒颤,大便呈间断性陶土色。体检;体温38℃,全身皮肤及巩膜明显黄染,皮肤有指抓痕数处。浅表淋巴结末触及。心界正常,律齐,心率86次。两肺呼吸音清晰。右上腹较饱满,无腹壁静脉怒张。肝上界位于右锁骨中线第六肋间,肝下界达右肋缘下6cm,肋突下10cm,表面光滑、质中。胆囊未触及,脾脏无增大,腹水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对喉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47例喉癌或喉癌疑似患者治疗前一周内接受18F-FDG PET/CT检查,比较18F-FDG PET/CT及同机平扫CT对喉癌诊断、分期的临床价值。结果 47例患者中,43例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喉癌。PET/CT与同机平扫CT诊断喉癌原发灶的灵敏度分别为95.3%、74.4%,特异性分别为75%、50%,准确性分别为93.6%、72.3%,其中灵敏度及准确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40,P=0.007;χ2=7.532,P=0.006)。43例喉癌患者中,以患者为单位计算,26例伴区域淋巴结转移,PET/CT与同机平扫CT的灵敏度分别为92.3%、61.5%,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33,P=0.008);以淋巴结分区为单位计算,19例手术患者共切除46组区域淋巴结,病理学检查证实为淋巴结转移25组,PET/CT与同机平扫CT的灵敏度分别为92%、64%,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1,P=0.017)。PET/CT发现了1例双重癌,改变了治疗方案。依据18F-FDG PET/CT显像结果,34.9%患者改变了临床分期,其中14例提高了临床分期、1例降低了临床分期。结论 18F-FDG PET/CT不仅可以对绝大多数喉癌做出明确诊断,而且可以清楚显示肿瘤的侵犯范围、检出肿瘤转移灶,对喉癌的诊断及临床分期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王琪  王小明  李洪生 《河北医药》2009,31(18):2428-2429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联合缬沙坦治疗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对患者左室功能和左室重塑的影响。方法选择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为卡维地洛联合缬沙坦治疗组(A组)和单纯缬沙坦治疗组(B组),每组30例,随访12个月,观察心功能指标和血浆脑钠肽(BNP)浓度的变化。结果2组随访期无死亡,2例分别因心力衰竭加重和心绞痛发作再次住院。治疗组于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增加(P〈0.0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室间隔厚度(IVSD)缩短(P〈0.05),血浆脑钠肽浓度降低(P〈0.05)。结论长期应用卡维地洛联合缬沙坦可明显改善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防止心肌重塑,其作用优于单纯使用缬沙坦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血栓通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 方法将139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2例)和对照组(67例).治疗组给予血栓通注射液,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均14天一疗程. 结果 治疗组患者症状缓解明显,两组总有效率有显著差异(P <0.01);治疗组心电图缓解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为58.2 %,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P <0.01).结论血栓通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疗效较好,是有积极推广意义的药物.  相似文献   
10.
在82例急性心肌梗塞(AMI)的病人中探测使用卡托普利的初始血压反应的因素及机制。结果显示AMI病人对卡托普利的初始血压反应与心肌梗塞的部位、基础血压水平、心功能状态、RAS的活性及使用卡托普利的时间有关,RAS对卡托普利的反应可能是初始血压反应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