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观察抗胆瘀汤长期应用对大鼠血常规、血糖及血脂的影响。方法 抗胆瘀汤大鼠每天按 3 0 .2 g、89.5 g和 2 64 .6g生药 /kg(按体表面积计算 ,相当于临床成人日用量 42 g的 8、2 4和 70倍 ,按公斤体重计算 ,相当于 43、12 7和 3 78倍 )给大鼠连续灌胃用药 12周 ,停药 2周 ,末次药后各组取 10只进行有关项目检查。另设正常对照组。结果 对大鼠的RBC、WBC、Hb、PLT、GLU、TG、TCH等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抗胆瘀汤长期应用对大鼠血常规、血糖及血脂等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3.
<正> 我科自1985年来应用醋酸去炎松瘢痕内注射治疗瘢痕增生11例,男性6例,女性5例,年龄最小者3岁,最大者23岁。病程最长者4年,最短者3个月。其中前胸部增生瘢痕5例,腹部2例,上臂1例,腰背部1例,耳前口角部1例,面颈部1例。均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 例1,男,36岁。患者自13岁开始先后发现双手足掌皮肤增厚,近13年来病损日渐加重,尤以双足跖明显,疼痛、干裂、时有感染、恶臭、渐卧床不能行走。多年来碾转多地治疗无效。家族中父母及前辈无类似表现,父亲及其大伯死于恶性肿痛,其妹有同样的掌跖角化症。查体,双掌跖皮肤角化,尤以双跖明  相似文献   
5.
壶腹及其周围癌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CT检查、纤维十二指肠镜和低张力MRI结合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检查对壶腹及其周围癌的检查结果,探讨十二指肠低张力MRI检查在壶腹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3例经手术病理或纤维十二指肠镜活检证实且影像资料较齐全的壶腹癌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经低张力MRI结合MRCP检查显示十二指肠乳头区肿块22例,经CT检查显示十二指肠乳头区肿块14例114例经纤维十二指肠镜检查,其中7例发现十二指肠乳头区肿块并经活检证实。结论低张力MRI结合MRCP检查对壶腹及其周围癌的诊断较CT检查和十二指肠镜检查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双环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双环醇及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双环醇组(52例)和拉米夫定组(30例),分别服用双环醇25 mg,tid或拉米夫定100 mg,qd,共24周.结果:治疗结束时,e抗原转阴率两组分别为7.4%与8.8%(P>0.05),总有效率两组分别为83.3%及67.3%(P>0.05).HBV DNA阳性但e抗原阴性或ALT正常的患者亦适合双环醇治疗.疗前病毒定量的高低、性别及年龄并不影响疗效.结论:双环醇对乙型肝炎患者降低转氨酶及抗病毒疗效与拉米夫定类似,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肿瘤坏死因子(TNF)是巨噬细胞针对炎症或免疫过程刺激所分泌的一种蛋白质。1975年,由Carswell氏等发现并命名。它能使肿瘤发生出血坏死,对宿主无明显损害。并能介导内毒索的许多生物作用,是革兰氏阳性杆菌引起中毒性休克的重要介质。晚近研究表明:TNF与肝坏  相似文献   
8.
李明山  许长有 《陕西中医》1997,18(10):445-445
采用乌头汤合当归四逆汤(川草乌、生甘草、生地、独活、桂枝、全蝎、仙灵脾、鹿衔草、当归)治疗坐骨神经痛74例,总有效率达98.6%。提示本方有较强的温经散寒除湿,养血通络止痛之功。  相似文献   
9.
乙型肝炎患者 1~15年的追踪观察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82例经组织学确诊的乙型肝炎患者进行 1~15年的随访,每年采血检测肝功能、病毒学指标及HBV DNA定量,了解乙型肝炎患者的远期临床及HBVM变化.显示,累计死亡14例,转为肝硬化15例,肝癌6例,累计HBsAg阴转率为13.6%、 HBeAg阴转率为87.9%,60岁以后HBsAg阳性率明显下降.提示慢乙肝患者血清HBVM有自发清除和不易清除双向趋势,肝组织损害迁延不愈,肝硬化患者保健得当可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10.
血液疾病骨髓磁共振成像信号分型初探(附3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液疾病骨髓磁共振成像信号特点、分型与病理基础。资料与方法:经病理证实白血病(AL)20 例,骨髓纤维化(MF)6例,多发性骨髓瘤(MM)3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3例,行腰椎、髂骨、股骨中上段骨髓SE及增强,脂肪抑制各序列成像磁共振成像检查,分析骨髓信号的分布与形态特点并分型。结果:按骨髓磁共振成像表现以及病变扫描部位的信号强度、形态及病变范围等分为4种类型:Ⅰ型,正常骨髓信号。Ⅱ型,不规则形信号。Ⅲ型,弥漫性斑片状信号。Ⅳ型,弥漫性信号变化。结论:血液疾病骨髓信号的分布与形态具有一定的规律,反映了相应的病理基础。将其总结分型,便于正确认识血液疾病骨髓信号的变化,提高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