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肿瘤学   4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分析80岁以上高龄老年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调强放射治疗(IMRT)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6年1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41例80岁以上食管癌患者,按是否接受IMRT,分为IMRT组和非IMRT组。所有患者均进行最佳的内科支持治疗(BSC),同时积极处理合并基础疾患。结果 IMRT组平均治疗剂量为(65.3±3.6)Gy,全组均未发生3级以上放疗反应,近期有效率(RR)为63.2%(12/19例)。Kaplan-Meier分析表明IMRT组和非IMRT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1.0个月和8.0个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31.6%(6/19)和13.6%(3/22),3年生存率分别为15.7%(3/19)和4.5%(1/22),差异显著(χ2=6.33,P=0.01)。结论对于80岁以上高龄老年食管癌患者,积极进行IMRT,可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LA-NSCLC)同步放化疗患者放疗前、放疗中和放疗后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及调强放射治疗计划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参数与放射性肺炎的相关性。方法 49例行同步放化疗的LA-NSCLC患者,在治疗前、治疗过程中每周及治疗后第13周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TGF-β1和IL-6水平。应用Varian Eclipse DX计划系统,设计并评估调强放射治疗计划,并采集相关物理学参数。放射性肺炎按RTOG急性放射性肺炎标准评价,评价终点为≥2级放射性肺炎。结果 11例发生了放射性肺炎。放射性肺炎组放疗前血清TGF-β1浓度与无放射性肺炎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放射性肺炎组在放疗中各个时间点和放疗后均高于无放射性肺炎组(P<0.05);血清IL-6浓度在放疗前、放疗中各个时间点和放疗后有放射性肺炎组均高于无放射性肺炎组(P<0.05);放射性肺炎组DVH相关参数(包括肿瘤靶区的平均剂量、最大剂量、最小剂量,肺脏V5、V10、V20、平均剂量、正常组织并发症概率,食管V45,心脏平均受照剂量及脊髓最大受照剂量)与放射性肺炎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LA-NSCLC患者同步放化疗时,在使用DVH相关参数严格限制正常组织受照剂量的同时,血清TGF-β1和IL-6可以作为放射性肺炎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选择性淋巴结照射(ENI)和累及野照射(IFI)调强放射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LA-NSCLC)的优劣和剂量学特点。方法应用Varian Eclipse DX计划系统,对经病理证实的27例LA-NSCLC患者设计ENI和IFI两种放疗计划。通过剂量体积直方图(DVH)、靶区适形指数(CI)、肿瘤控制概率(TCP)、正常组织受照射剂量和正常组织并发症概率(NTCP)评价治疗计划优劣。结果IFI组GTV的最大剂量、最小剂量、平均剂量、CI和TCP均高于ENI组,分别为77.1 Gy 和73.9 Gy、67.3 Gy和63.6 Gy、70.9 Gy 和67.1 Gy、0.82和0.73、96.7%和93.1%(P<0.05);IFI组肺平均剂量、V20 和NTCP均低于ENI组,分别为13.2 Gy 和16.0 Gy、22.1%和24.7%、5.2%和5.8%(P<0.05);IFI组的食管V45低于ENI组,分别为16.3%和21.7%(P<0.05),而LETT4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IFI组与ENI组心脏受照平均剂量和脊髓受照最大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IFI较ENI提高了靶区的照射剂量和肿瘤控制概率,可降低正常组织受照剂量和正常组织并发症的概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累及野照射(IFI)和选择性淋巴结照射(ENI)调强放射治疗联合同步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LA-NSCLC)的不良反应和疗效。方法49例LA-NSCLC患者前瞻性随机分为IFI组和ENI组,同步化疗两周期,行根治性调强放射治疗。结果IFI组和ENI组≥2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8.0%和37.5%(P=0.01);GTV平均剂量分别是(66.2±6.5)Gy和(61.3±6.3)Gy,(P=0.01);总有效率为92.0%和66.7%(P=0.03);预防照射区内淋巴结复发率为4.2%和4.0%,(P=0.49);1年局部失败率分别为8.0%和16.7%(P=0.62);1年生存率为72.0%和62.5%(P=0.48)。结论IFI同步放化疗治疗LA-NSCLC可降低正常组织并发症的概率,提高靶区照射剂量和肿瘤控制率,预防照射区内淋巴结复发率无增加,有望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构建表达STK11(serine/threonine kinase 11,STK11)基因和报告基因EGFP融合蛋 白的重组质粒,并转染肺癌A549和H460细胞株,检测其对肺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构建重 组质粒pEGFP-STK11,双酶切和测序进行鉴定。重组质粒转染A549和H460细胞株,荧光显微镜观察 EGFP蛋白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STK11蛋白表达情况,划痕实验检测其对肺癌细胞迁移能力的 影响。结果 酶切和测序结果表明pEGFP-STK11重组质粒构建成功;在转染A549和H460细胞后24h观 察到绿色荧光最强;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TK11蛋白在转染后24 h条带最深;划痕实验显示,转染组 细胞迁移距离小于0.9%氯化钠溶液对照组(P<0.05)。结论 成功构建STK11基因重组质粒,并能转 染A549和H460细胞,转染后对肺癌细胞迁移能力起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肝激酶B1(LKB1)对肺癌H460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构建肺癌H460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分别给予空载质粒(pEGFP-Ctrl)、照射+空载质粒(IR+pEGFP-Ctrl)、过表达LKB1质粒(pEGFP-LKB1)、照射+过表达LKB1质粒(IR+pEGFP-LKB1)处理;观察移植瘤生长情况,计算抑瘤率及放射增敏比;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蛋白印记技术检测各组瘤组织中LKB1表达情况,分析LKB1与放射敏感性的关系。结果 相较于pEGFP-Ctrl组,IR+pEGFP-Ctrl组、pEGFP-LKB1组和IR+pEGFP-LKB1组的肿瘤生长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抑瘤率分别为31.30%、14.78%和43.48%,其中IR+pEGFP-LKB1组较其他组最为明显。IR+pEGFP-LKB1组LKB1的放射增敏系数为1.18。转染pEGFP-LKB1组的LKB1在免疫组织化学和蛋白印记水平上表达增高,其余组未见LKB1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肺癌H460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LKB1具有增强肺癌H460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放射敏感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多种新型放射诊疗设备在医院的广泛应用,放射工作人员数量不断增加,主要从事医学影像、放射治疗、核医学和放射介入等诊疗工作.对这些人员开展个人剂量监测是放射防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为改进放射防护措施和诊断职业病提供剂量依据.现将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10年来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对象:2002年1月-2011年12月间本院放射工作人员,涉及医院所有放射诊疗科室(口腔科和射线装置检测部门等工作人员归为其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