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目的 通过对采用不同管电流调节技术所得到的CT图像质量和放射剂量的对照研究,探讨在MSCT肝脏多期检查中以较低的放射剂量获得较高图像质量的可行性。方法 随机选取104例患者行MSCT肝脏多期检查,将患者分为1、2、3三组,分别采用不同管电流调节技术采集,由两名CT医师以双盲法分别对三组图像进行质量评分,记录三组剂量长度乘积(DLP)和有效剂量(ED),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三组各解剖层面的图像质量评分统计无差异。1、2、3三组的预设DLP值的统计无差异。1组与2组、1组与3组的各期末累计DLP值和最终ED值的统计有差异,2、3组的DLP、ED明显低于1组(降低约11%)。而2与3组的各期末累计DLP值和最终ED值的统计无差异。结论 在MSCT肝脏多期检查中使用Z-DOM技术和ACS+Z-DOM技术均可以获得高质量的诊断图像,同时可以有效地减少受检者的辐射剂量,尤其是应用ACS+Z-DOM技术时,辐射剂量更个体化,值得在实践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止咳宁嗽胶囊中的绿原酸和橙皮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止咳宁嗽胶囊中的有效成分绿原酸和橙皮苷的方法。方法:样品用甲醇超声提取,在ZorbaxSB-C18(3.0mm×250mm,5μm)色谱柱上分离,以含1%乙酸的水(A)-乙腈(B)体系为流动相进行阶梯洗脱,程序为0min(82∶18)~5min(82∶18)~5.1min(75∶25)~20min(75∶25);流速为0.35mL·min-1;327nm紫外检测。结果:绿原酸在进样量为0.4~10.0μg·mL-1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橙皮苷在进样量为6.2~155.0μg·mL-1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绿原酸的平均回收率为99.2%,RSD为1.0%。橙皮苷的平均回收率为99.6%,RSD为0.9%。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为止咳宁嗽胶囊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腰椎小关节退变是腰椎退变的重要表现之一 ,也是引起患者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1933年Ghormley把椎小关节退变伴腰腿痛命名为椎小关节综合征[1~3]。但在临床工作中常被忽略 ,有关的文献报道也较少。本文收集了120例有腰椎小关节退变CT表现的病例 ,回顾性分析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材料2002年1~6月120例病例中 ,男57例 ,女63例 ;年龄19~81岁 ,平均49.6岁。其中40岁以上者96例 ,占80 % ;50岁以上者62例 ,占51.7%。1.2主要临床表现腰、骶部疼痛伴单或双下肢放射痛或麻木 ,弯腰受限 ,可有间歇性跛行。体检 :腰、骶部压痛 ,骶棘肌紧张 ,…  相似文献   
5.
Z-ATCM在多层螺旋CT腹部检查中的应用和防护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多层螺旋CT(MScT)在临床应用的日益增多,特别是薄层扫描和多期重复扫描的广泛应用,使得受检者接受辐射剂量的增加及其潜在危害性也受到更广泛的关注[1-2].本研究通过对2种不同管电流调节技术所获得的肝脏CT影像质量和射线剂量的比较研究,以探讨在MSCT肝脏多期检查中应用Z轴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Z-ATCM)以较低的辐射剂量获得较高图像质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螺旋CT双期扫描对小肝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螺旋CT扫描的动脉期、静脉期以及双期联合应用对小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7例小肝癌行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增强动脉期于造影剂注射后25~30s开始扫描,静脉期于65~70s开始扫描,造影剂注射速率为2.5~3.0ml/s,用量70~85ml。结果27例小肝癌共发现34个结节病灶。平扫、动脉期、静脉期、动静脉双期的检出率分别为70%、91%、79%、94%,经统计学分析,动脉期和动静脉双期的检出率较平扫和静脉期高(Ρ<0.05),动脉期和动静脉双期间、平扫和静脉期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Ρ>0.05)。65%(22/34)的小肝癌动脉期呈均匀高密度,与同期肝组织比较,CT值平均增加25.9±14.4HU;23%(8/34)呈不均匀高密度。79%静脉期呈低密度,与同期肝组织比较,CT值平均减少18.7±8.9HU;21%(7/34)为等密度。双期扫描的定性准确率为97%(31/32)。结论螺旋CT动、静脉双期扫描对小肝癌诊断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7.
腰椎小关节退变的CT诊断(附100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CT对腰椎小关节退变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0例腰椎小关节进行CT扫描,采用骨窗+软组织窗进行观察。结果:腰椎小关节退变的CT表现:骨性关节面增生硬化60例,凹凸不平22例,模糊10例,中断22例,消失5例。关节间隙变窄11例,消失4例,宽窄不均4例,增宽4例,真空征19例,关节腔内游离体4例。小关节变尖11例,骨赘形成44例,骨质增生硬化13例,肥大畸形7例,骨质结构紊乱9例,骨质疏松53例,骨质囊变32例。小关节脱位或对合不良5例,关节囊钙化36例,黄韧带钙化25例,椎间孔变窄5例,侧隐窝变窄3例。结论:CT薄层扫描,骨窗和软组织窗同时观察是提高腰椎小关节退变诊断准确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应用Z-DOM技术降低MSCT腹部多期检查辐射剂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采用不同管电流调节技术所得的图像质量和放射剂量,探讨在MSCT肝脏多期检查中以较低的放射剂量获得较高图像质量的可行性。方法:按照统一的纳入和排除标准,随机选取68例患者行MSCT肝脏多期检查。将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34例。A组采用Z-轴自动毫安调节技术(Z-DOM),B组采用常规的固定mAs技术(250mAs),2组其余扫描参数相同。由两位有经验的CT诊断医师以双盲法分别对A、B组图像进行质量评分(噪声评分和诊断可接受性评分),记录并比较2组的剂量长度乘积(DLP)和有效剂量(ED)。对两组图像质量评分、DLP及ED值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各解剖层面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值492.0~575.5,P>0.05);A、B组的平均DLP和ED值分别为1005.1mGy/cm和15.1mSv及1132.3mGy/cm和17.0mSv。A组的DLP、ED明显低于B组(降低约11.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在MSCT肝脏多期检查中使用Z轴自动毫安调节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受检者的辐射剂量,同时可以获得高质量的诊断图像。  相似文献   
9.
盐酸瑞芬太尼用于腹式子宫切除术后病人自控镇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盐酸瑞芬太尼用于妇科病人术后自控镇痛(PCA)的效应和安全性。方法60例妇科开腹子宫切除病人,术后随机分为盐酸瑞芬太尼组(R组,n=30)和吗啡组(M组,n=30)接受PCA治疗。R组使用盐酸瑞芬太尼(20ug/次,1mg/24h),M组使用吗啡(1mg/次,30mg/24h)。结果盐酸瑞芬太尼与吗啡组24h总疼痛程度差值(SPID)分别为300(92)和213(87)(P<005)。R组恶心(2667%和3667%,P<005)及呕吐(1667%和2333%,P<005)等的发生率均低于M组。结论盐酸瑞芬太尼用于妇科手术后PCA的镇痛效应强于吗啡,副作用弱于吗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