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常组与直肠癌组直肠系膜及筋膜的CT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正常组与直肠癌组直肠系膜及其筋膜的CT表现. 方法资料分为2组,正常组54例,无盆腔疾病病史,直肠癌组51例分为外膜受侵组和外膜正常组.由两位放射科医生共同观察分析CT图像,详细记录:①直肠系膜筋膜显示情况;②直肠系膜与盆壁脂肪的密度,并测量CT值;③对直肠外膜模糊者,分别测量病变侧、病变对侧系膜CT值.采用SPSS 1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 结果正常组前、后、左、右侧直肠系膜筋膜显示率分别为6.8%、15.9%、81.8%、84.1%,直肠癌组前、后、左、右侧直肠系膜筋膜显示率分别为1.8%、28.3%、81.1%、83.0%,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无论正常组或直肠癌组,直肠系膜CT值高于盆壁脂肪CT值,多数情况下这种差异肉眼可辨,直肠癌组直肠系膜CT值高于正常组,外膜受侵组病变侧系膜CT值高于外膜正常组,统计学有显著差异.外膜受侵组病变对侧系膜CT值与外膜正常组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螺旋CT图像能够显示直肠系膜及筋膜,侧方筋膜显示率高于前、后方筋膜.直肠系膜CT值高于盆壁脂肪,其差异肉眼可辨.直肠癌组直肠系膜的密度高于正常组,直肠外膜受侵,病变侧直肠系膜密度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多层螺旋CT(MDCT)和心导管造影、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术前评价肺动脉闭锁伴室间隔缺损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16例手术证实的肺动脉闭锁伴室间隔缺损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比较MDCT,TTE和心导管检查评价肺固有动脉、体肺动脉侧支以及室间隔缺损和主动脉骑跨程度的价值.结果 在显示肺固有动脉方面,MDCT、TTE和心导管与外科结果的一致性分别为99.1%,61.2%和93.6%.MDCT和心导管间一致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9,P=0.07).MDCT和TTE间一致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1,P<0.0001).MDCT能清楚显示外科探查到的275支粗大体肺侧支,一致性为100%.心导管与外科显示粗大体肺侧支的一致性为93.9%,MDCT和心导管造影一致性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14.84,P=0.0001).MDCT和心导管与TTE显示主动脉骑跨的一致性分别为92.2%和90.4%.MDCT和心导管与TTE显示室间隔的一致性分别为95.7%和87.2%.结论 MDCT可以准确地显示肺动脉闭锁的肺固有动脉和心内畸形,是一种无创可靠的评价肺动脉闭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与血清C-反应蛋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与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关系.方法 对经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检测发现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28例脑血栓形成、24例腔隙性脑梗死、19例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进行CRP测定,分析斑块的性质与血清CRP水平的关系.结果 (1)脑血栓形成组和TIA组以混合性斑块和软斑块为主,腔隙性脑梗死组以硬斑块为主;3组间斑块类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血清CRP水平:脑血栓形成组为(4.022±1.531)mg/L,腔隙性脑梗死组为(3.781±1.876)mg/L,TIA组为(3.920±2.155)mg/L,3组间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不同斑块组的CRP水平:软斑块组为( 4.546±2.720) mg/L,混合性斑块组为(3.951±1.863)mg/L,显著高于硬斑块组[(2.762±1.323)mg/L](均P<0.05).结论 血清CRP水平对判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Stanford B型急性主动脉壁内血肿(IMH)伴有溃疡样病变(ULP)的多层螺旋CT(MDCT)表现及其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Stanford B型急性IMH伴有ULP患者的64层螺旋CT增强扫描影像学资料,观察ULP的位置、大小及随访结果。16例患者中,男性11例,女性5例,年龄49~86岁(平均68.1岁),16例患者均为保守治疗,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6.1个月)。结果:16例ULP均为单发,3例ULP位于主动脉弓凹面,9例ULP位于胸主动脉,4例ULP位于腹主动脉,深度为2~9.5mm(平均3.9mm),所有的ULP边缘光整,无钙化,8例(50%)ULP保持稳定,4例(25%)减小或吸收,3例(18.8%)增大,1例(6.2%)进展为主动脉瘤。结论:Stanford B型IMH合并ULP较为常见,出现ULP并非都为预后不良征象,该类患者需要影像学的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门控心肌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对评估舌下含服硝酸甘油(NTG)陈旧性心肌梗死伴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9年12月,73例于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既往均有心肌梗死伴左心功能不全病史)的临床和影像资料,采用99mTc-...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MR常规序列同步使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和扩散加权成像(DWI)两种技术手段对于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诊疗价值.方法 选取100名经MR确诊为头颅内部出血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MRI扫描包括常规序列(T1WI、T2WI)和SWI、DWI两种功能成像技术手段,对比不同序列对应的影像学特征,同时对相关数据进行整...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扩散加权成像(DWI)在新生儿脑实质及脑室系统微出血检出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22年4月期间于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行头颅MR检查SWI确诊发生脑实质微出血(CMBs)和/或脑室系统微出血(CVMBs)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共134例,记录、比较各个序列(T1WI、T2WI和DWI、SWI)在CMBs和CVMBs两方面检出微出血灶数目的差异。结果 CMBs方面T1WI、T2WI、DWI、SWI检测出微出血灶数目分别为30、55、110、163,检出数整体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DWI和T1WI、T2WI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6.605、5.501,均P<0.0083,Bonferroni校正),DWI和SWI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1.917,P=0.331>0.0083, Bon ferroni校正); CVMBs方面T1WI、T2<...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MSCT对肺静脉异位引流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经外科手术证实的肺静脉异位引流患者的临床和影像检查资料。以术中所见作为参考标准,评价MSCT、经胸超声心动(TTE)和心导管造影检查对肺静脉异位引流患者的诊断准确性。同时评估异位引流肺静脉的形态。结果 35例肺静脉异位引流患者中有25例为复杂性肺静脉异位引流,10例为单纯性肺静脉异位引流。MSCT正确诊断了所有肺静脉异位引流的患者,单纯性和复杂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患者中MSCT与外科结果的一致性均为100%。心导管造影检查未能诊断5例复杂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单纯性和复杂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患者中心导管造影与外科结果的一致性分别为100%和75%。TTE检查中有9例与外科结果不符,其中8例为复杂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单纯性和复杂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患者中TTE与外科结果的一致性分别为90%和68%。在单纯性肺静脉异位引流中,MSCT和TTE(χ2=0.48,P=0.52)、MSCT和心导管(χ2=1.07,P=0.30)诊断一致性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复杂性肺静脉异位引流中,MSCT和TTE(χ2=7.29,P=0.007)、MSCT和心导管(χ2=4.73...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影响新生儿脑实质微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对其进行早期干预和二级预防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22年6月我院行头MRI检查并诊断为脑实质微出血的新生儿81例,按出血灶数目将其分为轻度组(69例)、中重度组(12例);同时收集性别配比一致MRI检查正常的新生儿60例作为对照。将各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组内比较和多因素统计学分析,研究影响新生儿脑实质微出血及其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示,顺产(OR=4.224,95%CI:1.924~9.271,P <0.05)、存在母亲妊娠期高血压(OR=3.354,95%CI:1.366~8.237,P <0.05)、窒息史(OR=6.584,95%CI:1.722~25.181,P<0.05)是新生儿脑实质微出血的重要危险因素;同时,存在母亲妊娠期高血压(OR=5.491,95%CI:1.258~23.964,P<0.05)、窒息史(OR=6.796,95%CI:1.523~30.323,P<0.05)、脑室-脑室周围出血(OR=4.605,95%CI:1.07~...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采用阈值法测量CT图像中肺血管体积的可行性.方法 制作7个不同体积的血管床模型,注入不同浓度的碘普罗胺,行CT扫描.分别采用-600、-500、-300 HU,-200 HU作为阈值下限进行分割,测量血管模型体积和体积相对误差.对20例患者先后进行2次胸部CT增强扫描,采用-300 HU作为阈值下限进行分割,由2名操作者测量肺血管体积.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除阈值下限为-300 HU时测量的肺血管体积与实际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5),其余阈值下限测得的肺血管体积与实际体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浓度碘普罗胺时测量的肺血管模型体积与实际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次CT扫描测量的血管体积有很好的一致性(r=0.94,95%CI:0.85~0.98),且2名操作者间亦有很好的一致性(r=0.96,95%CI:0.91~0.99).结论 阈值法可准确、可靠地测量CT图像中肺血管体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