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常组与直肠癌组直肠系膜及筋膜的CT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正常组与直肠癌组直肠系膜及其筋膜的CT表现. 方法资料分为2组,正常组54例,无盆腔疾病病史,直肠癌组51例分为外膜受侵组和外膜正常组.由两位放射科医生共同观察分析CT图像,详细记录:①直肠系膜筋膜显示情况;②直肠系膜与盆壁脂肪的密度,并测量CT值;③对直肠外膜模糊者,分别测量病变侧、病变对侧系膜CT值.采用SPSS 1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 结果正常组前、后、左、右侧直肠系膜筋膜显示率分别为6.8%、15.9%、81.8%、84.1%,直肠癌组前、后、左、右侧直肠系膜筋膜显示率分别为1.8%、28.3%、81.1%、83.0%,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无论正常组或直肠癌组,直肠系膜CT值高于盆壁脂肪CT值,多数情况下这种差异肉眼可辨,直肠癌组直肠系膜CT值高于正常组,外膜受侵组病变侧系膜CT值高于外膜正常组,统计学有显著差异.外膜受侵组病变对侧系膜CT值与外膜正常组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螺旋CT图像能够显示直肠系膜及筋膜,侧方筋膜显示率高于前、后方筋膜.直肠系膜CT值高于盆壁脂肪,其差异肉眼可辨.直肠癌组直肠系膜的密度高于正常组,直肠外膜受侵,病变侧直肠系膜密度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多层螺旋CT(MDCT)和心导管造影、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术前评价肺动脉闭锁伴室间隔缺损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16例手术证实的肺动脉闭锁伴室间隔缺损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比较MDCT,TTE和心导管检查评价肺固有动脉、体肺动脉侧支以及室间隔缺损和主动脉骑跨程度的价值.结果 在显示肺固有动脉方面,MDCT、TTE和心导管与外科结果的一致性分别为99.1%,61.2%和93.6%.MDCT和心导管间一致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9,P=0.07).MDCT和TTE间一致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1,P<0.0001).MDCT能清楚显示外科探查到的275支粗大体肺侧支,一致性为100%.心导管与外科显示粗大体肺侧支的一致性为93.9%,MDCT和心导管造影一致性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14.84,P=0.0001).MDCT和心导管与TTE显示主动脉骑跨的一致性分别为92.2%和90.4%.MDCT和心导管与TTE显示室间隔的一致性分别为95.7%和87.2%.结论 MDCT可以准确地显示肺动脉闭锁的肺固有动脉和心内畸形,是一种无创可靠的评价肺动脉闭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Stanford B型急性主动脉壁内血肿(IMH)伴有溃疡样病变(ULP)的多层螺旋CT(MDCT)表现及其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Stanford B型急性IMH伴有ULP患者的64层螺旋CT增强扫描影像学资料,观察ULP的位置、大小及随访结果。16例患者中,男性11例,女性5例,年龄49~86岁(平均68.1岁),16例患者均为保守治疗,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6.1个月)。结果:16例ULP均为单发,3例ULP位于主动脉弓凹面,9例ULP位于胸主动脉,4例ULP位于腹主动脉,深度为2~9.5mm(平均3.9mm),所有的ULP边缘光整,无钙化,8例(50%)ULP保持稳定,4例(25%)减小或吸收,3例(18.8%)增大,1例(6.2%)进展为主动脉瘤。结论:Stanford B型IMH合并ULP较为常见,出现ULP并非都为预后不良征象,该类患者需要影像学的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4.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与血清C-反应蛋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与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关系.方法 对经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检测发现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28例脑血栓形成、24例腔隙性脑梗死、19例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进行CRP测定,分析斑块的性质与血清CRP水平的关系.结果 (1)脑血栓形成组和TIA组以混合性斑块和软斑块为主,腔隙性脑梗死组以硬斑块为主;3组间斑块类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血清CRP水平:脑血栓形成组为(4.022±1.531)mg/L,腔隙性脑梗死组为(3.781±1.876)mg/L,TIA组为(3.920±2.155)mg/L,3组间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不同斑块组的CRP水平:软斑块组为( 4.546±2.720) mg/L,混合性斑块组为(3.951±1.863)mg/L,显著高于硬斑块组[(2.762±1.323)mg/L](均P<0.05).结论 血清CRP水平对判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MSCT对肺静脉异位引流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经外科手术证实的肺静脉异位引流患者的临床和影像检查资料。以术中所见作为参考标准,评价MSCT、经胸超声心动(TTE)和心导管造影检查对肺静脉异位引流患者的诊断准确性。同时评估异位引流肺静脉的形态。结果 35例肺静脉异位引流患者中有25例为复杂性肺静脉异位引流,10例为单纯性肺静脉异位引流。MSCT正确诊断了所有肺静脉异位引流的患者,单纯性和复杂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患者中MSCT与外科结果的一致性均为100%。心导管造影检查未能诊断5例复杂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单纯性和复杂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患者中心导管造影与外科结果的一致性分别为100%和75%。TTE检查中有9例与外科结果不符,其中8例为复杂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单纯性和复杂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患者中TTE与外科结果的一致性分别为90%和68%。在单纯性肺静脉异位引流中,MSCT和TTE(χ2=0.48,P=0.52)、MSCT和心导管(χ2=1.07,P=0.30)诊断一致性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复杂性肺静脉异位引流中,MSCT和TTE(χ2=7.29,P=0.007)、MSCT和心导管(χ2=4.73...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采用阈值法测量CT图像中肺血管体积的可行性.方法 制作7个不同体积的血管床模型,注入不同浓度的碘普罗胺,行CT扫描.分别采用-600、-500、-300 HU,-200 HU作为阈值下限进行分割,测量血管模型体积和体积相对误差.对20例患者先后进行2次胸部CT增强扫描,采用-300 HU作为阈值下限进行分割,由2名操作者测量肺血管体积.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除阈值下限为-300 HU时测量的肺血管体积与实际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5),其余阈值下限测得的肺血管体积与实际体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浓度碘普罗胺时测量的肺血管模型体积与实际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次CT扫描测量的血管体积有很好的一致性(r=0.94,95%CI:0.85~0.98),且2名操作者间亦有很好的一致性(r=0.96,95%CI:0.91~0.99).结论 阈值法可准确、可靠地测量CT图像中肺血管体积.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影响新生儿脑实质微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对其进行早期干预和二级预防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22年6月我院行头MRI检查并诊断为脑实质微出血的新生儿81例,按出血灶数目将其分为轻度组(69例)、中重度组(12例);同时收集性别配比一致MRI检查正常的新生儿60例作为对照。将各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组内比较和多因素统计学分析,研究影响新生儿脑实质微出血及其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示,顺产(OR=4.224,95%CI:1.924~9.271,P <0.05)、存在母亲妊娠期高血压(OR=3.354,95%CI:1.366~8.237,P <0.05)、窒息史(OR=6.584,95%CI:1.722~25.181,P<0.05)是新生儿脑实质微出血的重要危险因素;同时,存在母亲妊娠期高血压(OR=5.491,95%CI:1.258~23.964,P<0.05)、窒息史(OR=6.796,95%CI:1.523~30.323,P<0.05)、脑室-脑室周围出血(OR=4.605,95%CI:1.07~...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of 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31DMSCT)在鼻骨骨折及细微解剖结构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提高鼻骨骨折诊断正确率.方法 108例鼻外伤患者依据是否有鼻骨骨折分为未骨折组42例,骨折组66例,比较2组3D-MSCT影像表现.结果 未骨折组发现易于误诊为骨折的正常解剖结构有鼻骨缝11例、缝间骨9例、鼻骨孔 16例、鼻骨正常变异如鼻骨尖“鹰嘴样”变异6例.骨折组66例患者中,单纯骨折35例,双侧粉碎性骨折9例,复合骨折型骨折22例,其中伴上颌骨额突骨折9例,筛骨纸板骨折8例,眼眶下壁骨折2例,鼻中隔骨折3例.CT发现上颌窦积血5例,筛窦积血8例.结论 3D-MSCT可较好分辨骨折与正常解剖结构,结合横断面及冠状面扫描可减少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直肠肛管的轴位CT测量方法。材料与方法:84例标记肛门的盆腔增强CT检查,其中15例同时行结肠气钡双对比检查。测量并计算直肠壶腹距肛门的实际长度与其层面距离的比值,同时在CT及气钡双对比造影图像上测量肛门距坐骨结节下缘平面的垂直距离、肛管长度及肛直角。用SPSS 11.5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横轴位CT图像上,肛管由环行变为开口向后的U形时,即为肛门所在位置。CT与钡灌肠两种方法测量肛门距坐骨结节下缘平面距离、肛管长度及肛直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CT测量的直肠壶腹距肛门的实际长度与相应层面距离的比值均值为1.3。结论:CT图像可以清楚显示肛门及肛管,下段直肠距肛门的CT层面距离与实际长度间存在差异,通过本研究提出的比值法可以较准确的在轴位CT上测量下段直肠距肛门长度。  相似文献   
10.
CT征象预测粘连性小肠梗阻手术时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可用以预测粘连性小肠梗阻(ASBO)患者手术时机的特异性CT征象。方法 回顾性分析51例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的临床和CT影像资料,其中手术组18例,保守治疗组33例,由2名主治医师对所有CT图像进行分析及术前评估。评价指标包括梗阻程度(完全性或不完全性)、移行带、粘连带位置、肠系膜脂肪密度增高、小肠粪征、腹腔积液共6种CT征象。统计比较手术组与保守治疗组患者CT征象的差异。结果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现,粘连性小肠梗阻的6种CT征象中,完全性肠梗阻(P=0.031)、肠系膜脂肪密度增高(P=0.031)、小肠粪征(P=0.002)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完全性肠梗阻和肠系膜脂肪密度增高的OR>1,而小肠粪征OR<1。结论 完全性小肠梗阻、肠系膜脂肪密度增高、小肠粪征3个CT征象对于预测ASBO患者手术时机具有良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