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肿瘤学   44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腹腔隐睾精原细胞瘤的临床特征、分期和治疗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院1958年6月至1991年12月收治68例腹腔隐睾精原细胞瘤,占睾丸精原细胞瘤的14%。60例根据本院提出的分期标准进行分期,Ⅰ期34例,ⅡA期6例,ⅢB期11例,Ⅲ期5例,Ⅳ期4例。8例外院治疗后复发的病人未分期。放射治疗是主要治疗手段,少数合并或单用N-甲基溶肉瘤素化疗。全组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89.1%和83.2%。Ⅰ期和ⅡA期5年、10年生存率为100%,ⅡB期分别为90%和77.1%,Ⅲ、Ⅳ期为51.8%和38.9%。原发灶大小、外侵程度、手术是否切净和预后无关。临床分期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各分期间生存率有显著差别。Ⅰ期和ⅡA期建议作腹主动脉、同侧髂血管淋巴引流区和原发肿瘤床照射,不必全腹照射。Ⅲ、Ⅳ期应以联合化疗为主。  相似文献   
2.
低氧照射对小鼠肿瘤细胞微核形成的生物效应刘新帆,王争,糜福顺,殷蔚伯,谷铣之我们报告以微核细胞形成率为指标,低氧照射对小鼠实验肿瘤的生物效应。材料与方法实验动物:Balb/c小鼠、雌性、体重18~20g。实验肿瘤:EMT_6(小鼠乳腺肉瘤)。照射条件...  相似文献   
3.
模拟IMRT模式的生物效应研究初探   总被引:25,自引:13,他引:12  
目的模拟临床调强适形放疗的照射模式对人大肠癌细胞系HT-29进行生物效应变化的初步研究。方法采用指数生长期的HT-29细胞制成单细胞悬液,于接种后12h内进行不同模式和剂量的照射。分成3个照射组:(1)急速照射组(包括0、1、2、3、5、7、10Gy共7个剂量点),剂量点的照射完成时间为0~5min,剂量率为6Gy/min;(2)IMRT照射模式组(包括15min完成照射组及30min完成照射组),剂量率同上,每组所含照射剂量点同急速照射组,其中15min和30min照射组指各剂量点完成照射时间分别是15min和30min。采用成克隆分析法计算存活分数,运用多靶单击数学模型拟合曲线,求出Do、Dq等参数值。结果急速照射组、15min照射组和30min照射组的Dq值分别为1.54、1.74和1.72Gy;Do值分别为0.82、0.89和1.00Gy;SF2分别为0.448、0.548和0.558。结论IM-RT模式下随分次照射时间的延长,相对剂量率降低,从而导致生物效应下降。  相似文献   
4.
术后放射治疗在原发肢体软组织肉瘤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分析本院收治的原发于肢体的软组织肉瘤的治疗情况 ,评价术后放射治疗的作用。方法 本院共收治 15 1例 ,可供分析的 139例 ,分析影响生存和局控的因素及术后放射治疗的意义。生存率和局控率用Kaplan Meier方法计算 ,单因素分析用Logrank检验 ,多因素分析用Cox回归方法。结果 全组 5年生存率为 70 .2 % ,10年为 5 0 .4% ;5年无瘤生存率为 5 2 .9% ,10年为41.2 %。单因素分析对全组病例生存率有影响的因素 :肿瘤大小、年龄和治疗方式 (P值分别为0 .0 0 8,0 .0 0 7和 0 .0 40 )。多因素分析只有治疗方式对生存有影响 (P =0 .0 40 )。首次治疗方式对局控影响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手术方式对单纯手术组局控影响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 ;肿瘤 <5cm时 ,射野大小对术后放射治疗组局控影响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结论 术后放射治疗能提高局部控制率 ,初始射野应相对大 ,并采用缩野技术。对恶性度低、肿瘤 <5cm、手术切缘阴性患者第 1次术后可不做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5.
当放疗与各种免疫治疗联合应用时,可以起到十分明显的协同抗肿瘤作用.主要机制可能是通过放疗引起了部分肿瘤细胞的死亡,通过炎性因子和其他细胞因子的作用,树突状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吞噬肿瘤细胞碎片,将经过处理的抗原呈递给T细胞,引起特异的全身抗肿瘤免疫,克服了肿瘤的免疫逃避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大分割放疗的近期疗效和副反应.方法 38例高危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化疗后,同侧胸壁和锁骨上下放疗43.5 Gy分15次3周完成,观察急性放疗反应发生率和肿瘤的局部区域控制率.结果 中位随访13个月,入组38例患者全部生存,无照射野内复发,远处转移率为13%(5例).5例患者出现3级放射性皮炎,均发生在放疗结束后2~3周.3例患者出现2级放射性肺炎.结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43.5 Gy分15次3周完成的大分割放疗方案的急性副反应可以接受,近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本院高危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的治疗结果,探讨放疗的作用和照射野的选择,并对生存预后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381例T_3~T_4期和(或)腋窝淋巴结转移数≥4个的改良根治术后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法检验.单因素分析临床病理和治疗因素对生存率的影响,多因素分析用Cox回归模型.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为48个月.总5年无局部区域复发率为89.7%、总生存率为76.8%.放疗显著提高5年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93.4%:77.1%,χ~2=19.95,P=0.000)和总生存率(80.9%:62.3%,χ~2=15.47,P=0.001).胸壁和锁骨上区域照射能提高患者的5年无胸壁复发生存率(96.8%:86.2%;χ~2=12.66,P=0.001)和无锁骨上淋巴结复发生存率(97.7%:90.7%,χ~2=9.98,P=0.002),腋窝照射对5年无腋窝复发生存率无影响(98.4%:96.1%,χ~2=0.74,P=0.389).多因素分析显示未放疗(χ~2=14.42,P=0.000)、腋窝淋巴结阳性数≥10个(χ~2=21.60,P=0.000)和T_4期(χ~2=10.79,P=0.001)是总生存率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结论 T_3~T_4期和(或)腋窝淋巴结转移数≥4个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放疗显著降低局部复发率和提高总生存率,照射部位可选择同侧胸壁和锁骨上淋巴结引流区.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大分割放疗的近期疗效和副反应.方法 38例高危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化疗后,同侧胸壁和锁骨上下放疗43.5 Gy分15次3周完成,观察急性放疗反应发生率和肿瘤的局部区域控制率.结果 中位随访13个月,入组38例患者全部生存,无照射野内复发,远处转移率为13%(5例).5例患者出现3级放射性皮炎,均发生在放疗结束后2~3周.3例患者出现2级放射性肺炎.结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43.5 Gy分15次3周完成的大分割放疗方案的急性副反应可以接受,近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
1979年1月至1990年12月共收治原发于鼻腔非何杰金淋巴瘤112例,Ⅰ期79例,Ⅱ期25例,Ⅲ期3例,Ⅳ期5例。所有病例经病理证实为弥漫性非何杰金淋巴瘤。单纯放疗51例,放疗和化疗综合治疗58例,单纯化疗3例。47例治疗失败,占42%。其中42例复发,5例在疗中病变进展。远处节外器官受侵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其中以皮肤皮下最多见,淋巴结受侵和局部失败少见。治疗失败和临床分期相关,Ⅰ期极少局部和远处复发,中晚期则明显增多。复发与病理类型无明显关系。在病变超出鼻腔侵犯邻近器官的Ⅰ期病人中,综合治疗组和单纯放疗组远处失败基本相似,和化疗关系不大。Ⅱ期综合治疗病人远处器官受侵明显低于单纯放疗病人。因此,我们认为,选用强烈有效的化疗方案能降低中晚期患者远处器官失败,以提高生存率。复发多在2年内发生,复发病人的再治效果差,预后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大分割放疗的近期疗效和副反应.方法 38例高危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化疗后,同侧胸壁和锁骨上下放疗43.5 Gy分15次3周完成,观察急性放疗反应发生率和肿瘤的局部区域控制率.结果 中位随访13个月,入组38例患者全部生存,无照射野内复发,远处转移率为13%(5例).5例患者出现3级放射性皮炎,均发生在放疗结束后2~3周.3例患者出现2级放射性肺炎.结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43.5 Gy分15次3周完成的大分割放疗方案的急性副反应可以接受,近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