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30篇
基础医学   4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27篇
预防医学   5篇
肿瘤学   60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设计并建立一套连接医学影像采集设备(如CTM、RIP、ET等)、放疗计划系统(TPS)及医用加速器等大型设备的的放射治疗网络体系工作环境,更充分地发挥局域网络在放射治疗中的作用。在现有大型医疗设备、TPS及局域网环境的基础上,提出两种具有代表性的TPS网络体系解决方案,并结合各自的特点及实际应用情况对其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实践证明,放疗计划系统网络体系的建设推进了放射治疗全过程的数字化、网络化,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了医疗信息资源的共享,在更大程度上发挥了TPS在肿瘤治疗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Eclipse与Pinnacle3 V 7.4f两种TPS对仿真体模、患者及均匀组织体模的CT图像进行剂量计算,比较两种TPS进行非均匀组织计算的结果差异,并与均匀体模的结果进行比较.方法 对患者、仿真体模以及均匀体模的CT图像利用两种TPS作相同计划,比较临床常用指标(肺V20和V30计划靶区的D95以及等中心点和等中心层面内8个兴趣点的剂量)的结果差异.结果 对患者及仿真体模而言,虽然两TPS对等中心点剂量计算的结果差异较小,但其他指标却存在较大差异(利用二级准直器照射时患者计划靶区D95的差异最大可达10.17%,仿真体模为4.64%;利用多叶光栅照射时患者计划靶区D95的差异最大达10.74%,仿真体模为5.66%;对于计划靶区边缘1-4点的剂量差异,患者有超过10.00%的情况,仿真体模最大为7.65%;肺V30的差异也较大).而对均匀体模而言,两TPS对各指标的计算差异却较小.结论 两TPS对仿真体模计算的结果差异比患者小,而对患者及仿真体模计算的结果差异要大于对均匀组织体模的.  相似文献   
3.
精确放疗是一种基于高清晰度CT、MRI或PET-CT等图像的精确定位、精确计划、精确摆位和精确照射等一体化的三维治疗技术。它的应用可以减少靶区周围正常组织并发症概率(normal tissue complication probability,NTCP),提高肿瘤区照射剂量,增加肿瘤控制率(tumor control probabil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测立体定向X射线全身治疗系统的物理精度。方法 :通过用胶片和电离室测量法 ,测量出立体定向X射线全身治疗系统综合定位精度及X TPS单靶点规划剂量误差。结果 :综合定位误差 1 91mm ,单靶点剂量规划误差小于 1%。结论 :立体定向X射线全身治疗系统的物理精度符合临床要求  相似文献   
5.
6.
目的:应用电子射野影像系统测量自由呼吸状态(FB)和主动呼吸控制状态(ABC)下的相对位移,并对比其差别。方法:选择29例接受保留乳房术后调强放疗的乳腺癌患者,16例在FB下13例在ABC下接受放疗。患者在每次放疗前拍电子射野影像片(EPI),ABC的8例在每次放疗前拍2次。依据胸壁和乳腺表面轮廓将EPI和数字重建图像(DRR)进行配准,计算出每次配准时垂直和水平方向的差异。结果:FB组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平均位移分别为1.93和0.99mm,ABC组分别为1.97和1.14mm。位移>5mm的<4%。ABC组之间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位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778和0.142。其中8例每次放疗前拍2次EPI的ABC患者,在水平和垂直方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220和0.862。结论:尽管从理论上ABC可减少呼吸运动,但在减少由摆位误差和呼吸运动造成的混合位移方面并无优势。乳腺癌放疗时从临床靶区到计划靶区外放5mm的边界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四维CT (4DCT)和ABC辅助下三维CT (3DCT)两种模拟定位技术,探讨3DCT进行原发性肝癌(HCC)个体化内靶区制定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HCC患者15例,依次完成4DCT和自由呼吸(FB)、主动呼吸控制(ABC)辅助下平静吸气末屏气(EIH)、平静呼气末屏气(EEH) 3D...  相似文献   
8.
9.
尹勇  刘同海  卢洁  陈进琥  朱健 《山东医药》2008,48(41):15-17
目的 探讨锥形束CT(CBCT)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精确放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安装在直线加速器上的CBCT对患者实施治疗前的扫描,根据CBCT图像,测量其运动范围,确定个体化的肉眼肿瘤区(GTV)至计划靶区(PTV)的外放边界.结果 通过使用CBCT,考虑肿瘤运动幅度,会造成GTY平均增加30.4 cm3,平均百分数为115.8%;而PTN平均减少40.2 cm3,平均百分数为39.4%.结论 利用CBCT图像,可以减小GTV外放边界,减少正常肺组织受照剂量,降低放射性肺损伤指标V20、Dmea和脊髓最大受量,从而降低正常肺组织和脊髓的放射性损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三维适形(3 D-CRT)、逆向调强(IMRT)及旋转调强(V-MAT)3种部分乳腺外照射(EB-PBI)治疗计划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选择定位影像资料完整的12例保乳术后行EB-PBI患者,每例患者分别设计3D-CRT、IMRT、V-MAT 3种治疗计划,比较3种计划的靶区剂量分布、危及器官受照剂量及所需机器跳数(MU)和治疗时间.结果 3D-CRT计划的靶区适形度最差,V-MAT计划的处方剂量靶区覆盖率及靶区剂量均匀性最差.3D-CRT计划中患侧肺V5、V10和平均剂量低,而患侧肺V30高;计划间患侧肺V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MAT计划中15、20和25 Gy剂量包绕的同侧正常乳腺体积少;对于心脏V5、平均剂量及最大剂量、对侧肺平均剂量、甲状腺平均和最大剂量,IMRT> V-MAT> 3D-CRT,计划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94 ~ -2.09,P<0.05).3D-CRT、IMRT和V-MAT计划所需MU值分别为417.6 ±34.4、772.8±54.4和631.0±109.0,计划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93、-2.76、-2.93,P<0.05);V-MAT计划施照时间短.结论 对于部分乳腺癌的放射治疗,旋转调强计划在降低患侧靶区外正常乳腺组织受照射剂量和减少治疗时间方面优势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