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8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26篇
预防医学   2篇
肿瘤学   1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介绍乳腺癌保留乳房治疗的手术模式、放射治疗技术、放疗并发症及美容效果。方法1985年8月至1996年6月共65例女性乳腺癌病人接受了保留乳房术加术后根治性放疗,其中,Ⅰ期29例,Ⅱ期34例,Ⅲ期2例,肿瘤位于外上象限者52例,其他象限者13例。手术模式为乳房肿瘤扩大切除术加腋淋巴结清扫术。全部病人均于术后2个月内接受根治性放疗,各野的中位剂量分别为内乳DT53.2Gy、锁上DT55.4Gy、全乳切线DT49.2Gy、瘤床追加DT14.6Gy。结果病人的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3.6%、91.7%;出现急性放射反应者13例,占20%;出现放射性肺炎/肺纤维化者4例,发生率6%;出现乳房/胸壁纤维化者2例。治疗后美容效果医患均满意者占92.3%。结论早期乳腺癌保留乳房加术后根治性放疗与根治性手术疗效相同,只要选择病例恰当并掌握好手术模式和放疗技术,其手术和放射并发症的发生率是可以接受的,而且具有良好的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 分析锥形束CT(CBCT)在线摆位校正与离线自适应校正在减小头颈部肿瘤临床靶区(CTV)外放,从而减轻正常组织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 16例行三维适形放疗的头颈部癌症患者入组.分次放疗前后均行在线CBCT扫描1次,并与计划CT图像配准,记录各个方向的配准差值.放疗前后的配准差值分别作为放疗分次间误差和分次内误差,用于计算每例患者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利用CTV外放计算公式,计算在线校正前后CTV外放;以0.5 mm为允许的最大残余系统误差,计算离线校正系统摆位误差后CTV外放.结果 未经在线校正,左右、头脚和前后方向上群体化CTV外放分别为5.7mm、5.6 mm和7.3 mm;每分次放疗均行在线校正,3个方向上群体化CTV外放分别为1.7 mm、1.7 mm和2.3 mm;对系统摆位误差进行离线自适应校正,3个方向上群体化CTV外放分别为2.7 mm、2.5mm和3.6 mm.结论 基于CBCT图像分析的在线校正和离线自适应校正均能明显减小摆位误差,有助于缩小CTV外放,并有望减轻正常组织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调强放疗即适形调强放疗(conformal intensitymodnlated radiotherapy)。是在三维适形放疗(3-dimentional conformal radiontherapy)的基础上实现的。3DCRT是指照射野的形状在线束视野观(bearn eye view,BEV)方向上与靶区的形状一致而且高剂量区等剂量面的三维分布与靶区的三维形状一致;IMRT则是在3DCRT的基础上,通过射束剂  相似文献   
6.
尽管三维适形放疗(3D-CRT)以其照射野形状和剂量分布与肿瘤靶区的适形性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照射剂量的提高和正常组织的保护创造了条件,但摆位误差和器官运动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了NSCLC 3D-CRT治疗计划制定时计划靶区(PTY)确定和施照过程中肿瘤位置的不确定性,而影像引导放疗(IGRT)是分析和解决摆位误差和器官运动等因素对PTV确定及其施照过程中肿瘤位置变化影响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 筛选乳腺癌保乳术后锥形束CT(CBCT)图像引导全乳精确放疗的最佳配准模板。 方法 2006年4月到2009年7月在我院行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精确放疗的12例患者入组。应用Varian 23EX直线加速器机载锥形束CT获取CBCT图像。在计划CT图像的乳腺术腔及周围腺体标注6个易辨认的点(直径为1 mm)作为参考。分别以乳腺轮廓、手术银夹、乳腺腺体、乳腺相邻肋骨以及乳腺同侧肺外轮廓为模板进行手动配准并记录配准时间。配准后立即在CBCT图像上对应标注上述6个参考点,并测量计划CT与CBCT图像上所标注对应参考点之间的距离,计算每位患者每种配准模板下的配准误差。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配准误差进行单项方差分析。结果 以乳腺轮廓、手术银夹、乳腺腺体、乳腺相邻肋骨以及乳腺同侧肺外轮廓为模板,配准误差分别为(0.60 ± 0.20)、 (0.43 ± 0.15)、 (0.49 ± 0.19)、(0.69 ± 0.36)和(0.94 ± 0.49)cm, 配准所需要的时间分别为(3.8 ± 1.1)、 (3.0 ± 0.9)、 (4.7 ± 1.7)、 (4.3 ± 1.3)和(4.5 ± 1.3) min。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乳腺轮廓、乳腺腺体、手术银夹3种配准模板的配准误差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0.48~1.36,P>0.05),乳腺相邻肋骨与乳腺同侧肺外轮廓两种配准模板之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手术银夹与后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2.08~4.08,P<0.05)。结论 以乳腺相邻肋骨与乳腺同侧肺外轮廓两种模板配准准确性差,应综合考虑患者的个体情况以手术银夹、乳腺腺体或乳腺轮廓为模板进行配准。若同时考虑时间及准确性,以手术银夹配准最佳。  相似文献   
8.
作为图像引导放疗(IGRT)的主要实现方式,kV级X线锥形束CT(CBCT)主要用于各轴向摆位误差的在线和离线校正,同时也被用作放疗计划在线和离线校正。笔者自2006年6月开始使用IGRT系统于非小细胞肺癌IGRT后发现,CBCT平扫图像与治疗计划制定前CT模拟定位所获得增强CT扫描图像匹配时,因CBCT图像为平扫且CBCT扫描时间较长(1 min)、呼吸运动造成的伪影大,  相似文献   
9.
锥形束CT图像分析鼻咽癌临床靶区外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在线采集的千伏级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图像,分析鼻咽癌放疗过程中摆位误差的大小,从而获得临床靶区(clinical target volume,CTV)的合理外放边界.方法:16例鼻咽癌患者均采用三维适形放疗或调强放疗.放疗过程中以传统的热塑面膜固定头颈部,激光灯摆位.分次放疗前患者在治疗床上进行CBCT扫描,并将CBCT图像与计划CT图像进行在线配准,根据配准得到的平移矢量调整治疗床的位置,从而修正摆位误差,并分别记录各个方向上平移矢量.结果:16例患者共计160组配准数据.为满足至少95%放疗分次的CTV接受处方剂量,计划靶区各方向上的外放间距均为4 mm.结论:鼻咽癌三维适形调强放疗时具有一定的摆住误差.基于千伏级CBCT图像分析的在线校正方法能减小该摆位误差,并有助于确定合适的CTV外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旨在提高肿瘤综合治愈的有效途径及治愈率。方法:52例胸、腹部恶性肿瘤采用大剂量分次非共面旋转弧形照射的体部X刀照射,并严格进行质量保证的质量控制。结果:体部X刀对肺癌的治疗有效率达到82.5%。结论:体部X-刀的治疗可提高有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