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CT图像引导下192Ir三维腔内后装治疗剂量体积参数与局部晚期宫颈癌临床疗效的相关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到2013年12月间50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盆腔外照射40Gy和同期化疗后进行CT图像引导下192Ir三维腔内后装治疗,且每次均在治疗前进行CT扫描定位,探讨剂量体积参数与局部晚期宫颈癌临床疗效的相关关系。结果 90.0%GTV的BED与EQD分别为(101.3±6.6)Gy、(85.3±5.6)Gy(α/β=10);90.0%CTV的BED与EQD分别为(95.2±6.3)Gy、(79.3±5.4)Gy(α/β=10);90.0%处方剂量对GTV和CTV的V90分别为(91.4±4.5)%、(88.4±7.3)%。1-2级放射性肠炎患者乙状结肠D2cm3剂量明显的高于其他危及器官的D2cm3剂量(P<0.05),统计学有意义。三维治疗计划中D90和V90明显的高于二维治疗计划D90和V90,数据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维治疗计划拟合CT图像上显示其直肠参考点剂量和D2cm3以及A点剂量无明显的差异(P>0.05),统计学无意义;三维治疗计划仅仅提高膀胱参考点的剂量。结论 CT图像引导下192Ir三维腔内后装治疗能够提高其处方剂量对肿瘤靶区的覆盖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复方苦参注射液诱导胃癌细胞凋亡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对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胃癌细胞系SGC-7901,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测定药物对SGC-7901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透射电镜下观察肿瘤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肿瘤细胞凋亡情况和Fas、FasL蛋白的表达;分光光度法检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3活性的变化。结果不同浓度复方苦参注射液对SGC-7901细胞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0.5g/L、1.0g/L和1.5g/L复方苦参注射液组SGC-7901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9.80%、58.11%和79.00%,呈明显的量效关系;复方苦参注射液组以早期凋亡细胞为主,氟尿嘧啶对照组以晚期凋亡细胞为主。Fas蛋白表达及FasL蛋白表达与凋亡均呈显著正相关:Fas蛋白表达及FasL蛋白表达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复方苦参注射液组caspase.3酶活性随着药物浓度而升高,且酶活性变化与细胞凋亡率变化呈正相关。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可有效诱导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上调Fas/FasL蛋白表达、激活caspase-3酶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对胰腺癌PC-2细胞体外生长及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胰腺癌PC-2细胞,MTT法检测不同浓度吉西他滨(空白组,10μg/ml,20μg/ml,30μg/ml,40μg/ml,50μg/ml,60μg/ml,70μg/ml,80μg/ml,90μg/ml及100μg/ml吉西他滨组)对PC-2细胞体外生长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吉西他滨(40μg/ml组,60μg/ml组)对胰腺癌细胞周期及凋亡影响.Human 1A 基因表达谱芯片分析2组间基因谱差异表达.结果:胰腺癌PC-2细胞的凋亡分数与吉西他滨的浓度呈剂量依赖关系,加药组G1期细胞百分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浓度增大,G1期细胞比例逐渐增多,而S期细胞则相反.40μg/ml吉西他滨组胰腺癌细胞24h凋亡率是10.86 %,且以早期凋亡细胞为主;60μg/ml吉西他滨组胰腺癌细胞24h凋亡率是32.14 %,也以早期凋亡细胞为主,但晚期凋亡细胞明显较40μg/ml组增多(P<0.05).随时间增加细胞凋亡水平增高.细胞表达谱芯片结果显示,差异表达基因(差异表达两倍以上)共702条.其中主要包括表达上调的基因406个,下调基因296个.结论:吉西他滨通过诱导胰腺癌PC-2细胞凋亡和抑制其增殖来发挥抗肿瘤作用;吉西他滨对PC-2细胞株的作用涉及原癌基因、抑癌基因等多种相关基因的变化,吉西他滨可能主要通过上调Fas/FasL基因表达,同时通过下调bcl-2基因表达诱导PC-2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研究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中T细胞免疫球蛋白及黏蛋白-3(Tim-3)的表达情况,探讨Tim-3在恶性黑色素瘤进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42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及38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CD8+T细胞上Tim-3的表达,同时分析其与恶性黑色素瘤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Tim-3在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外周血CD8+T细胞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恶性黑色素瘤组Tim-3表达量为(15.89±6.49)%,健康对照组的表达量为(3.27±2.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Tim-3在CD8+T细胞中的表达水平与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有无溃疡、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远处转移有关(P<0.01),而与性别、年龄、Breslow分度无关(P>0.05).结论:Tim-3在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上高水平表达,其表达水平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并有望成为恶性黑色素瘤早期预测及治疗的重要靶标.  相似文献   
5.
半枝莲含药血清对肝癌H22细胞凋亡及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药半枝莲提取物(Scutellaria Barbata extract,ESB)含药血清对肝癌H22细胞凋亡率及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小鼠H22肝癌细胞,以ESB高、中、低剂量含药血清培养液作用于H22细胞,并设立空白血清及5-氟尿嘧啶(fluorouracil,5-Fu)组(阳性对照组)。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药物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透射电镜下观察肿瘤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碘化丙啶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情况;采用荧光探针罗丹明123负载,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H22细胞的荧光强度,分析H22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大小。结果:ESB含药血清有一定的抑制H22细胞增殖的作用,高、中剂量组96 h抑制率分别为(47.5±6.4)%和(36.3±4.5)%。透射电镜下可见部分细胞呈典型凋亡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ESB中、高剂量组有明显的诱导凋亡作用,其凋亡率分别为(3.15±1.12)%和(7.83±2.25)%,与空白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空白对照组、5-Fu组和ESB低、中、高剂量,H22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分别为(245.45±67.37)、(127.42±41.35)和(213.68±65.52)、(186.34±56.37)、(142.65±39.44),各组线粒体膜电位与细胞凋亡率呈负相关(r=-0.826,P〈0.01)。结论:ESB含药血清可有效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肿瘤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同期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疗效及其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科门诊诊治的82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按照随机数法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顺铂3周化疗方案联合同期调强放射治疗(IMRT),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苦参注射液20 mL静脉滴注,1次/d,连续14 d,停药7 d为一个周期,连续治疗3个周期。治疗前1 d及结束后1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各项细胞免疫指标(CD3+、CD4+、CD8+及CD4+/CD8+)的变化情况;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骨髓抑制最高等级反应程度;治疗结束后3个月时两组治疗的近期效果。结果所有的患者均完成放疗计划。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CD4+水平较治疗前升高[(42.93±10.78)%vs (36.00±10.21)%],CD8+降低[(24.42±9.79)%vs (29.73±8.25)%),CD4+/CD8+比值升高(2.10±1.32 vs 1.38±0.83),观察组治疗后的细胞免疫功能水平优于其治疗前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CD4+、CD4+/CD8+增加量高于对照组[(6.65±1.34)% vs (-5.09±1.38)%、(0.56±0.15) vs (-0.57±0.16)],CD8+降低量高于对照组(-3.86±1.51)% vs (7.03±1.54)%,观察组治疗结束后细胞免疫功能水平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髓抑制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虽未能提高局部晚期鼻咽癌同期放化疗近期疗效,但能有效激活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减轻局部晚期鼻咽癌同期放化疗对骨髓的损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口老龄化,年老体弱患者不断增加,大量高效广谱抗生素联合应用,糖皮质激素及各种侵入性治疗手段的开展,导致急诊重症监护室(ICU)真菌感染病例显著增高。现对我院急诊ICU真菌感染患者77例进行临床分析。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急诊ICV真菌感染患者77例,男  相似文献   
8.
任宏涛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1):2675-2676
目的 开发抗生素的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分类式及比较式查询系统,以促进抗生素临床信息的归类总结及应用研究.方法 以《临床用药须知》等权威书籍及药物说明书作为信息数据来源;根据抗生素的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的信息特点,采取不同的查询方法来提取显示隐藏于其中的知识和规律,根据上述情况编写软件,从上述信息资源中获取数据,分类整理,存入数据库,利用软件的查询功能对于相关数据进行重新整理并显示.结果 经过相关书籍及药物说明书的检索,目前确定了常用抗生素药物50种,并将相关信息分别编入数据库的18个字段,编写软件对其进行初步分析检索,进行特征性查询.结论 通过整合现有相关信息,建立一个药物种类较全、内容齐全的数据库查询系统,为抗生素的临床应用提供一个新的便捷的信息查询的工具.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和绒毛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384例孕8~12周的孕妇绒毛,同时将绒毛标本进行FISH检测和绒毛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384例绒毛标本FISH检测均得出结果,检测成功率为100%。FISH检测共检出54例阳性结果,异常核型检出率为14.1%。384例绒毛染色体核型分析中364例检测出结果,12例污染,8例无原因细胞不贴壁生长,检测成功率为94.8%。364例检出结果中异常核型检出59例,异常核型检出率为15.4%。结论 FISH检测绒毛标本具有快速、简便等优势,但只能检出非整倍体和嵌合体,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常规绒毛染色体核型分析操作技术要求高,培养时间长,但是绒毛染色体核型分析即能检出染色体的非整倍体又能检出染色体结构畸变。二者有机结合相互补充能够更好的服务于产前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临床因素和放疗剂量学因素对宫颈癌放射治疗急性血液学毒性(hematological toxicity,HT)的影响,以寻求方法减少HT的发生。方法:分析2018年11月至2021年2月在我院放疗中心接受根治性放疗的67例宫颈癌患者发生急性血液学毒性的因素,临床因素包括年龄、分期、病理类型、有无同步化疗等,剂量学因素包括骨盆骨髓V5、V10、V15、V20、V25、V30、V35、V40、V45、V50、Dmax、Dmin、Dmedian、Dmean、PTV的V100(%)、Dmedian、Dmean,以及外照射剂量、SIB、外照射野数、CI、HI。结果:单因素及相关分析显示,HT 0-2级与HT 3-4级的分期、同步化疗、骨盆骨髓的V30、V35、V40、V45、V50、Dmax、Dmedian有显著差异(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同步化疗(P=0.002,OR=33.942)、骨盆骨髓V40>34.116%(P=0.002,OR=11.543)是发生3-4级HT的独立危险因素;亚组分析发现同步化疗患者中,骨盆骨髓V40>34.116%时发生3-4级HT的患者显著增多(P=0.008)。结论:同步化疗和骨盆骨髓V40>34.116%是宫颈癌根治性放疗患者发生3-4级急性HT的原因,骨盆骨髓剂量限定有助于减少血液学毒性的发生,使患者顺利完成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