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211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2篇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并发低钠血症的患者,其病死率明显增高,已逐步引起临床医生重视。我院收治CHF患者231例,其中并发低钠血症者66例(28.5%),现回颐性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生长发育高峰期观察不同矫治方法对骨性Ⅱ^1分类错(牙合)患者软组织侧貌的影响。方法选择骨性Ⅱ^1分类错(牙合)非拔牙儿童30例,随机分为2组,E组用方丝弓配合Ⅱ类牵引治疗16个月,T组用Twin—block功能矫治,治疗及观察16个月,以X线头影测量分析方法评价疗效。结果功能矫治组的软组织侧貌有明显改善,而固定矫治组改变不明显。结论功能矫治可获得良好的侧貌改善,但长期效果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3.
HSV-tK与IL-2基因对涎腺多形性腺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腺病毒介导的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HSV-tK)和白细胞介素-2基因(IL-2)联合杀伤人涎腺多形性腺瘤细胞的效果.方法:采用腺病毒介导的HSV-tK基因和IL-2基因联合转染人涎腺多形性腺瘤细胞;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转染后细胞的基因表达;采用四唑盐比色(MTT))法测定tK与IL-2基因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及旁观者效应:采用光镜观察基因治疗后肿瘤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结果:单独转染HSV-tK/GCV及IL-2基因5天后,涎腺多形性腺瘤细胞的存活率分别为37.7%和66.0%:联合转染5天后,细胞的存活率降至21.5%,与前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HSV-tK和IL-2基因联合使用对涎腺多形性腺瘤的杀伤作用高于上述基因单独使用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Er:YAG激光备洞对牙髓的生物学效应。方法雄性SD大鼠66只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大鼠左上第一磨牙用高速牙钻备洞,右上第一磨牙用Er:YAG激光备洞,对照组大鼠磨牙不作任何处理。于不同时段分批处死大鼠,取标本做HE染色进行牙髓组织病理学观察,免疫组化法观察P物质(substance P,SP)的表达情况。结果 Er:YAG激光备洞后牙髓组织病理学改变及P物质的表达改变恢复正常要快于高速牙钻备洞。结论 Er:YAG激光备洞对牙髓的刺激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反复快速扩张、单纯快速扩张及常规扩张对皮瓣的超微结构和回缩率的影响,以探讨适合于临床的最佳皮肤扩张方式。方法用兔制备动物模型,随机将动物分为反复快速扩张组(A组)、单纯快速扩张组(B组)、常规扩张组(C组)、植入不扩组(D组)和正常对照组(E组),扩张后分别维持1周、2周、3周、4周以及6周,透射电镜下观察扩张皮瓣超微结构的变化,分格测量法计算回缩率。结果透射电镜观察:维持扩张1周后,A、B、C三组的基底细胞胞质可见少量的表面张力细丝,基底膜部分断裂,成纤维细胞胞质内,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线粒体数量明显增加,A组的细胞功能最为活跃;维持扩张4周后,A、B、C三组基底膜基本恢复,成纤维细胞胞质内,细胞器数量明显减少,线粒体大部分嵴或膜融合。回缩率比较:A、B、C及D组在相同扩张维持期,回缩率均高于E组;A、B、C组回缩率随时间延长均呈下降趋势;A、C组与B组比较,维持1、2、3和4周,回缩率均下降;A组与C组比较,维持1和2周,回缩率增加。结论采用反复快速扩张方式,能获取回缩率及质量相同的皮瓣,并可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7.
8.
目的:通过X线头影测量,探讨恒牙初期青少年安氏Ⅱ类错[牙合]软组织侧貌特征,分析硬组织改变对软组织侧貌的影响。方法:选择恒牙初期正常[牙合]、安氏Ⅱ类错[牙合]青少年各50名,确定22项常用的软组织侧貌测量指标和9项硬组织测量指标进行X线头影测量。结果:除3项软组织测量值和2项硬组织测量值外,其余软硬组织测量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多因素判别分析筛选出5项主要软组织指标。软硬组织测量指标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Ⅱ类错[牙合]青少年软组织侧貌明显异常,B’Li-FH、NsLs-FH、LiNsPg’、Li—E、CmSnLs是最敏感、最能体现Ⅱ类错[牙合]软组织侧貌异常的5项软组织指标。正畸临床中可有针对性地纠正硬组织异常来改善软组织不调。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活血化淤补肾壮骨中药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向成骨细胞分化增殖的影响.方法 比格犬6只,雄性,体重10~15 kg.实验分为含药血清组(A组)、无药血清组(B组)和胎牛血清组(C组).A组的血清来自活血化淤补肾壮骨中药经煎制后,按犬体表面积折算等效剂量,2只比格犬连续喂服7 d后经股动脉采血制备而成;B组的血清采用等剂量生理盐水,2只比格犬喂服7 d后经股动脉采血制备而成;C组的血清直接购买.另外2只比格犬由胫骨获取骨髓,经Ficoll分离液进行梯度离心,MSC经含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传代后在培养液加入矿化诱导液(β-甘油磷酸钠、维生素C和地塞米松)促使其向成骨细胞分化,I型胶原蛋白免疫组化鉴定成骨细胞,银染色和茜素红染色鉴定钙结节.分别将诱导后的细胞在A组、B组和C组DMEM中培养.通过甲基噻唑基四唑法(MTT)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的检测分别观察MSC分化生长的情况.结果 原代培养MSC细胞形态以梭形为主,诱导培养后细胞呈多边形,细胞有突起,I型胶原蛋白表达呈阳性,继续培养至10~14 d,细胞量达到高峰,出现钙化结节,银染色和茜素红染色呈强阳性.MTT法检测的生长曲线显示,3组细胞数量逐渐增加,培养6 d后吸光度值A组(0.696±0.188)、B组(0.374±0.093)及C组(0.296±0.10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LP活性随着培养时间延长而增加,A组的增加更为显著.培养5 d后ALP活性A组(36.72±2.02)、B组(26.90±2.46)及C组(24.50±1.5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肾壮骨中药能明显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增殖,促进骨形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补肾壮骨中药对下颌骨牵张成骨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16只英国小猎兔犬(beagle)随机分为中药组和对照组并行其右侧下颌骨劈开,植入常规组合式骨牵张器,经7d延迟后,以0.5mm每12h的速度连续牵张10d.中药组自牵张器植入术后第1天,口服补肾壮骨中药至试验结束.分别于固定后的1、2、3、4周,每组处死小猎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