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HIV/HCV共感染者HAART治疗过程中的血浆IL-18水平变化及与免疫重建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72例HIV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未接受治疗(CD4+T细胞计数<200 cells/μL),其中HIV/HCV合并感染者35例(以下简称合并感染组);HIV单一感染者37例(以下简称单一感染组),采集患者HAART前4、12、24、48、72周外周静脉血,检测两组患者血浆中CD4+和CD8+T细胞计数、IL-18表达量以及HIV RNA水平.结果 HAART治疗前,合并感染组患者血浆IL-18表达量明显高于单一感染组,P<0.05;在HAART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血浆IL-18表达量呈下降趋势,合并感染组患者各监测时间点血浆IL-18表达量均高于单一感染组,P<0.05;HAART治疗前,两组患者CD4+T细胞数差异不显著,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第12、24、48、72周,单一感染组患者CD4+T细胞数均显著高于合并感染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HAART第24周时,两组患者CD4+/CD8+比值呈上升趋势,单一感染组高于合并感染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AART 24周后,两组患者外周血HIV RNA载量均<40拷贝/mL,低于监测下限,病毒抑制成功.结论 HCV合并感染使艾滋病患者免疫紊乱加重,主要体现在IL-18水平提高等方面,导致患者免疫重建延缓,但国内外学者研究仍然存在争议,关于HCV上调机体IL-18水平的具体机制以及参与免疫重建的进程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术前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栓塞和静脉化疗治疗年轻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41例年龄≤35岁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前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栓塞联合手术治疗63例(A组),术前静脉化疗联合手术治疗57例(B组),化疗方案为卡铂(50 mg/m2)联合吉西他滨(1 000 mg/m2)。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理结果及不良反应。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等并Log-rank法检验。结果 A组近期有效率(90.5%)明显高于B组(71.9%)(χ2=7.5,P<0.05)。A组手术切除率(95.2%)高于B组(84.2%)。A组术中出血量(443±263)ml,B组术中出血量(695±31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02,P<0.05)。A组9.5%(6/63)达到病理完全缓解,B组5.3%(3/57)达到病理完全缓解,两组术后病理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P<0.05)。A组的不良反应较B组轻(P<0.05)。A、B两组5年无进展生存率(PFS)分别为73.0%、54.4%(χ2=4.471,P<0.05),总生存率(0S)为77.8%与63.2%(χ2=3.022,P>0.05)。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最大径≥4.5 cm)均是影响年轻宫颈癌OS的预后因素(P<0.05)。结论术前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年轻宫颈癌的近期疗效优于术前静脉化疗,且不良反应轻,能提高无进展生存率,但长期生存率提高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肝癌患者胆汁中的蛋白质多已完成细胞内组装、酶解、剪切等翻译后修饰过程,变异较小、检测的可重复性高,且成分相对简单、肿瘤相关蛋白的局部浓度高、背景干扰小。因此,运用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方法,以胆汁为研究对象,进行高通量、全信息的蛋白质组学研究,对肝癌的早期诊断及病理分析可能有潜在的研究前景及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CT和MRI按照2018年版肝脏影像报告数据系统(LI-RADS)诊断肝细胞癌(HCC)的效能。方法 2017年9月~2020年7月四川省肿瘤医院诊治的有HCC高危因素的72例患者(HCC 53例、非HCC恶性肿瘤10例、良性病变9例),接受CT和MRI检查。根据2018年版LI-RADS定义的影像学征象和分类法则,对所有病灶进行分类,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两种检查方法的分类结果,以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CT和MRI诊断HCC的ROC曲线下面积(AUC),计算LR-5类诊断HCC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CT和MRI的LI-RADS分类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值为0.693【(95%CI:0.545~0.841),P<0.001】;两种检查方法诊断HCC的AUC分别为0.827(95%CI: 0.708~0.946)和0.856(95%CI: 0.761~0.9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LR-5为阳性,MRI诊断HCC的敏感性为81.1%(43/53),显著高于CT诊断的66.0%(35/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和MRI诊断HCC的特异性分别为78.9%(15/19)和89.5%(17/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LI-RADS定义的主要征象中,MRI对强化包膜的显示率为40.3%,显著高于CT的5.5%(P<0.001)。结论 基于肝脏影像报告数据系统,CT和MRI诊断HCC有相当高的效能,而MRI诊断肝细胞癌的敏感性高于CT,特别在显示强化病灶包膜方面优于CT。  相似文献   
5.
麻疹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以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口腔黏膜有麻疹黏膜斑及皮肤出现斑丘疹为特征,以6个月~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自60年代应用麻疹减毒活疫苗,尤其1984年实施计划免疫冷链后,麻疹的发病率明显下降.但近几年来又有上升趋势.现将我院2005年4月21日至5月20日收治的40例麻疹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健康教育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生命健康的传染病。目前对慢性乙肝仍缺少特效的治疗方法,抗病毒不失为治疗慢性乙肝的选择。拉米夫定是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的核苷类药物之一,因其口服方便、抑制病毒作用较强,为许多乙肝患者所接受。但其疗程长,目前认为至少需要1年。且服药过程中可能出现病情反复、病毒发生变异等问题,这些因素都可影响患者治疗的依从性,进而影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保定市新发现的1株pol区不能明确分型的HIV-1毒株(BD226AJ)进行近似全长基因组扩增,并分析其亚型、重组模式和基因特点。方法?提取患者血浆中HIV-1RNA并逆转录为cDNA,使用近末端稀释法分2段对其进行近似全长基因组扩增并测序。使用jpHMM和SimPlot 3.5软件对近似全长基因组序列进行重组模式和重组断点分析,采用MEGA 6.0软件分片段构建Neighbor-joining系统进化树进一步确认重组断点的准确性。构建该近似全长基因组序列及各亚型片段Neighbor-joining系统进化树,分析该毒株的亲本来源。结果?经过近似全长基因组扩增、测序、序列拼接后,获得1条长度为8830 bp的HIV-1近似全长基因组序列。重组分析结果显示,该序列是由CRF01_AE和B亚型重组形成的,其近似全长基因组序列被3个断点分成了4个亚型片段,分别为ICRF01_AE(HXB2, 823—4224 nt)、ⅡB(HXB2,4225—5991 nt)、ⅢCRF01_AE(HX B2,5992—9295 nt)、ⅣB(HXB2,9296—9406 nt)。各亚型基因片段的系统进化树分析进一步表明该序列的可能亲本来源为CRF01_AE和B亚型。HIV BLAST的结果显示,该序列与CRF112_01B的相似性为96%,系统进化树分析进一步验证该序列与北京市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中的CRF112_01B序列聚集。结论?本研究在保定市MSM人群中发现了1例由CRF01_AE和B亚型重组的新型重组毒株CRF112_01B,提示HIV-1 CRF112_01B已通过MSM人群传入河北,并开始在保定市传播,因此加强该亚型或者类似新型毒株的监测,对有关部门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和遏制新型重组毒株在本地区的传播和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从1983年以来,我们采用手法复位后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15例,现报告如下。手法方法除12岁左右儿童采用臂丛麻醉外,一般均采用氯胺酮麻醉。麻醉后手法整复,纠正侧方移位,应注意纠正尺偏与旋转移位。在透视下观察位置满意后,维持好位置,常规清毒铺巾,患肢保持屈肘位,用直径1.0~1.25mm之克氏针分别经外上髁与内上髁斜向插入。注意进针时勿穿过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载药微球经子宫动脉化疗栓塞联合静脉化疗局部晚期宫颈癌伴阴道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至2020年38例CalliSpheres载药微球(加载顺铂70 mg/m^(2))经子宫动脉栓塞联合静脉化疗(紫杉醇135 mg/m^(2))局部晚期宫颈癌伴阴道不规则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近期疗效、手术切除率、长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经1次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后,阴道出血全部停止。治疗后1个月有效率为68.4%(26/38),肿瘤控制率为100.0%(38/38),手术切除率为94.7%(36/38)。中位生存时间为68.4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7.4%、78.6%、64.6%。未见特殊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载药微球经子宫动脉栓塞联合静脉化学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伴阴道出血患者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