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研究开放性锁骨上入路甲状腺肿瘤切除术切口美观满意度,探索开放性锁骨上入路甲状腺肿瘤切除术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四川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二病区B治疗组于2018年1月至2018年11月间行单侧甲状腺肿瘤切除术患者,分为行开放性锁骨上入路甲状腺肿瘤切除术组(A组)与传统经颈前切口入路甲状腺肿瘤切除术组(B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在头颈肿瘤外科应用中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至2023年7月在四川省肿瘤医院接受达芬奇机器人(Da Vinci Xi系统)手术的54例头颈部肿瘤患者的基本资料,包括肿瘤部位、病理类型、手术入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等。其中甲状腺手术41例,口咽部手术8例,腮腺手术3例,颌下腺手术2例。入路选择包括口腔入路、双侧腋窝和乳晕入路、单侧腋窝和乳晕入路(unilateral axilla-areola,UAA)及耳后入路。结果:5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机器人辅助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1例UAA甲状腺癌患者术后乳晕隧道出血再次内镜下止血,1例腋乳入路甲状腺癌腺叶切除患者术后发生术区感染。所有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后无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和永久性喉返神经麻痹发生。腮腺和颌下腺患者术后无面瘫、舌尖麻木、口底运动感觉异常等并发症发生,美观满意度高,疗效满意。结论:与传统开放手术入路相比,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应用在头颈肿瘤外科手术中安全、可行,创伤小、并发症少,功能保护更具优势,美容效果显著,在目前开展成熟的甲状腺、口咽手...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开放性锁骨上入路在甲状腺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方法  通过比较传统颈前低位弧形切口入路甲状腺切除术同开放性锁骨上入路甲状腺切除术,术后患者美观满意度、手术效果、手术时间等,探讨开放性锁骨上入路甲状腺肿瘤切除术的临床实用性。  结果  22例行开放性锁骨入路甲状腺切除术(B组)较29例行传统切口入路甲状腺切除术(A组)具有良好的美观满意度(P < 0.05),与传统切口具有同样手术疗效。开放性锁骨上入路甲状腺切除术具有良好的美观满意度,与传统切口持有同样手术疗效。  结论  开放性锁骨上入路甲状腺肿瘤切除术对于需单侧叶切除的甲状腺良性肿瘤以及部分恶性肿瘤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价值,甚至对于大于切口直径的肿瘤仍适用,其在保证手术治疗疗效同时具有较佳的美观度。   相似文献   
4.
5.
婴幼儿胆汁淤积性黄疸是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升高的婴幼儿疾病,大约每2500个同年龄段的新生儿中就有1例胆汁淤积性黄疸患儿,并且很难与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相鉴别.目前治疗婴幼儿胆汁淤积性黄疸尚缺乏规范的诊疗方案,因此在最新研究以及临床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北美小儿胃肠病、肝病和营养学会同欧洲儿科胃肠病、肝病和营养学会联合提出了2016年关于婴幼儿胆汁淤积性黄疸的诊疗评估指南.该指南包括四大部分:新生儿胆汁淤积性黄疸病因、临床诊断、鉴别诊断、讨论.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BRAFV600E基因突变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侧颈淋巴结转移相关危险因素,对存在基因突变高危因素的微小乳头状癌患者行侧颈淋巴结清扫的适应证进行探索。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于四川省肿瘤医院80例行甲状腺全切并行侧颈淋巴结清扫的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均行石蜡病理切片BRAFV600E基因测序,根据测序结果分为基因突变组(A组)及基因未突变组(B组),术前年龄、性别等进行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 > 0.05),探究术后侧颈淋巴结转移情况。在BRAFV600E已基因突变患者中,按侧颈淋巴结转移与否分为侧颈淋巴结转移组(C组)和侧颈未转移组(D组),分别进行性别、年龄、肿瘤直径、肿瘤位置、甲状腺功能、甲状腺球蛋白、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肿瘤外侵、肿瘤多灶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情况与侧颈淋巴结转移的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  结果  80例患者中经BRAFV600E基因测序中50例有突变(A组)以及30例未突变(B组),术前年龄、性别、甲状腺功能、肿瘤位置、多灶性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A组侧颈淋巴结转移(60%)明显高于B组(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BRAFV600E基因突变的50例微小乳头状癌患者中,C组年龄≥55岁的12例(24%)出现侧颈淋巴结转移(P=0.038)、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伴侧颈淋巴结转移存在20例(40%)(P=0.011)、肿瘤位置位于中上份的侧颈淋巴结转移19例(38%)(P=0.049)、肿瘤直径≥7.5 mm出现侧颈转移19例(38%)(P=0.021);而性别、是否存在桥本氏甲状腺炎、甲状腺球蛋白、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肿瘤外侵、多灶性情况同侧颈淋巴结转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  结论  BRAFV600E基因突变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更易发生侧颈淋巴结转移,且患者年龄 < 55岁、肿瘤直径≥7.5 mm、肿瘤位于中上份、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是存在BRAFV600E基因突变的微小乳头状癌侧颈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33岁。主因声嘶2年,发现咽旁肿物1个月于2019年10月收入四川省肿瘤医院。颌面部CT示:右侧咽旁间隙异常信号肿块影,最大截面约3.0 cm×4.0 cm,考虑肿瘤性病变,右侧咽旁肿瘤性质待查(图1)。颌面部磁共振提示右侧咽旁肿瘤大小约3.8 cm×3.4 cm×2.1 cm。肿瘤占位,考虑神经鞘瘤?颈动脉体瘤?喉镜示:右侧声带活动差。本院多学科综合会诊,初步考虑右侧咽旁肿瘤,因血供丰富,且同动脉分叉关系密切,需鉴别动脉体瘤、颈静脉球瘤,建议手术切除,因位置较深,充分告知患者经颌下入路有断离下颌骨可能。评估无明显禁忌证后在全麻下行右侧咽旁肿瘤切除+右侧颅底肿瘤切除+部分腮腺切除术+气管切开术。术中见:右侧咽旁肿瘤约3.0 cm×4.0 cm,质韧,边界欠清楚,形态欠规则,活动度差,向上部分侵入颅底,外侧黏连胸锁乳突肌,内侧向深面黏连颈内静脉,表面被覆血管网并黏连周围组织,肿瘤根部汇入迷走神经,初步考虑迷走神经来源肿瘤。术中予以离断迷走神经,并行预防性气管切开(图2~4)。术中病理示:梭形细胞肿瘤。术后予以抗炎等治疗。免疫组织化学示:S100(+),CgA(+),syn(+),CD56(+),NSE(+),CEA(-),GATA3(灶状阳性),CK7(-),CD34(+),Ki-67(约3%+),CD17(-),P63(-)。出院后常规病理示:副神经节瘤(图5)。患者1周后回院拔除气管套管,截至2019年11月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8.
颏部位于颜面部最低点,发生恶性肿瘤较为罕见,通常在发生外伤等诱因生物学环境改变可诱发,此部位恶性肿瘤外科切除后需行皮瓣修复,不仅在功能上而且在美观上起到至关重要作用,因此对于此部位恶性肿瘤多次手术后患者换药方式、口腔护理模式、病人心理等护理需个体化,本文总结2021年我科收治的1例颏部浸润性癌根治术后多次皮瓣修复术后患者,以期探索颏部特殊部位术后护理模式。  相似文献   
9.
正肝母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肝脏恶性肿瘤,以儿童常见,占所有儿童恶性肿瘤的0.8%~2.0%,是继神经母细胞瘤和肾母细胞瘤之后位列第三的儿童实体腹腔恶性肿瘤[1]。其中90%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尤以婴幼儿多发,且近年呈增长趋势[2]。肝母细胞瘤预后相对较好,早期可切除的患者无瘤生存率可超过90%[3-4]。1病例资料患儿男性,5岁,因"发现上腹部包块1个月"入本院。入  相似文献   
10.
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需要保留面神经等重要结构,尤其在功能性外科,对于功能美观的要求更是逐步提高,这同手术操作精细化、颜面部美观切口密不可分。达芬奇机器人系统具备自由活动的机械臂、3D立体的可视化成像、精准可控的操作,与兼具美观的耳后发际线入路相结合,可探索出新形势下腮腺良性肿瘤达芬奇机器人切除新方式,2023年7月7日四川省肿瘤医院甲状腺口腔颌面外科完成1例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耳后发际线切口入路腮腺良性肿瘤切除(科技查新报告编号:2023422),患者术后无面瘫等表现,出院后随访2周切口愈合良好,无涎瘘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