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急性脑出血的CT定位及介入性治疗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相似文献   
2.
肿瘤坏死因子对各型脑膜炎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肿瘤坏死因子对各型脑膜炎的诊断价值闫少琴孔凡元刘菊年潘月英杨芝红张建荣张瑛肿瘤坏死因子(TNF)在感染性疾病中的病理生理作用引起了众多学者的注意。我院对88例各种不同病因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TNF的含量进行了测定,观察其含量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时的...  相似文献   
3.
分析325例小脑出血的原因,60%发病前有明确的高血压中,CT检查可及早确诊本病;对该病的治疗是采取手术方式还是保守治疗,应依据血肿量、部位、脑干脑室受压情况及意识状态而定。  相似文献   
4.
CT定位抽吸术治疗脑出血效果观察(附64例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CT定位下抽吸术治疗和内科保守治疗脑出血各64例的效果进行了观察及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病情属轻型者病死率及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病情属中、重者抽吸组总有效率均高于保守组(P值分别<0.05,0.01)。两组病死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抽吸组有降低趋势。抽吸术改变了血肿量与病死率正相关的传统观念,超早期抽吸术是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分析急性及脑出血的CT定位及介入治疗与单纯内科保守治疗的不同方法找出急性脑出血的较佳治疗方案。材料与方法:选急性脑出血介入治疗和单纯药物治疗各96例,对疗效进行了观察及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病情轻型者病死率及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显示病情属中、重者介入治疗的有效率均高于保守治疗。结论:超早期介入治疗是降低病互率,减少病残率,提高生存质量的关键。总病死率介入治疗组明显的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6.
急性脑出血的CT定位及介入性治疗的探讨(附96例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CT定位的介入性血肿抽吸术,具有定位准确、损伤轻微、操作简便、清除积血彻底等特点,是目前治疗急性脑出血的最佳方法之一。本文选取96例介入治疗病人(介疗组)及同等量单纯药物治疗病人(保疗组),进行疗效观察及回顾性对比分析。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①介疗组:男54例,女42例;年龄36~81岁,平均561±115岁。入院时意识状态分别为:清醒18例,嗜睡35例,浅昏迷21例,中昏迷15例,深昏迷7例。全部病例在入院当时至24小时以内行CT扫描,根据诸径线测量,计算血肿量(毫升=1/2…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 ,对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客观评价。方法 :选择 3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降纤酶组和对照组。降纤酶的剂量为首次 1 5 U,以后隔日静脉滴注 5 U,共用 5次 ,在发病 1 2 h内开始治疗。对照组按同样方式给予安慰剂。评定的终点指标包括脑卒中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Barthel指数、药物副作用、血浆纤维蛋白原 ( FIB)水平、凝血酶原时间 ( PT)和凝血酶原活动度 ( PA)、肝肾功能。结果 :治疗后 1 4d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3个月时 Barthel指数评分 ,降纤酶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两组疗效相比降纤酶组优于对照组 ,总有效率分别为86.7%及 46.7%。与对照组比较 ,降纤酶组治疗后血浆 FIB水平明显下降 ,没有增加出血事件及其它副作用的发生。治疗后 PT延长和 PA降低也比对照组明显。两组 GPT和 BUN用药后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国产降纤酶能显著降低血浆 FIB,对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 ,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