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5篇
中国医学   2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摘要 目的:探讨采用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 Disability and Health, ICF)限定值频数分析法研究社区失能者功能障碍等级在性别和年龄方面的差异。 方法:2019年5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对厦门市翔安区共508例肢体失能者采集基于ICF康复组合(ICF-RS)30条设计的普查问卷。应用ICF原始限定值(0—4)通过频数占比换算、χ2检验与多分类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统计分析数据。 结果:所有对象(12—95岁)及40—59岁组ICF-RS总体维度异常功能障碍频数占比女性高于男性;总人群组能量和驱动能力、情感等6项ICF-RS,以及在40—59岁组步行,利用交通等3项ICF-RS功能等级障碍中,女性的功能障碍也显著高于男性(P<0.05);多分类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同样证明了年龄和性别为ICF-RS多个类目功能障碍的主要影响因素。小提琴可视化图3个维度之间观察表明,社会参与维度的异常功能障碍分布最多。 结论:频数分析法有利于临床研究不同维度的ICF-RS功能等级障碍。应更加关注老年人及社区女性失能者,尤其是40—59岁女性的步行、利用交通等功能。临床康复需要更加关注失能者的社会参与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析针刺放血法对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海马齿状回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免疫阳性细胞及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实验组,以蔗糖水实验及旷野实验(OFT)、免疫组化法和荧光定量PCR(Realtime-PCR)法分别检测大鼠行为、海马齿状回SDF-1免疫阳性细胞及其BDNF 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行为学评分显著下降(P<0.01),海马齿状回SDF-1免疫阳性细胞及其BDNF mRNA呈低度表达,实验组则均所改善。结论针刺放血法抗抑郁治疗的效果确切,可能的机制之一是通过海马齿状回SDF-1免疫阳性细胞促使其海马苔藓纤维轴突的出芽,调控BDNF的表达,激活脑内信号转导通路实现。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 探讨针刺太冲穴治疗抑郁症的机制及肝经与额叶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在针灸处方中,腧穴的配伍既有协同作用,也可能对应存在拮抗效应.本文结合相关文献,从协同作用和拮抗效应两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以期对腧穴配伍效率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指导临床和科研实践.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热敏灸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灸组和对照组各30例.热敏灸组给予热敏灸及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1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末、6周末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巴塞尔指数(BI)、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进行评分,随访3、6个月末观察病死/残疾率、复发率,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 热敏灸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83.33%,热敏灸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4周、6周,两组患者FMA、BI、SS-QO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6周热敏灸组FMA、BI评分较治疗后4周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SS-QOL评分较治疗后4周明显升高(P<0.05),热敏灸组FMA、BI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热敏灸能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热敏灸配合常规药物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双侧KOA患者在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按热敏灸操作步骤区分热敏灸组(治疗组)和常规艾灸组(对照组),每组30例,以双侧犊鼻、阳陵泉、鹤顶6穴为施灸部位,每穴灸疗时间大约15 min,每日1次,连续6 d为1个小疗程,小疗程间隔1 d,总疗程为4个小疗程。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表评价总疗程前后的临床疗效,比较2组患者在总治疗前后关节疼痛、膝关节肿胀、膝关节日常活动能力评分及血清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以不良反应指标的分级评定方法来评价其配合药物的安全性。结果 2组患者在总疗程后关节疼痛、膝关节肿胀、膝关节日常活动能力评分及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1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但治疗组以上各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为66.7%,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且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少(P0.05)。结论热敏灸配合药物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优于常规艾灸疗法,临床疗效确切,无创无毒副作用,且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刀干预对颈椎病兔软骨终板整合素β1-FAK力学信号通路相关因子整合素β1、磷酸化黏着斑激酶(p-FAK)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刀在延缓椎间盘退变恢复颈椎力学平衡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新西兰雄性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及针刀组,每组10只,空白组不做干预处理,其余建立颈椎病动物模型,持续12周。造模成功后电针组于兔颈肌两侧"天柱""颈百劳""大杼"穴处行毫针干预,隔天治疗1次,每周3次,共3周;针刀组于兔颈肌硬结、条索以及棘突等处行针刀干预,每周1次,共3次。干预结束后1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椎间盘软骨终板整合素β1、p-FAK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椎间盘软骨终板整合素β1、p-FAK的蛋白含量。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软骨终板整合素β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软骨终板p-FAK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软骨终板整合素β1、p-FAK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针刀组软骨终板整合素β1、p-FAK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与电针组相比,针刀组软骨终板p-FAK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针刀干预可调节软骨终板整合素β1、p-FAK mRNA和蛋白表达,这可能是针刀减缓椎间盘退变,重建颈椎力学平衡,治疗颈椎病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头针联合体针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10例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针刺组接受针刺头穴顶颞前斜线、内关、极泉、三阴交、委中等穴位及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每日治疗1次,5d1个疗程,连续4个疗程;对照组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评定法(FMA),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随访期3、6个月末病死/残疾率及复发率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治疗后FMA、NIHS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改善(P<0.01),治疗后针刺组FMA、NIHS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随访期3、6个月末病死/残疾率及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联合体针可明显改善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