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61篇
  免费   210篇
  国内免费   154篇
耳鼻咽喉   46篇
儿科学   17篇
妇产科学   17篇
基础医学   161篇
口腔科学   26篇
临床医学   533篇
内科学   237篇
皮肤病学   18篇
神经病学   83篇
特种医学   197篇
外科学   332篇
综合类   1107篇
预防医学   381篇
眼科学   38篇
药学   451篇
  4篇
中国医学   497篇
肿瘤学   80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97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98篇
  2018年   122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98篇
  2014年   169篇
  2013年   194篇
  2012年   202篇
  2011年   212篇
  2010年   253篇
  2009年   194篇
  2008年   233篇
  2007年   200篇
  2006年   195篇
  2005年   177篇
  2004年   142篇
  2003年   144篇
  2002年   145篇
  2001年   118篇
  2000年   116篇
  1999年   96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82篇
  1996年   75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1964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摘要】 目的 评估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与胸段硬膜外阻滞治疗胸廓切开术后急性疼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该研究在2017年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进行全身麻醉下计划进行胸廓切开术的61例患者被随机分配两组,前锯肌阻滞组32例,胸段硬膜外阻滞组29例。前锯肌阻滞组患者在术后气管导管拔除前进行超声引导下前锯肌浅层肌间隙注射0.25%左旋布比卡因30 mL,而后在肌间隙泵注0.125%左旋布比卡因5 mL / h;胸段硬膜外阻滞组通过术前清醒状态置入胸段硬膜外导管,在术后气管导管拔除前在导管内推注0.25%左布比卡因15 mL,随后泵注的0.125%左旋布比卡因5 mL/h。在术后24 h内记录患者平均动脉压和VAS疼痛评分以及使用吗啡的剂量。 结果 前锯肌阻滞组术前与术后相比,患者平均动脉血压没有显著变化(P = 0.147),而胸段硬膜外阻滞组则显著下降(P = 0.002);两组的VAS评分以及消耗吗啡的总剂量没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结论 前锯肌平面阻滞相对于胸段硬膜外阻滞是治疗急性胸廓切开术后疼痛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深圳市宝安区梅毒血清固定的妊娠期孕妇的状况进行筛查及了解规范性治疗对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深圳市宝安区医疗单位进行免费梅毒保健筛查的妊娠期孕妇作为观察对象。对妊娠期梅毒患者的数量及梅毒血清固定的人数比例进行分析。梅毒血清固定孕妇,根据第一疗程、第二疗程同时驱梅用药患者作为治疗组,而两疗程没有同时进行药物治疗或两疗程均没有驱梅用药的患者作为未治疗组,选取同期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观察规范性治疗对妊娠结局和新生儿影响。结果 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深圳市宝安区梅毒筛查中,3年的梅毒确诊分别为204例、154例和195例;血清固定孕妇占比分别为5.39%、9.74%和3.07%;在血清固定组患者中不良结局妊娠上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梅毒血清固定患者中治疗组新生儿血清梅毒阳性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未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梅毒血清固定患者中采取药物治疗对于提高新生儿的存活率、降低新生儿血清感染率和不良疾病发生率上均具有较好帮助,值得在梅毒血清型固定妊娠妇女中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4.
胰腺损伤16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腺损伤临床少见,其具有合并伤多、术前误诊率、死亡率高、术后并发症多等特点。我院自1993年8月至2005年8月共收治胰腺损伤16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肝撞击伤后腹腔镜CO2气腹状态下胃血流量的变化及胃粘膜组织病理学变化。方法 建立肝撞击伤动物模型,按从股动脉抽血量的不同(6、12ml/kg)以及CO2气腹压力的不同(5、10、15mmHg),将45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6组(Ⅰ~Ⅵ)。采用彩色微球法检测气腹前、气腹30分钟、气腹2小时以及撤去气腹后30分钟共4个时相点的胃血流量的变化,并在实验结束后取胃黏膜作病理检查。结果当失血达6ml/kg、CO2气腹压力达5mmHg,气腹2小时以及撤去气腹后30分钟的胃血流量较气腹前呈明显下降;当失血达6ml/kg、CO2气腹压力达10mmHg、在气腹30分钟以及气腹2小时时胃血流量呈显著下降(P〈0.05),当撤去气腹后胃血流量逐渐恢复正常。当失血量达6ml/kg和12ml/kg,CO2气腹压力在10mmHg时,虽然气腹30分钟,胃血流量无显著下降(P〉0.05),但6ml/kg组胃血流量在气腹2小时时则显著下降(P〈0.05),撤去气腹后胃血流量逐渐恢复。而当失血达6ml/kg和12ml/kg,CO2气腹压力达15mmHg时,胃血流量在气腹30分钟时即显著下降(P〈0.05)。当失血量相同,在不同的CO2气腹压力下,胃血流量在气腹30分钟时均无显著差别(P〉0.05)。本组胃组织病理学显示,胃缺血后胃黏膜间质呈现明显水肿,并伴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结论肝撞击伤后,在CO2气腹状态下胃血流量的变化受失血量、气腹压力以及气腹持续时间3因素的影响较大。胃血流量减少均导致各组胃黏膜的病理学改变。  相似文献   
6.
面部创伤性文身34例分析南通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口腔科邢元龙顾晓林面部创伤性文身(traumatictatoos)是指外伤后细微的异物颗粒埋于真皮内所形成的永久性色素斑,它程度不同地影响患者的面容。1临床资料自1988年12月至1996年12月间,作者...  相似文献   
7.
目前,在甲状腺病的诊断中,血清甲状腺激素抗甲状腺抗体,高敏度促甲状腺激素测定和影像学检查已取代了传统的基础代谢率,血清蛋白结合碘和甲状腺摄碘试验。从而使甲状腺病的早期诊断显著提高。本文先回顾传统检查法的应用价值,然后对诊断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和探讨新生儿出生信息的分布态势及规律。方法:对本院2006年1~6月间所有新生儿出生信息进行样本分析。结果:半年间分娩的新生儿共1075例,其中死亡19例,双胞胎15例,以1028例单胎活产新生儿的出生体重、胎龄及产妇年龄作为研究样本进行分析,统计数据与传统意义上的正常胎龄和新生儿体重基本相符,胎龄、体重均值均有所提高。结论:孕产妇的健康状况和新生儿的体质均有所改善,随胎龄的增加,新生儿出生体重亦随之增加,并且,目前新生儿的整体统计体重要大于现有的临床指标,因此,应对现有的临床指标进行适当调整,重新确定低出生体重儿和巨大儿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9.
送线直针自发明以来,使小儿疝手术操作更加方便.笔者在数年的腹腔镜手术实践中,摸索并总结出了送线直针的其他用途,使手术节省了钛夹的用量、减少了戳孔的数量,并达到了同样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