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4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4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早期应用辛伐他汀后C反应蛋白和血脂的变化。方法 7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无服用任何调脂药物,34例)和治疗组(辛伐他汀10mg/d ,36例) ,测定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和血脂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5d后C反应蛋白水平下降35 % ,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 <0 . 0 5 ) ;治疗4周后TC、LDL C分别下降30 %、4 0 % ,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而且随访期间治疗组的心肌梗死发生率、再住院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予以辛伐他汀治疗是可行及有效的,可明显降低血脂和血浆炎症因子的水平,可能有利于动脉粥样斑块的稳定。  相似文献   
2.
CRT-D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可以显著改善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而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可以有效预防心脏性猝死.具有CRT和ICD功能的CRT-D已开始应用于临床.本文初步总结CRT-D的临床应用.方法 4例药物治疗无效的CHF患者,合并左束支阻滞、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增大,而且既往有室性心动过速病史.其中扩张性心肌病3例,缺血性心肌病1例.接受组织多普勒检查证实存在心脏运动不同步后,接受了CRT-D治疗.结果 4例患者均成功植入CRT-D.左心室起搏导线植入到心脏后静脉3例,心脏侧后静脉1例.术中测试除颤能量≤20 J,无并发症发生.术后1周左心室射血分数从0.34增加至0.42。结论 CRT-D植入技术难度大,风险高,但其安全性肯定.鉴于其显著疗效,建议同时满足CRT和ICD适应证的患者应该接受CRT-D治疗.  相似文献   
3.
卡介苗是唯一应用于临床的结核病疫苗,但是其对成人结核病的保护效果仍存在不确定性。重组蛋白亚单位疫苗可提供长期的免疫保护效果,且成分明确、安全性好,因而具有较好的应用开发前景。作者对结核病重组蛋白亚单位疫苗的组分(结核分枝杆菌保护性抗原和免疫佐剂)、临床研究现况、应用策略及研究所面临的挑战等方面的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安装心脏植入型电子装置的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发生严重房室阻滞(AVB)的影响因素。方法:连续收集2002年11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心律失常中心安装心脏植入型电子装置且出院诊断为HCM的患者126例,男性71例,女性55例,平均年龄(57.02±14.93)岁。根据是否有高度及以上AVB,将患者分为严重AVB组(28例)和非严重AVB组(98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血清学检查、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指标,应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HCM患者发生严重AVB的影响因素。结果:126例患者中,103例植入起搏器,22例安装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1例进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非严重AVB组患者年龄(58.0±13.2)岁,女性45例(45.9%);严重AVB患者年龄(53.5±19.8)岁,女性10例(35.7%)。非严重AVB组与严重AVB组比较,心房颤动比例、静息左心室流出道压差峰值、β受体阻滞剂及钙拮抗剂使用率显著升高,而糖尿病比例显著降低、QRS时限明显缩短(P均<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示糖尿病(OR=5.023,95%CI:1.452~17.382,P=0.011)是HCM患者发生严重AVB的影响因素。结论:在安装心脏植入型电子装置的HCM患者中,糖尿病是发生严重AVB的显著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真实世界中常规起搏器升级为心脏再同步治疗(CRT)的临床疗效,探讨影响CRT升级疗效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2008年5月至2020年2月常规起搏器升级为CRT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起搏器诱导性心肌病(PICM)组和非PICM组,CRT升级术后进行随访,分析CRT升级的临床疗效及其...  相似文献   
6.
2004年12月2日,抚顺市乙烯高中高一学生王某在参加学校组织的体育活动时突然倒地,紧急送往医院,心电图显示“心室颤动(室颤)”。虽经全力抢救,最终不治身亡。经有关部门鉴定,死因为“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那么什么是SCD呢?所谓SCD是指心脏原因的自然死亡,在症状出现后1小时内突然意识丧失,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患病年限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的特点。方法:2002-06/2004-02河北工程学院附属医院心脏中心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122例。符合标准的冠心病患者92例,其中非糖尿病患者42例(非糖尿病组),患2型糖尿病5年患者22例(糖尿病5年组);患2型糖尿病>5年患者28例(糖尿病>5年组)。分析比较3组之间的临床资料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结果:糖尿病5年组病变血管数量分布上以及病变程度、形态与无糖尿病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糖尿病>5年组患者冠状动脉发生单支病变、局限性病变、3支病变以及弥漫病变、闭塞病变犤4例(14%),12例(43%),2例(7%),9例(32%),8例(29%)犦情况与无糖尿病组犤14例(33%),10例(24%),9例(21%),9例(21%),7例(17%)犦,糖尿病5年组犤8例(36%),5例(23%),5例(23%),5例(23%),4例(18%)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7.53~13.99,P<0.05~0.01)。结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受累程度随糖尿病患病年限增加而加重,是冠心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中国药典》2020年版、《欧洲药典》10.0版(EP10.0)、《美国药典》43版(USP 43)中盐酸林可霉素含量及有关物质检测方法进行分析比较,通过试验考察不同国家药典检测盐酸林可霉素含量及有关物质结果的差异,为我国盐酸林可霉素质量标准的修订和完善提供参考。方法:比较《中国药典》2020年版、EP10.0、USP 43三种药典中盐酸林可霉素含量及有关物质检测过程中色谱条件(色谱柱、流动相、波长、进样体积、流速)、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限度标准方面的差异。结果:《中国药典》2020年版方法中色谱柱使用较常用的C18柱,柱子耐用性好但对杂质检测灵敏度低;EP 10.0方法对杂质的控制更全面,不仅对单杂、总杂进行控制还对三个特定杂质进行了控制,而USP 43没有对该品种的有关物质控制进行规定。3种不同药典测得盐酸林可霉素的含量由于以不同的成分计而结果不同。结论:中、美、欧三种药典中关于盐酸林可霉素含量测定的色谱条件差异不大,但EP 10.0中对盐酸林可霉素杂质的控制更加完善,可为《中国药典》盐酸林可霉素标准修订和完善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是心脏性猝死的主要直接原因.而大部分患者先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继而蜕变为心室颤动(室颤).研究表明,抗心动过速起搏(ATP)可有效终止室速.本文观察了172例植人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的患者应用ATP终止室速的效果.方法172例植入ICD的患者,男性137例,女性35例,平均年龄52.8岁.103例患者术前有阿-斯综合征发作史,其中75例有电击除颤史.137例术前记录到室速或室颤心电图.植入ICD患者定期随访,随访时应用体外程控仪调出ICD储存记录,分析ICD治疗中ATP治疗室速的效果.结果在平均随访37个月中,ICD共记录室速l 789阵.其中,316阵为短阵室速,在ICD治疗前自行终止;1 473阵室速接受了ICD有效治疗.其中ATP治疗成功981阵(成功率66.6%),余492阵室速由低能量转复终止.在981阵ATP治疗成功的事件中,ICD第一次发放ATP成功终止室速513阵(成功率52.3%).结论ICD抗室速起搏功能可有效终止大多数室速,对于植入ICD前有明确室速史的患者,ICD治疗应尽量先采用ATP治疗,以减少ICD放电,延长ICD使用寿命及避免电击时的痛苦,即所谓的"无痛性ICD治疗".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