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是一类少见的胰腺囊性肿瘤,以胰腺导管上皮细胞乳头状异常增生合并大量黏液产生为特点。IPMN根据累及胰管不同,可以分为主胰管型、分支胰管型及混合型,病理学上表现为腺瘤至浸润癌多种类型。根据细胞形态及表达黏蛋白不同,可以分为胃型、肠型、胰胆管型及嗜酸细胞型。笔者结合既往文献及团队实践经验,分析组织病理学分型在胰腺IPMN中的临床意义,旨在提高外科医师对胰腺IPMN不同组织病理学类型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目的 构建小鼠成纤维活化蛋白(FAP)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检测其在人胚肾细胞及小鼠体内的表达.方法 根据Gene Bank中mFAP基因(NM_007986)全序列设计聚合酶链反应(PCR)引物,获得其开放式阅读框(ORF).将目的基因片段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6/myc-His-B,转化并筛选.将重组质粒注射入小鼠尾静脉,在注射后1、3、5、7 d抽提小鼠腓肠肌组织的总RNA,检测FAP表达.结果 经过酶切鉴定、测序比对,确定所筛选的阳性克隆为pcDNA6-mFAP重组子,其可在真核细胞及小鼠体内正常表达,并产生相应蛋白质产物.在小鼠体内注射后第5天,重组子的基因(0.841±0.040)和蛋白表达量(85.380±4.425)%最高,和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成功构建FAP真核表达载体,为研究该基因产物的功能和进行疫苗抗肿瘤实验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构建表达黏蛋白1(MUC1)的小鼠胰腺癌细胞系panc02-MUC1。方法:体外以脂质体2000(Lipofectamine 2000)转染pcDNA3-MUC1质粒到小鼠胰腺癌细胞系panc02中,并以空载质粒pcDNA3转染细胞为对照。转染细胞再经G418压力筛选单克隆细胞株,并接种于小鼠皮下进行成瘤实验。结果:单克隆细胞株panc02-MUC1经Western blot检测可见MUC1表达;细胞免疫荧光检测可见细胞膜上有MUC1表达。动物接种实验证实该细胞可在正常小鼠皮下成瘤,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可见该细胞系在C57BL/6小鼠皮下接种胰腺癌模型中可表达MUC1。结论:构建的胰腺癌细胞系为可表达MUC1的单克隆细胞系,且该细胞系可在正常C57BL/6小鼠中成瘤。  相似文献   
4.
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fibroblast activation protein,FAP)是肿瘤基质中成纤维细胞合成的Ⅱ型膜抗原,仅在恶性上皮肿瘤间质中表达[1].本研究旨在验证构建的FAP核酸疫苗能否增强小鼠免疫系统对肿瘤间质内FAP表达阳性成纤维细胞的免疫杀伤作用,从而对胰腺癌的生长和转移起到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所构建的新型胰腺癌MUC1 DNA疫苗的免疫原性.方法 采用三种优化策略共构建4个重组质粒,接种免疫C57BL/6J (H 2b)雌性小鼠.每2周加强免疫一次,共免疫3次.每次免疫前及处死小鼠前检测抗体和细胞因子.最后一次免疫结束后2周取脾,体外经VNTR合成肽刺激培养后进行杀伤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杀伤功能分析.结果 pIRES2-EGFP3VNTR组、pIRES2-EGFP-3VNTR-CI-144组、pIRES2-EGFP-3VNTR-mIL-18组、pIRES2-EGFP-3VNTR-CI-144-mIL-18组的CTL特异杀伤率显著高于空载体对照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三重优化构建的质粒pIRES2-EGFP-3VNTR-mIL-18的CTL特异性杀伤率高于双重优化构建和单重优化构建的质粒.各优化构建质粒组的抗MUC1抗体OD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优化构建质粒组的外周血IFN-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以含有IL-18优化策略的两组为高(P<0.05).结论 所构建的优化重组质粒免疫小鼠后均可诱发抗原特异的CTL应答和抗体应答.C1-144和IL-18可增强疫苗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RNA干扰技术沉默小鼠胰腺癌相关成纤维细胞的成纤维活化蛋白(FAP)表达,观察其对小鼠原代胰腺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构建靶向小鼠FAP基因的重组表达质粒siFAP及对照质粒siMOCK,分别转染小鼠原代胰腺癌相关成纤维细胞mPCa-FCs-1212,采用定量RT-PCR法及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转染细胞的FAP mRNA及蛋白表达.将该细胞与小鼠原代胰腺癌细胞mPCa-1212按1∶1的比例共培养,应用MTT比色法检测mPCa-1212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应用Annexin V-FTTC/PI染色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转染重组质粒siFAP的mPCa-FCs-1212细胞的FAP mRNA及蛋白表达较转染对照质粒siMOCK的细胞的表达明显下调[0.584±0.029比1.052±0.281,P=0.0213;(27.18±3.23)%比(61.58±4.72)%,P=0.0317].转染siFAP和转染siMOCK的mPCa-FCs-1212分别与mPCa-1212细胞共培养3d后,mPCa-1212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23.02±3.32)%和(1.11±0.23)%;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2.31±5.34)%和(7.38±2.09)%,两组细胞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沉默FAP基因的mPCa-FCs-1212在体外可有效抑制mPCa-1212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可能是一种潜在的基因治疗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胰腺切除术后腹腔感染的菌谱、药敏状况,探讨其有效治疗措施。方法在2005年11月至2006年7月间前瞻性收集42例胰腺切除术后病人腹腔内引流液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记录病人术后相应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治疗措施和腹腔引流管状况。结果腹腔内引流液普通细菌培养阳性者占40.5%,以G^+菌为主,且往往呈现多药耐药。术后未发生腹腔感染者和发生腹腔感染者两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6.1d和22.8d(P〈0.01),腹腔引流管平均留置时间分别为16.8d和35.8d(P〈0.01)。术后合并腹腔感染需抗生素治疗组和单纯通畅引流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及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腺切除术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腹腔感染细菌主要为G^+菌,发生腹腔感染的治疗以通畅引流为主。  相似文献   
8.
实体肿瘤研究中段德宇等也发现硫化砷可有效诱导骨肉瘤细胞凋亡。本研究旨在探讨硫化砷对胰腺癌细胞系的体外效应及其机制并与As2O3比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人类胰腺癌中SOCS—1基因是否由于异常甲基化而表达抑制;查询此现象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采集25例胰腺导管腺癌病人的肿瘤标本及5例对应的正常胰腺组织,运用甲基化特异性PCR反应研究胰腺癌组织中SOCS—1基因CpG岛甲基化状态,同时运用实时定量PCR分析SOCS—1基因的表达。结果:25例胰腺导管腺癌病人中有9例(36%)SOCS—1基因呈CpG岛甲基化,而正常组织则无SOCS—1基因CpG岛甲基化;SOCS—1基因CpG岛甲基化组的SOCS—1基因表达量与无SOCS—1基因CpG岛甲基化组相比,其基因相对表达量明显减少(P〈0.05),证明SOCS—1基因CpG岛甲基化可以抑制SOCS—1基因表达。与病人临床病理特征相结合比较.发现SOCS—1基因CpG岛甲基化与年龄、性别、肿瘤体积、肿瘤分化程度及TNM分期等因素无关。结论:在胰腺导管腺癌中存在SOCS—1基因CpG岛甲基化,且由于CpG岛甲基化而促使基因表达抑制。SOCS—1基因CDG岛甲基化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胰腺神经内分泌癌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胰腺神经内分泌癌(NETs)非常罕见,在所有胰腺肿瘤中的比例不足5%。复习我院近20年的胰腺癌诊治临床资料,属于此类疾病者仅3例。传统认为胰腺NETs起源于胰腺胰岛细胞,而现在认为起源于具有多极分化能力的胰腺导管细胞。胰腺NETs与机体其他部位的神经内分泌癌具有相类似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