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8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组病因未明、发病机制亦不明确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近几十年的研究结果认为,其发病是环境、易感基因和肠道微生态3个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且这些要素使IBD成为一种适合研究宿主与肠道微生物相互作用的高优先平台。最近,肠道菌群的图谱分析将IBD的发病机制与菌群各组成部分特征的改变相联系,进一步支持"肠道微生物和宿主相互作用的改变能形成IBD"这一观点。该文回顾性分析有关IBD患者体内微生物的研究文献,综述肠道微生态失衡对IBD的多方面影响,以动物模型和临床验证资料阐述不同的治疗方法改善肠道微生态变化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中国健康成年志愿者中评价单次皮下注射重组人胰高血糖素类多肽-1(7-36)[rhGLP-1(7-36)]的安全性、耐受性。方法:根据GCP设计试验方案,并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受试者须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选择42名18~50岁健康成人,将受试者随机分至0.10~0.45mg7个剂量组,每组6名,男女各半,分别接受单次皮下注射rhGLP-1(7-36),进行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考察药物耐受性。结果:单次皮下注射rhGLP-1(7-36)耐受性试验中,各组受试者各项指标测定值均在正常范围内,条件均衡,具较好可比性。因剂量至0.30mg时,不良事件(恶心、呕吐)在该组发生率超过50%,故于该剂量组试验完成后终止了下一剂量组试验,仅有4个剂量组共24名健康受试者完成了本试验。24例受试者完成的4个剂量组耐受性试验中,给药后实验室检查未见有临床意义的改变。试验中出现10例(共15例次)可能与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如头晕、恶心、呕吐等,但均可耐受,且为一过性反应,于给药后1h内自行消失。其中,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0.25、0.30mg组(共7例12例次),而低剂量组(0.10、0.20mg)仅有3例发生轻度不良反应。15例次不良反应中,头晕、恶心有10例次,呕吐有5例次;整个试验过程未见严重不良事件。结论:24名中国健康成年受试者分别单次皮下注射rhGLP-1(7-36),最大剂量至0.20mg,比较安全、耐受性较好,为最大耐受剂量。而单次给药剂量至0.25mg或0.30mg则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最大耐受剂量为0.20mg。建议单次用药剂量不宜超过0.20mg。在Ⅱ期临床试验中需严密观察恶心、呕吐这些与药物可能有关的不良反应及其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3.
紫杉醇治疗小细胞肺癌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系统评价紫杉醇在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MEDLINE、EMbase、CBM、CNKI和VIP等电子数据库,检索时间截至2007年。纳入含紫杉醇治疗小细胞肺癌的对照研究。由2名评价者独立评价并交叉核对纳入研究质量,对同质研究采用RevMan 4.2.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个对照研究,1675例小细胞肺癌患者,5个研究报道采用了随机方法,9个研究均未详细报道是否采用盲法。Meta分析结果表明,PET方案(紫杉醇十顺铂+足叶乙甙)与EP方案(顺铂十足叶乙甙)的反应率相似[OR=1.35,95%CI(0.98,1.85)],PET方案化疗后重度血小板下降[OR=I.68,95%CI(1.12,2.52)]和致死性毒性[OR=4.00,95%CI(1.77,9.04)]高于EP方案,而化疗后重度白细胞下降低于EP方案[OR0.50,95%CI(0.37,0.68)]。所有研究共报道了54例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在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治疗中,紫杉醇与卡铂、足叶乙甙合用可提高无进展生存期,但与EP方案合用并不能提高长期生存率且增加了毒性,紫杉醇作为二线用药有一定疗效。由于本系统评价纳入的研究数量较少,存在偏移的高度可能,影响了结果的论证强度,期待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以提供高质量的证据。  相似文献   
4.
患过卒中的病人发生继发性并发症的危险性很大。根据卒中康复老年医学小组的报告 ,卒中病人跌跤的发生率相当高(15 . 9‰ /d)。该研究旨在调查跌跤的发生率 ,确定卒中后跌跤的危险因素 ,并评估损伤定位与跌跤的关系。研究对象是 1992年~ 1996年卒中病房 (strokeunit)跟踪调查的 2 93例缺血性或出血性卒中病人。向病人或其亲属寄发标准化答卷获取跌跤的信息 ,内容包括跌跤的次数、病人的心理状况及功能状况。在下列情况下 ,病人失去平衡而跌跤 :从仰卧到站立、行进间、变换体位、下楼梯和无任何意识改变时。问卷中要求病人填写M…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type 2 sodium glucose co-transporters,SGLT2)抑制剂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糖尿病药物成为研究热点。SGLT2在肾近端小管葡萄糖重吸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抑制肾脏SGLT2可以促进Ⅱ型糖尿病人尿糖的排泄,使其血糖恢复正常而不会有低血糖的风险。临床实验表明,SGLT2抑制剂对Ⅱ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明显,且具有降低体重、无低血糖风险等优点,目前,许多SGLT2抑制剂已经进入临床评价后期。  相似文献   
6.
黄酮类化合物的药动学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多酚化合物,是植物在长期自然选择过程中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广泛存在于植物的各个部位。由于黄酮类化合物特殊的化学结构,使其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如抗氧化、调脂等作用,研发该类药物对防治疾病、维护健康有积极意义。本文从黄酮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药动学特点、药理作用及机制等方面对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黄酮类化合物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大蒜素为大蒜中的主要抗菌活性成分,本文复习了近年来大蒜素在抗菌活性方面的研究报告,重点介绍了大蒜素及其各种衍生物的结构和作用机制,以及大蒜素在抗细菌、真菌、病毒及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方面的最新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8.
防耐药突变体选择浓度和耐药突变选择窗理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阐述防耐药突变体选择浓度和耐药突变选择窗理论的最新研究进展。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归纳。结果与结论:体外MPC测定、体外药效学研究、动物感染模型、人体内研究验证了MSW理论,防耐药突变体选择浓度和耐药突变选择窗理论为评价细菌耐药新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抗体是生物体内应对外来物质入侵时产生的主要保护物质,是保护生物体的重要分子。对抗体的Fc段进行改造可有效延长抗体的半衰期,大大减少给药剂量;Fc段介导的抗体效应子的功能也可以根据疾病特殊性进行上调或下调,实现治疗效果最大化。同时,仅有Fc片段的抗体,也可具备结合抗原的能力,通过缩小抗体分子的大小,可大大减少抗体分子量大的限制,为抗体药物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方向。此外,除抗肿瘤作用外,抗体分子在抗感染领域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抗感染中和抗体Fc区进行工程改造,可有效促进保护性的细胞免疫效应,增强抗病毒活性并延长半衰期。本文总结了抗体Fc结构域的功能特性及优化策略,并介绍Fc结构域优化改造所介导的生物学效应及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