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周围性舌下神经麻痹的临床诊治率较低,相当一部分患者未能得到及时而正确的康复治疗。本文旨在报道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致周围性舌下神经麻痹的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3月1日,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康复医学科收入1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致周围性舌下神经麻痹患者,对该患者进行包括舌肌运动训练、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和远红外线治疗在内的为期15 d的综合康复治疗及口服神经营养药物治疗。回顾性分析诊治过程,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接受综合康复治疗15 d后,舌肌较治疗前灵活,构音较治疗前清晰,吞咽时对食团的控制能力和搅拌能力均得到改善;伸舌虽然仍略向右偏斜,但舌正中沟与正中线的夹角较治疗前减少17.5°;右侧舌体表面皱褶减少,舌体饱满红润;舌尖向上可触及上嘴唇;向左舔嘴角时费力程度减轻;向右伸舌时颈部肌肉张力明显降低;向口腔内部卷曲舌尖可触及软腭边缘。康复治疗效果令人满意。结论:周围性舌下神经麻痹的康复治疗方法鲜见报道。在口服神经营养药物的基础上,同时应用舌肌运动训练、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和远红外线治疗在内的康复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舌肌运动功能和舌肌萎缩程度,成为改善周围性舌下神经麻痹的安全而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3.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的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Disability and Health,ICF)是WHO颁布的关于功能、残疾和健康状态的分类系统[1],是WHO分类家族中的两本字典中的一本,是全世界不同学科和领域对有关健康和健康情况进行交流的一个中性平台[2],体现了生物-心理-社会模式[3]。在康复过程中,康复人员需聚焦功能,从结构和功能、活动和参与三个层面,结合疾病的病理和性质,功能障碍的表现和特征,以及社会背景和心理变化,进行全面分析,制订出最佳康复方案加以实施,最终提高功能。目前相关领域内正进行ICF概念及应用的全球推广[4]。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早期运动干预对脑梗死大鼠皮质脊髓束的影响。 方法 取雄性SD大鼠18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静息组、造模1 d后运动组(1D组)、造模1周后运动组(1W组),每组6只大鼠,3组大鼠均采用改良的Longa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1D组大鼠在造模1 d后开始运动训练,1W组大鼠在造模1周后开始运动训练,静息组大鼠则每天被置于静止的跑台静息30 min。3组大鼠均于造模1、4、8周后,采用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法(mNSS)评价的神经功能,核磁共振T2WI序列计算脑梗死体积比,扩散张量成像(DTI)序列检测双侧皮质脊髓束的各向异性分数比值(rFA),并通过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技术观察皮质脊髓束形态,最后分析rFA值与mNSS评分的相关性。 结果 造模1周后,1D组的mNSS评分显著低于1W组和静息组(P<0.05);造模4周后,1D组和1W组mNSS评分均显著低于静息组(P<0.05)。造模8周后,1D组mNSS评分显著低于1W组和静息组(P<0.05),且1W组mNSS评分也显著低于静息组(P<0.05)。造模1周和4周后,1D组的梗死体积比显著低于1W组和静息组(P<0.05)。造模4周后, 1W组梗死体积比显著低于静息组(P<0.05)。造模8周后,1D组和1W组的梗死体积比显著低于静息组的0.19±0.03(P<0.05)。造模1周后,1D组的rFA值显著低于静息组(P<0.05)。造模4周后,1D组和1W组的rFA值均显著高于静息组(P<0.05)。造模8周后,1D组rFA值显著高于1W组和静息组,同时1W组的rFA值高于静息的0.49±0.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TT显示,造模8周后,1D组大鼠的皮质脊髓束比1W组和静息组对称性更好。相关性分析显示,rFA与mNSS评分有较高的相关性(r=-0.707,P=0.001)。 结论 运动干预可以促进脑梗死大鼠皮质脊髓束重塑,改善神经功能,造模1 d后即开始早期运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5.
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结合文献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一套针刺治疗中枢性面瘫的方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早期康复临床路径联合康复方案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运动功能的影响,为脑卒中早期康复临床路径的优化和推广提供数据支持。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86例,随机分为临床路径组(n=143)和常规康复组(n=143)。临床路径组入组后进入脑卒中早期康复临床路径及相应的康复治疗方案,常规康复组采取一般康复治疗,不进入临床路径,对康复治疗内容及时间不做要求。分别于入组前和临床路径介入后第三周末(即出院时)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ugl-Meyer motor assessment scale,FMA)评估两组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和运动功能。结果:临床路径组康复治疗前后的MBI差值、MBI改善程度((MBI后-MBI前)(/100-MBI前)×100%)均显著高于常规康复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康复治疗前后FMA差值及FMA改善程度([FMA后-FMA前)/(100-FMA前)×100%]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临床路径结合规范化的康复方案能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4周间歇性低氧(IH)干预对心梗(MI)大鼠心功能及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2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Sham)、空白低氧组(Sham-IH)、心梗组(MI)和心梗低氧组(MI-IH)。低氧组放入低氧仓(模拟海拔5 000 m,氧浓度13%),每天4 h。对照组置于常氧环境中。干预4周后检测心肌AMPK表达,心梗面积比例,左心室射血分数和运动耐量。结果:同MI组比较,MI-IH组 (1) 心梗面积比例减少(P<0.001);(2) 左心室射血分数增加(P<0.001);(3) 运动耐量增加(P<0.001);(4) AMPK表达增加(P<0.05)。结论:4周间歇性低氧干预能提高心功能和运动耐量,可能与心肌AMPK表达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早期心脏康复对患者心肺耐力、情绪、住院日和出院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2017年4月至2018年10月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行CABG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常规护理组,各30例。两组均予以CABG常规护理,康复组术后第1天即行呼吸、运动训练,2次/日。结果:出院前康复组6分钟步行试验(6MWT)(P=0.018)、ICU住院时间(P=0.035)、离床时间(P=0.014)、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P<0.001)、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P=0.032)、住院日(P<0.001)及术后3个月健康调查简表(SF-36)中心理健康总评(P<0.001)优于常规护理组,心血管事件少于常规护理组。结论:早期心脏康复可改善CABG患者心肺耐力及情绪、缩短住院日,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综合康复训练结合醒脑开窍针法对偏瘫早期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50例2017年5月-2018年8月在本院治疗的偏瘫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和醒脑开窍针法治疗,治疗组除以上治疗外,还需给与综合康复训练,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实验数据。结果:经不同治疗方法治疗后,治疗组疗效优于治疗前,同时也优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综合运动康复训练结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急性脑卒中偏瘫,可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清除自由基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常规脱水、降颅压、控制血压等,治疗组用生理盐水250 ml+依达拉奉30 mg静脉滴注,2次/d,连续使用14 d;对照组用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2次/d,连续使用14d.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4 d进行神经功能缺失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第14天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程度[(7.5±5.4)分与(15.9±7.9)分,P<0.05]、ADL得分[(58.32±11.57)分与(43.73±12.48)分,P<0.05]和血清SOD[(157.25±21.81)mmol/L与(127.08±13.14)mmol/L,P<0.05]都得到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可以提高机体清除自由基能力,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