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腹腔镜技术在肝脏外科中应用日趋广泛,腹腔镜下肝切除术对腔镜技术具有较高要求,年轻医师需经历较长的学习曲线才能掌握并熟练运用。方法:本研究对肝脏外科具有三年以上工作经验、且无腹腔镜基础的年轻医师进行基于腹腔镜模拟器的训练,并评估技术改善情况。同时观察受训者独立开展腹腔镜下肝左外叶切除术的情况。结果:经过腹腔镜模拟器培训120 h后,受训者完成缝合打结所需时间较训练前显著缩短[受训对象A为(141.5±17.6) s vs(342.5±24.7) s;受训对象B为(127.5±3.5) s vs(319.5±43) s;受训对象C为(132.5±3.5) s vs(310±14.1) s]。自2016年3月至2018年9月,受训对象共独立完成93例腹腔镜下肝左外叶切除术,术中平均出血量为(61±42) mL,无中转病例,术中均未阻断第一肝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按照Clavien-Dindo分级)为23.6%,未出现围手术期死亡病例。中位手术时间为98 min,三位受训者达到中位手术时间所需要的病例数分别为10例、8例、23例。结论:腹腔镜模拟训练可有效提高肝脏外科腹腔镜操作者的熟练程度,能有效地缩短学习曲线,并顺利开展腹腔镜下肝左外叶切除术。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速,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在医学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已在影像学、病理诊断、疾病管理、药物研发、手术导航等诸多方面崭露头角。肝脏肿瘤是我国常见疾病,人工智能技术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前景广阔。本文概述了人工智能技术在肝脏肿瘤的影像学和病理诊断、预后判断、治疗方案选择、手术辅助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人工智能技术在肝脏肿瘤个体化、精准化诊治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摘 要] 目的 探讨微血管侵犯(MVI)在肝细胞癌(HCC)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患者中的临床价值,为复发患者的随访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根治性切除、且于术后5年内复发的661例HC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相关的临床病理因素,研究MVI对总体生存率及无瘤生存时间的影响。结果在纳入本研究的HCC复发患者中,MVI总的发生率为31.6%。MVI与患者首次切除术前AFP(P=0.013)水平、肿瘤分化程度(P<0.001)、肿瘤包膜(P<0.001)、肿瘤大小(P<0.001)及BCLC分级(P=0.025)相关;同时,MVI与复发患者是否再次手术切除显著相关(P=0.003)。MVI阳性组和阴性组复发患者切除术后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68.7%、28.9%、13.7%和77.0%、43.7%、20.3%,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2.3个月和30.5个月(P<0.001)。MVI阳性组和阴性组术后1、3、5 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38.8%、7.2%、0和49.3%、16.4%、0,中位无瘤生存时间分别为8个月和11.6个月(P<0.001)。复发后未再次手术切除的患者中,MVI阳性组和阴性组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63.7%、22.2%、8.9%和70.4%、33.1%、18.2%,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0.0个月和25.3个月,两组间整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而在复发后再切除的患者中,MVI阳性组和阴性组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6.8%、66.7%、41.5%和96.4%、74.9%、56%,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42.6个月和48.6个月,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248)。结论 与MVI阴性的复发患者相比,MVI阳性的患者复发时间短,总体生存率差,且再次接受手术的机会较少。但对能够接受再次手术治疗的MVI阳性患者,可以获得与阴性患者相似的生存率,手术在复发患者中仍具有较大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