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颅眶沟通肿瘤不多见,我院自1993-1999年共收治颅眶沟通肿瘤8例,报道如下。1 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3例,女5例,年龄18-59岁,平均41岁。患者的首发症状为视力减退,5例同时伴有眶区疼痛及头痛。视力0.1以下者2例,0.1-0.5者3例,0.6-1.0者2例,眼前手动1例。眼球突出5例,眼球活动障碍4例,复视4例,眼球搏动伴血管杂音2例。所有肿瘤均行头颅CT及MRI检查,确诊为颅眶沟通肿瘤。4例表现肿瘤呈纺锤状及视神经眶内段呈均匀变粗的等信号及略高信号占位。边界较清晰,周边有轻度水肿。强化后有2例呈结节状类圆形的高信号强化。肿瘤主体在眶内2例,在颅内5例,1例在眶后部侵及视神经管。  相似文献   

2.
颅眶沟通肿瘤包括颅眶型及眶颅型两类.我院自1988年10月~1995年10月采用额颞眶颧新联合入路,切除颅眶、中颅窝底肿瘤25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一般资料 本组25例,男13例,女12例.平均年龄38.7(7~62)岁.临床表现 病程2个月至8年,其中1年以内10例,l~3年14例,7年后复发脑膜瘤1例.有不同程度突眼22例(单侧18例,双侧4例).复视、眼球固定及眼球活动障碍12例,视力下降20例,单侧视力下降14例,双侧6例,视乳头水肿15例,视神经萎缩5例.  相似文献   

3.
临床资料回顾1998年2月至2003年10月,我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36例视神经轴外侧颅眶沟通肿瘤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5例,女性21例;年龄1岁~67岁,平均38岁;病程2个月至7年,平均17个月;肿瘤病理类型:脑膜瘤13例,泪腺恶性肿瘤7例,鼻咽纤维血管瘤7例,转移癌4例,神经鞘瘤、血管外皮细胞瘤各2例、骨化纤维瘤1例,共计36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临床表现:突眼29例,占首位,余依次为疼痛17例、眼球运动障碍12例、视力视野障碍11例,鼻钮5例均为鼻咽纤维血管瘤,鼻塞2例、面部感觉障碍1例为三叉神经纤维瘤。常规检查方法包括神经系统检查,眼科学检查,头颅MRI…  相似文献   

4.
眶内肿瘤表现为眼球突出、视力下降甚至消失、眼球活动障碍等症状,手术易引起一些长期或短期并发症.影像学检查(CT、MRI)能准确显示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信号特征以及与眶内结构的关系,为手术入路选择及肿瘤性质的估计提供有力的参考.本文结合我院1997年至2002年经颅底-眶顶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的8例眶内内侧型原发肿瘤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了眶内内侧型肿瘤的影像学特点及手术径路的选择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眶尖综合征的临床特征、病因和预后。方法回顾性总结18例眶尖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出现视力减退、眼睑下垂、复视、前额头痛或眼痛等表现,但其首发症状可不同,视力下降或丧失8例,头痛、眼痛者7例,牙痛1例,鼻塞、流涕1例和眼球突出的1例。病因包括外伤6例(33%),占位5例(28%),非特异性炎症4例(22%)、感染3例(17%)。住院期间6例外伤性患者中视力、眼球活动障碍等症状有好转的5例,其中3例病情较轻者恢复更好,1例受伤较重的无好转;5例占位患者中1例蝶窦粘液囊肿患者手术后视力、眼球活动障碍等症状均有好转,其余4例诊断为眼眶腺样囊性癌或放疗后骨肉瘤患者无好转;4例非特异性炎症疾病患者治疗后2例视力、眼球活动障碍等症状较轻、病程较短的有好转,而另2例症状较重、病程较长的症状则无明显好转;3例感染性疾病者1例病程较短的症状有好转,而另2例病程较长或合并颅内感染患者无好转。结论眶尖综合征由多种病因引起,首发症状具有多样性,其预后与病因、是否及时就诊、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相关。  相似文献   

6.
眶尖部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特征和经颅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眶内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特征和总结作者采用经颅入路切除眶尖部海绵状血管瘤的经验。方法对13年中经颅入路切除的16例眶尖部海绵状血管瘤进行回顾性分析。CT上肿瘤通常呈高密度,边界清楚,强化不明显。MRI上的特征性改变是因瘤内反复出血所致的不同时限血液成分的分房性。颈动脉造影无助于诊断。根据肿瘤大小和其所在眶内的间隙不同,选用单侧额部开颅或经额经眶上缘入路。结果16例均获全切除,无手术死亡。术后4例有暂时性动眼神经麻痹,1例并发硬膜外血肿,无其它手术并发症。13例获得随访,无复发。结论CT和MRI可使眶内海绵状血管瘤获得准确的定位和定性诊断。经颅入路手术是眶尖部海绵状血管瘤合适的选择。肿瘤通常可全切除,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经颅眶入路治疗眶尖部肿瘤时保存视神经、眼动脉、动眼神经等血管神经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经颅眶入路治疗眶尖部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良性肿瘤62例,恶性肿瘤7例。采用经颅眶入路切除肿瘤,所有手术均由神经外科、眼科医师共同完成。结果肿瘤根治性切除60例,部分切除9例;术后4例动眼神经损伤,仅1例视神经、动眼神经、展神同时损伤。结论掌握眼科解剖学知识和神经外科显微操作是进行眶尖部肿瘤切除手术的基础。行经颅眶入路,在眶尖部骨性充分减压后先分离切除肿瘤前部,是保护视神经、眼动脉、动眼神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5例特发性眶肌炎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2008年10月至2009年9月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的5例特发件眶肌炎患者,4例女性,1例男性,发病年龄27~57岁,病程3个月至4年.总结其临床特点,并对所有患者进行眼眶磁共振成像或CT检查,诊断后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结果 5例患者临床均表现为持续非对称性眼睑下垂、眼外肌不完全性瘫痪以及轻微眼痛和眼球突出,3例出现缓解复发病程.所有患者的四肢肌电图检查均无重频刺激递减现象;四肢肌肉活体组织检查也没有发现肌纤维异常;肌酸激酶和甲状腺功能无异常.影像学检杳发现所有患者均存在个别眼外肌的增粗或强化,其中1条眼外肌受累2例,2条眼外肌受累2例,多条眼外肌受累1例;均无眶周骨质破坏及海绵窦受累表现.全部患者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症状消失或好转.结论 持续性非对称性跟外肌瘫痪是眶肌炎的常见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多表现为部分眼外肌肿胀.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port the clinical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features of 5 eases with idiopathic orbital myositis.Methods Four females and one male,aged 27 to 57 years,presented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in the First Hospital of Peking University in October 2008 to September 2009.The duration of disease Was between 3 months and 4 years.Recurrent course appeared in 3 of them.0rbital MRI Was performed in all of them.After diagnosis they underwent long.term corticosteroid treatment.Results All patients presented ocular pain,asymmetrical and incomplete ophthalmoplegia and mild proptosis.EMG revealed no significant decline in repetitive stimulation.Muscle biopsies of limb muscle were unremarkable.Creatine kinase and thyroid function test were in normal limits.MRI revealed unilateral.focal or difluse enlargement and enhancement of extraocular muscles,involving 1 extraocular muscle in 2 cases,2extraocular muscles in 2 cases,more extraocular muscles in 1 case.No evidence indicated bone destruction or cavernous sinus abnormalities.Five Cases showed improvement and remission after long-term administration of steroids.Conclusion Persistent and asymmetrical ophthalmoplegia is connnon in orbital myositis.Extraocular muscle swelling characterized the MRI changes.  相似文献   

9.
颅眶沟通肿瘤手术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颅眶沟通肿瘤手术方法的探讨陈永珊张金昭韩树生王志明姜忠坤殷尚炯一、临床资料共收治10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6例。年龄12~64岁。眼球突出10例,视力下降8例,眼球活动障碍6例,复视5例,眼球搏动伴血管杂音1例。10例拍头颅X线平片,8例行颈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10.
临 床 资 料1.一般资料 :本组男性 30例 ,女性 2 2例 ,年龄 4~ 70岁 ,平均 41岁 ,病程 4个月~ 18年。2 .临床表现 :主要临床表现为颅神经功能障碍、桥小脑角综合征、颅内压增高。 12例为三叉神经痛 ,4例为外展神经麻痹 ,3例面瘫 ,9例出现多发颅神经功能障碍 ,主要为第 、 、 、 颅神经复合症状 ,其中 3例伴有后组颅神经功能障碍。 14例表现为桥小脑角综合征 ,9例表现为颅压高。3.影像学检查 :本组 5 2例均行头 CT或 MRI检查。CT检查 32例 ,病灶边界清楚 ,形态不规则 ,平扫表现为均匀低密度影者 2 9例 ,混杂密度 3例。 2 7例强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额眶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颅眶沟通性视神经鞘脑膜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经额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26例颅眶沟通性视神经鞘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肿瘤全切除25例,次全切除1例;肿瘤全切除率为96.2%。无手术死亡病例及颅内感染、脑脊液漏、搏动性突眼等并发症发生。术后新出现4例眼球运动障碍,3个月后1例完全恢复,3例不全麻痹。术后出现10例上睑下垂,3个月后7例病人不同程度恢复上睑抬举功能,3例无恢复。术后1月全切病例行视神经管周伽玛刀治疗,次全切病例行肿瘤残余部分伽玛刀治疗。术后随访3~36个月,平均10.3月,MRI检查示全切病例无肿瘤复发,未全切患者未见残余肿瘤增大。结论 经额眶入路切除颅眶沟通性视神经鞘脑膜瘤是较好的手术方式,全切率高,并发症少,结合术后辅助伽玛刀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颅眶沟通脑膜瘤的临床特点及显微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颅眶沟通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多有病例均接受显微手术肿瘤切除,其中额颞眶颧入路2例,眶额颧入路1例结果 2例肿瘤全切,1例肿瘤近全切除。术后患者眼球突出均明显改善;患者视力改善2例,视力较术前无明显改善1例。术后未见脑脊液漏,颅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4~10个月,平均6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显微外科手术切除颅眶沟通脑膜瘤可显著缓解患者症状,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颅眶沟通脑膜瘤的临床特点及显微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颅眶沟通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多有病例均接受显微手术肿瘤切除,其中额颞眶颧入路2例,眶额颧入路1例结果2例肿瘤全切,1例肿瘤近全切除。术后患者眼球突出均明显改善;患者视力改善2例,视力较术前无明显改善1例。术后未见脑脊液漏,颅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4~10个月,平均6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显微外科手术切除颅眶沟通脑膜瘤可显著缓解患者症状,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们采用眶颧弓入路开颅术处理颅底病变35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男14例,女21例。年龄7~66岁,平均41.1岁。颅底脑膜瘤21例(其中颅眶沟通脑膜瘤2例,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15例,扁平型蝶骨嵴脑膜瘤2例,岩斜脑膜瘤1例,中颅底脑膜瘤1例);三叉神经鞘瘤4例(其中海绵窦三叉神经鞘瘤1例,哑铃状三叉神经鞘瘤3例);巨大颅咽管瘤、垂体瘤、脊索瘤和胆脂瘤各2例。肿瘤最大径3~11cm。另有脑动脉瘤2例,其中右颈内动脉眼动脉瘤和巨大后交通动脉瘤各1例。  相似文献   

15.
颅眶交界区肿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提高颅眶交界区肿瘤显微外科手术疗效。方法 对我科1997年7月至2000年7月住院的颅眶交界区肿瘤病人19例,应用规范的瓣颅眶交界区手术入路方案进行手术。结果 本组颅眶交界区肿瘤全切除率达84.5%(17/19),眼球突出恢复正常或好转93.3%(14/15),眼球疼痛全部得到缓解或消失。结论 本课题设计的新颅眶交界区手术入路方案,对提高颅眶交界区肿瘤的手术疗效是一种有效的尝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伽玛刀(γ-刀)治疗眼眶及眶颅沟通脑膜瘤的中长期疗效及差异.方法 54例眼眶内及眶颅沟通脑膜瘤患者接受γ-刀治疗,其中眼眶内脑膜瘤32例,眶颅沟通脑膜瘤22例,肿瘤中位容积8.29cm3(0.22~32.6cm3),肿瘤边缘平均剂量4.2 Gy(10.0~17.0 Gy),40%~55%等剂量线.结果 随访5~187个月,平均57个月,治疗后患者视力提高6例,维持不变31例,下降12例,失明5例;影像学显示肿瘤消失3例,缩小26例,无变化17例,增大8例,肿瘤总体控制率达85.2%,其中眶内脑膜瘤控制率90.6%,眶颅沟通脑膜瘤控制率77.3%.伽玛刀治疗后主要不良反应为眼部疼痛、眼睑肿胀、球结膜充血水肿等.结论 伽玛刀治疗眼眶及眶颅沟通脑膜瘤具有长期控制肿瘤生长,可保留多数患者视力,并发症少等优点;眼眶内脑膜瘤在肿瘤控制及视力预后均好于眶颅沟通脑膜瘤.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总结显微手术切除侵及海绵窦的眶颅沟通性神经鞘瘤的经验,探讨沟通眶颅的神经鞘瘤的手术方法,以提高手术全切率及减少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采用眶-翼点入路硬脑膜外显微手术切除的侵及海绵窦的眶颅沟通性神经鞘瘤24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神经内镜辅助手术5例,并对该类肿瘤的特点及手术要点进行分析。结果肿瘤全切除20例,次全切除4例,肿瘤全切率为83.3%,无死亡病例。术后新出现10例眼球运动障碍;3个月后6例完全恢复,2例不全麻痹,2例无变化。1例病人术后2周出现溃疡性角膜炎,治疗后未愈。1例病人术后失明。4例次全切的患者术后2周行1刀治疗。术后随访3~18个月,平均8个月,复查MRI示全切病例无肿瘤复发,次全切病例未见残余肿瘤明显增大。结论眶颅沟通性神经鞘瘤从眶内通过眶上裂侵犯眶尖区及海绵窦,经眶-翼点入路硬脑膜外手术全切率高,并发症少,效果满意,是对侵及海绵窦的眶颅沟通性神经鞘瘤较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侵及眶部脑肿瘤的临床特征与显微手术处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侵及眶部的脑肿瘤临床特征与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58例本病经临床分析与影像学检查而获诊断,采用不同手术入路及显微外科技术切除肿瘤。全组病例中,肿瘤位于前颅凹50例,中颅窝8例,均侵及眶腔。其中39例(67.2%)有头痛、头晕等颅内压增高表现,54例(93.1%)出现视器症状。结果 本组46例肿瘤(79.3%)获手术全切除,12例(20.7%)为次全切除,无死亡。对48例经信访或门诊随访6个月-9年(平均3.6年),39例(81.3%)恢复满意,余9例(18.7%)有不同程度后遗症。结论 脑肿瘤侵及眶部多以视器改变为主要临床表现。采取不同手术入路、以显微外科技术切除本类肿瘤,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9.
蝶-眶脑膜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蝶眶脑膜瘤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地分析了10例蝶眶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象学资料、手术方法及手术效果.结果男性3例,女性7例,最小39岁,最大55岁,平均46.7岁,肿瘤直径3~6 cm,所有患者均用眶额颞去颧弓入路:8例全切,1例次全切,1例大部切除,术后1例出现短暂的对侧肢体力弱,1例眼球运动障碍.结论用现代颅底外科技术结合术前部分供血血管栓塞可满意地切除该型肿瘤.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求儿童眶内视神经胶质瘤的手术方法.方法 总结3例15岁以下(分别是1.5岁、3岁和10岁)眼眶内视神经胶质瘤临床症状和体征,肿瘤影像学发现,采用经额底入路打开前颅底(眶顶),切除视神经肿瘤.根据肿瘤切除程度和患儿年龄采用术后放疗.结果 3例患儿视力下降,2例有下凸眼,患侧瞳孔扩大且无光反射.2例肿瘤向颅内生长其视乳头呈苍白色,1例眶内局限生长视乳头呈水肿改变.MRI和CT显示3例均为右侧眶内肿瘤,呈梭状外观,其中2例肿瘤向颅内生长,但没有超过视交叉.经冠状切口额底入路,去除眶顶板,眶内段肿瘤全部切除3例,其中2例向颅内生长部分没有全切除.术后1例10岁患儿行放疗,另2例为3岁以下患儿,未行放疗.3例患儿术后连续随访,最长8年,均没有肿瘤复发.结论 对于局限存眶内段的视神经胶质瘤应予全切除,对4岁以上患儿,如有肿瘤颅内生长,应行术后放疗,患儿可获得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