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常规抗结核治疗联合异烟肼鞘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脑膜炎合并结核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结核性脑膜炎合并结核瘤患者经常规抗结核治疗联合异烟肼鞘内注射治疗后的临床表现、CSF及影像学改变。结果本组3例患者均亚急性起病,病程中或治疗过程中合并出现结核瘤,经常规抗结核治疗联合鞘内注射治疗(异烟肼0.1 g+地塞米松5 mg),临床症状缓解,CSF恢复正常,影像学示脑部病灶消失。结论对于结核性脑膜炎合并结核瘤来说,常规抗结核治疗联合异烟肼鞘内注射治疗也许是一个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地塞米松治疗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单核细胞TLR4、MyD88表达的影响。方法 6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6例给予常规抗结核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抗结核治疗,分析临床疗效及2组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MyD88的表达。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7%,显著优于对照组(χ2=5.17,P0.05);地塞米松治疗能够显著降低TLR4、MyD88的表达水平。结论抗结核治疗联合地塞米松能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TLR4-MyD88通路在地塞米松治疗结核性脑膜炎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联合针刺治疗结核性脑膜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3-02—2013-02我院诊治的46例结核性脑膜炎后遗症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和观察组(抗结核药物联合针刺治疗),每组23例,观察和比较2组临床疗效、脑脊液细胞恢复时间、蛋白恢复时间、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升高,脑脊液细胞恢复、蛋白恢复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结核性脑膜炎后遗症患者,抗结核药物联合针刺治疗效果显著,明显提高患者的预后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临床表现、早期脑脊液细胞学改变及演变过程,提高对其早期识别能力及诊疗效果的判断。方法回顾分析6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特征、病原学检查及脑脊液生化尤其是细胞学动态变化资料。结果 60例患者中58例(96.67%)以发热、头痛发病,1周内并发意识障碍者9例(15.00%),伴抽搐5例(8.33%)、眼动障碍8例(13.33%)、偏瘫7例(11.67%),44例(73.33%)既往有肺结核病史。实验室检查脑脊液浓缩集菌抗酸染色阳性8例(13.33%)、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5例(8.62%)、脑脊液结核分枝杆菌DNA阳性5例(8.77%)。脑脊液改变以颅内压、蛋白定量升高、葡萄糖降低为主;细胞学变化呈现以淋巴细胞增多为主的混合细胞学反应,发病早期脑脊液中性粒细胞比例<0.40,经抗结核药物治疗后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短期内(最长随访2个月)可无明显改变。经正规抗结核药物治疗,44例患者好转、11例迁延不愈并出院或转院、5例死亡;发病3周内接受抗结核药物治疗的患者预后明显优于发病3周后接受治疗者。结论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病原学阳性检出率极低,早期诊断困难。肺结核病变对明确诊断具有辅助价值,脑脊液混合细胞学反应可高度提示诊断。经抗结核药物治疗后脑脊液细胞学演变缓慢,可长期呈混合细胞学反应,不能以此为据推翻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治疗时机很大程度上决定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收集2008-10-2013-05我院诊治的64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其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结果 64例患者临床表现以发热、头痛、呕吐、颅内压增高、脑膜刺激征和意识障碍为主,58例好转,6例疗效较差。结论对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应尽早合理应用抗结核药物并给予营养和休息,通过脑脊液置换、合理利用激素等方法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莫西沙星与抗结核药物联用综合治疗难治性结核性脑膜炎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01-2015-04我院诊治的60例难治性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莫西沙星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对照组单独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6.7%,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对照组为20.0%,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脑脊液检查指标均恢复正常,与对照组相比,葡萄糖、氯化钠含量稍高,白细胞计数、蛋白质及脑脊液压力略低(P<0.05).结论 难治性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应用莫西沙星与抗结核药物联用综合治疗的方案,可以改善脑脊液指标,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7.
结核性脑膜炎后脊髓空洞症三例刘枢晓例1女性,26岁。1年半前出现发热、头痛、呕吐,经腰穿、脑脊液检查,诊断“结核性脑膜炎(TBM)”。给抗结核治疗,并腰穿蛛网膜下腔注入抗结核药物及激素等治疗,2月后上述症状好转,但渐感双下肢力弱,渐进性加重。近半年行...  相似文献   

8.
报道46例临床诊断为结核性脑膜炎、11例化脓性脑膜炎、11例病毒性脑膜炎和3例隐球菌性脑膜炎病人脑脊液中抗结核抗体分泌细胞和结核抗体阳性率的比较。结果提示:抗结核抗体分泌细胞阳性率89.1%,抗体阳性率为76.1%。抗体分泌细胞阳性率随病程延长而降低,抗体效价随病程延长而增高,提示抗结核抗体分泌细胞检测具有早期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特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结脑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予以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抗结核治疗及地塞米松激素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入异烟肼,地塞米松,胞二磷胆碱等药物治疗。分别记录2组脑脊液转阴时间,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观察周期3个月,比较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脑脊液转阴时间、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脑膜炎可有效缓解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疗程,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给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给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7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11例,对照组采用正规抗结核疗法,治疗组在其基础上加用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疗法.结果 治疗组治愈23例,治愈率为88.46%, 对照组治愈8例,治愈率72.72%, 2组的临床疗效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给药法对结核性脑膜炎安全、有效,能明显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Ommaya囊脑室植入治疗重症结核性脑膜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2014年收入我院的13例重症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入院除正规四联抗结核、脱水、激素治疗外,还予Ommaya囊脑室植入术,每天通过Ommaya囊穿刺测压和抽取或引流脑脊液。结果 Ommaya囊植入术后,13例均恢复良好出院。全部病例留置Ommaya囊1~2a,未并发神经缺损症状和痫性发作,无排异反应和头皮溃疡、坏死,未继发颅内感染。结论 Ommaya囊脑室植入治疗重症结核性脑膜炎降颅压效果显著,留置时间长,安全性高,方便长期对颅内压及脑脊液的随访,对治疗重症结核性脑膜炎有其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改良腰大池外引流治疗重症结核性脑膜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重症结核性脑膜炎病例资料。治疗组18例,对照组21例。在化疗方案HRZE基础上,治疗组行皮下潜行腰大池外引流、鞘内注药治疗;对照组间断腰椎穿刺、鞘内注药(2次/周)。比较两组病人意识状态、GCS评分,脑脊液实验室检查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病人意识状态、GCS评分、脑脊液实验室检测指标及痊愈率较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皮下潜行腰大池持续外引流并鞘内注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安全而有效。在内科抗结核治疗基础上,联合皮下潜行腰大池持续外引流并鞘内注药治疗重症结核性脑膜炎,临床疗效优于传统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观察组(糖皮质激素冲击+抗结核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单纯抗结核实验组)40例,观察2组间实验指标,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好转率95.0%,显著高于对照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脑脊液细胞数和蛋白质含量均较对照组降低明显,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脑脊液葡萄糖和氯化物含量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热、脑膜刺激征、颅内高压、昏迷症状消失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可有效改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病情,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改良抗酸染色阳性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特点。方法纳入170例临床诊断为结核性脑膜炎且改良抗酸染色呈阳性患者,收集其一般临床资料,并对抗酸染色阳性出现时间、脑脊液细胞学分型及抗结核药物对抗酸染色的影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28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首次抗酸染色阳性出现在发病1个月内(75.3%),其细胞学分型包括混杂细胞反应、淋巴细胞反应、嗜中性粒细胞反应、正常细胞学,分别占15.5%、58.5%、19.5%、6.5%;24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首次抗酸染色阳性出现在发病1~2个月的病例,以上细胞学类型分别占13.1%、56.5%、21.7%及8.7%;18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首次抗酸染色阳性出现在发病2个月以上的病例,四种细胞学分别占26.7%、46.7%、20.0%、6.6%。各种细胞学类型出现时间中位数,四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12)。应用抗结核药物的患者其抗酸染色阳性中位时间(据发病时间)21.5(12.3,37.8)d;未应用抗结核药物者抗酸染色阳性中位时间8.5(6.0,16.3)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应用抗结核药物的患者抗酸染色转阴中位数时间11(5.75,19.25)d;未应用抗结核药物者抗酸染色转阴中位数时间6(4.25,10.75)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0)。结论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改良抗酸染色首次阳性多发生于发病1个月内,其阳性时的细胞学类型与抗酸阳性时间无关,应用抗结核药物可能会推迟抗酸杆菌检出时间。  相似文献   

15.
结核性脑膜炎87例临床及脑脊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近几年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7年12月南京脑科医院87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临床特点、脑脊液(CSF)变化、影像学改变及其转归。结果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临床特点多以头疼、发热及脑膜刺激症为主,缺乏典型结核中毒症状;87例患者头颅CT或MRI资料,其中38例检查有异常发现。87例患者中4例院内死亡,6例转外院。83例患者中,60例随访到,失访率27.7%。随访时间从1到4年,平均2 0.18年,10例遗留不同程度神经系统并发症,8例死亡,42例临床治愈。结论结核性脑膜炎的转归和预后取决于早期诊断和治疗。其临床症状多无特异性,对临床表现不典型者进行动态观察,反复做腰穿脑脊液检查。头颅CT和MRI检查对结核性脑膜炎诊断非常重要,对高度怀疑结核性脑膜炎的可做诊断性抗结核治疗,避免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6.
儿童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细胞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背景结核性脑膜炎是严重威胁生命健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由于临床表现多样化尤其是婴幼儿症状多不典型,故疾病早期容易误诊,并导致较高的病残率和病死率。目前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病因学诊断仍具有重要价值,本文通过观察结核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细胞学变化,进一步深入了解其表现及演变特点,以提高对其早期识别能力及对诊断治疗效果的判断。方法采集新鲜脑脊液以细胞玻片离心法制片,经迈格姬染色进行形态学分类。结果所有入组病例脑脊液细胞学均有异常。其中结核性脑膜炎组患儿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平均(310.19±156.26)×106/L,高于化脓性脑膜炎组(P=0.000);淋巴细胞比例为(66.56±14.08)%,低于病毒性脑膜炎组(P=0.037),但高于化脓性脑膜炎组(P=0.000)。与化脓性脑膜炎组比较,结核性脑膜炎组和病毒性脑膜炎组单核细胞(P=0.000,0.020)和浆细胞(P=0.001,0.004)比例升高,而且结核性脑膜炎组浆细胞阳性检出率显著升高(P=0.001)。结论儿童结核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细胞学演变特点为:早期以淋巴细胞比例占优势,随病程进展出现程度不同的混合细胞反应,治疗有效者中性粒细胞比例下降较快,逐渐转化为淋巴细胞反应,伴有单核细胞和浆细胞,并持续较长时间;无效者则长期呈混合细胞反应。脑脊液细胞学演变特点对儿童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应用微型沉淀室法对39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55份标本进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发现主要特点为嗜中性粒细胞为主的混合性细胞反应(74%)。多数标本见到淋巴样细胞(76.4%)和浆细胞(63.6%)。经抗结核治疗后的恢复期则见嗜中性粒细胞下降和免疫活性细胞上升。未经治疗者或不能治疗者嗜中性粒细胞不下降。提示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鉴别诊断、病情转归以及疗效判断等有一定价值,同样也有助于对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免疫反应的了解。  相似文献   

18.
抗结核药配合激素及脱水剂治疗结核性脑膜炎50例疗效观察肖凤兰我院自1986~1993年共收治经临床及脑脊液检查确诊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50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50例中男22例,女28例。年龄19~30岁30例,31~40岁11例...  相似文献   

19.
2003-01~2006-01期间,我院收治的部分结核性脑膜炎(TBM)患者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恶化现象,现将完整的14例资料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辅助治疗重症结核性脑膜炎的可行性及安全性,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选取2011-12—2014-10我院收治的68例重症结核性脑膜炎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抗结核、降颅压及鞘内注药等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左氧氟沙星静滴,比较2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1%,高于对照组的70.6%(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配合鞘内注药治疗重症结核性脑膜炎效果确切,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