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比较经微导管机械碎栓和SolitaireAB支架取栓两种方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78例急性脑动脉栓塞患者病历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A、B两组各39例,A组应用血管内经微导管机械碎栓联合接触性动脉溶栓治疗,B组应用SolitaieAB型支架取栓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天、30天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管再通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3天、30天NIHS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A组术后3天NIHSS评分显著高于B组(6.0±1.6vs.5.2±1.3)(P0.05),术后30天两组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5±1.8vs.3.3±1.5)(P0.05);B组术后3天(92.3%vs.79.5%)、30天(97.4%vs.92.3%)血管再通率均高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2%vs7.7%)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支架内取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短期疗效略优于经微导管机械碎栓;术后联合尿激酶溶栓,两者恢复期疗效相近。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分析机械取栓与动脉溶栓血管再通方法对于治疗急性脑动脉闭塞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比较分析2005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间行动脉溶栓及机械取栓患者,比较其发病到入院时间、入院到穿刺时间以及穿刺到获得再通时间、血管再通率TICI评分、患者术前及出院时NIHSS评分变化、90d时MRS评分、颅内出血发生率、死亡率。结果机械取栓组102例,动脉溶栓组50例,两组在发病入院时间(300 min vs.120 min,Z=-5.704,P=0.000),穿刺到再通时间(30 min vs.65 min,Z=-5.011,P=0.001)存在统计学差异,机械取栓组明显优于动脉溶栓组。两组在血管再通率(91.2%vs.60.0%,P=0.01)、总出血率(21.7%vs.36.0%,P=0.046)、死亡率(16.6%vs.26.0%,P=0.043)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机械取栓组明显优于动脉溶栓组。两组90d时症状性出血率(12%vs.16%,P=0.055)、NIHSS评分变化(3 vs.4,Z=-0.236,P=0.823)、90d时良好预后率(48.2%vs.46.0%,P=0.823)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机械取栓组的支架放置率高于动脉溶栓组(22.5%vs.8.0%,P=0.018)。两组责任血管分层比较:机械取栓组颈内动脉(81.8%vs.55.6%,P=0.048)、基底动脉(93.1%vs.55.6%,P=0.032)、大脑中动脉(97.5%vs.60%,P=0.026)的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动脉溶栓组,机械取栓组颈内动脉(13.8%vs.33.3%,P=0.001)、基底动脉(13.8%vs.22.2%,P=0.011)的症状性出血率明显低于动脉溶栓组。机械取栓组大脑中动脉死亡率显著低于动脉溶栓组(2.5%vs.20.0%,P=0.000)。机械取栓组基底动脉良好预后率明显高于动脉溶栓组(41.3%vs.22.2%,P﹤0.01)。结论对于急性脑动脉闭塞患者的血管内治疗,机械取栓相比动脉溶栓有更宽的时间窗,更高的再通率和更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桥接Solitaire AB可回收支架取栓术在急性脑梗死溶栓时间窗内治疗的疗效和意义。方法 将2015年7月-2018年7月在本院治疗的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实验组予以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桥接Solitaire AB可回收支架取栓术治疗,对照组予以单纯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 通过影像学检查分析2组治疗后颅内病变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通过血管造影评估实验组血管再通率; 通过NIHSS评分评估2组治疗后神经功能情况; 通过Barthel指数和改良Rankin量表评分评估2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在急性脑梗死溶栓时间窗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桥接Solitaire AB可回收支架取栓术治疗的血管再通率为94.1%,再通时间为(219.4±59.2)min,取栓次数为(2.5±1.1)次,所有患者均未出现颅内出血等并发症; 对比单纯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桥接Solitaire AB可回收支架取栓术治疗的患者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和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均有显著优势。结论 在急性脑梗死溶栓时间窗内进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桥接Solitaire AB可回收支架取栓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显著增加血管再通率、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总体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Solitaire支架取栓治疗脑前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型中重度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风险。方法纳入2013年1月至2016年9月内蒙包头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连续收治的颅内前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型中重度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5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静脉溶栓组(27例)和支架取栓组(28例),比较分析2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的变化、治疗后24h内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发生率、治疗后30d内死亡率及治疗后90d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差异。结果 2组发病时间(症状出现到准备治疗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支架取栓组在治疗后即刻、治疗后24h时、治疗后7d时、治疗后2w时NIHSS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静脉溶栓组相比,支架取栓组治疗后7d时NIHSS评分降低不明显(P0.05),治疗后2w时NIHSS评分明显降低(P0.05);2组24h内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及30d内死亡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90d时支架取栓组良好预后率明显优于静脉溶栓组。结论 Solitaire支架取栓治疗脑前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型中重度缺血性脑卒中比静脉溶栓治疗更有效,而治疗风险并未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应用动静脉联合血管再通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011年1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10分]8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单纯静脉溶栓治疗的62例患者归为溶栓组;将静脉溶栓后无好转再行动脉内支架取栓治疗的21例患者归为取栓组。对两组进行疗效和安全性比较:1治疗7 d时比较两组NIHSS及改良Rankin(m RS)评分;2比较治疗后24 h的出血转化率和治疗后7 d的病死率。结果溶栓组和取栓组基线特征除高血压病史外余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效比较,治疗后7 d,NIHSS评分和m RS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安全性比较,治疗后24 h头颅CT显示出血转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7 d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取栓治疗的安全性与静脉溶栓治疗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且疗效未见比静脉溶栓治疗更好,可能与取栓治疗时间存在延误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在脑梗死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取2014-12—2016-10焦作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二区收治脑梗死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采用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机械取栓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前NIHSS、FI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FIM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3个月颅内出血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在静脉溶栓基础上联合机械取栓治疗效果理想,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及桥接治疗(静脉溶栓联合机械取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5例,其中30例接受静脉溶栓者为溶栓组,35例接受桥接治疗者为取栓组,通过比较患者基线资料及治疗后24 h、7 d的NHISS和早期预后良好率、血管再通率、90 d的mRS评分,同时对比治疗期间的颅内出血转化、其他部位出血、血管再闭塞、临床死亡等不良事件,评估两种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24 h和7 d的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均P 0. 05);治疗后24 h及7 d的NIHSS评分取栓组均明显低于溶栓组(均P 0. 05);治疗后24 h、7 d的早期预后良好率取栓组(51. 4%、68. 6%)均明显高于溶栓组(26. 7%、40. 0%)(均P 0. 05);取栓组血管再通率(82. 9%)明显高于静脉溶栓组(36. 7%)(P 0. 05);治疗后90 d的远期预后良好率(mRS≤2)取栓组(71. 4%)明显高于溶栓组(43. 3%)(P 0. 05);两组不良反应包括脑出血转化、其他部位出血、血管再闭塞、药物过敏、临床死亡等发生率,溶栓组为40. 0%,取栓组为42. 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桥接治疗急性缺血性大动脉性脑卒中效果较好,且安全性与静脉溶栓治疗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选择动脉溶栓联合支架取栓(联合组)与支架取栓(支架组)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中的有效性、安全性及适用性。方法收集2016-01—2017-03在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AIS患者,联合组25例,支架组15例,观察2组NIHSS评分、GCS评分变化情况,脑血管再通情况、并发症情况、90d内病死率、90d后改良mRs评分。结果AIS患者行支架取栓治疗再通率达100%,行穿刺到血管再通时间联合组明显长于支架组(Z=-3.670,P=0.000),支架组术后第1天病情好转情况,G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749,P=0.080),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516,P=0.129),联合组术后病情好转情况,GC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49,P=0.005),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63,P=0.004)。2组术后7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P=0.92),90d内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P=0.93),90d预后良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P=1.00)。结论超选择动脉溶栓联合支架取栓与支架取栓均可以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支架取栓对于治疗大动脉血管闭塞再通率高;短期内联合治疗相比支架取栓能够更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病情,但2组治疗方案长期预后情况无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动脉溶栓联合机械取栓治疗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3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资料。15例进行动脉溶栓联合机械取栓治疗(观察组),15例采用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神经功能,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发病90 d预后。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NIHSS评分[(18.5±4.3)分]与对照组[(18.1±4.7)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24 h,观察组NIHSS评分[(13.8±3.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7.2±3.8)分;P<0.05]。治疗后3 d内,观察组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13.3%,2/15)与对照组(20.0%,3/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90 d,观察组预后良好率(66.7%,10/15)明显高于对照组(26.7%,4/15;P<0.05)。结论 与静脉溶栓治疗相比,动脉溶栓联合机械取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治疗房颤脑栓塞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10—2017-09就诊于南阳市中心医院、发病4.5h内的43例房颤脑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8例接受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15例接受单纯机械取栓,比较2组入院到穿刺时间、穿刺到获得再通时间、血管再通率、入院时及出院时NIHSS评分变化,90d良好预后率、取栓次数、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病死率。结果 2组入院到穿刺时间、血管再通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到再通时间、NIHSS评分变化、90d良好预后率、取栓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性颅内出血率、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房颤脑栓塞患者,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与单纯机械取栓相比,两者症状性颅内出血率及病死率相近,但前者的血管再通时间更短,短期效果及90d预后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rtPA静脉溶栓后联合支架取栓及rtPA动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文18例患者随机从2015-09—2017-09甘肃省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筛选,所有患者经rtPA静脉溶栓联合支架取栓及rtPA动脉溶栓治疗,通过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mTICI)评价取栓效果,采用t检验比较患者术前和术后1周的NIHSS评分,术后90d采用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估预后。结果 18例患者经治疗后均获得部分或完全再通;术前与术后的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疗效评估,其中15例患者(83%)mRS评分其预后良好,其中0分10例,1分2例,2分3例。另3例患者(17%)预后较差,其mRS评分为3分。结论 rtPA静脉溶栓后联合支架取栓及rtPA动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可有效促进患者血管再通,安全性较高,但要严格把控适应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Solitaire支架取栓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5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资料,其中Solitaire支架取栓术治疗33例(观察组),静脉溶栓治疗22例(对照组)。脑梗死溶栓(TICI)分级≥2b级认为血管再通;术后24 h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神经功能;术后90 d,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价预后。结果 观察组血管再通率(84.8%,28/33)明显高于对照组(54.5%,12/22;P<0.05)。术后24 h,观察组NIHSS评分[(11.6±0.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3.8±0.5)分;P<0.0]。术后90 d,观察组mRS评分[(1.22±0.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60±0.33)分;P<0.05]。结论 应用Solitaire支架取栓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再通率高,疗效明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经微导管机械碎栓和支架取栓两种方法结合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动脉闭塞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应用微导管机械碎栓和支架取栓治疗的急性脑血管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碎栓组血管再通率80.1%,取栓组血管再通率8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NIHSS评分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ADL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架取栓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值得肯定,与碎栓组血管相当。碎栓技术更容易推广应用,临床上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Solitaire支架机械取栓术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使用Solitaire支架取栓或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治疗后再通情况,比较治疗前后NIHSS评分差异及随访3个月时mRS情况。结果 18例机械取栓患者均获得再通,17例完全再通,其中1例患者取栓术后局部狭窄行支架成形术;1例取栓后大脑前动脉A2段不显影。术后复查头颅CT平扫,1例为术区少量出血;1例患者出现大面积脑出血,出血后死亡;1例患者出现大面积脑梗死伴出血后死亡。患者术前NIHSS评分18.0(10.8,20.2)分,术后1周NIHSS评分9.0(5.0,14.2);3个月后随访mRS评分2分9例。16例静脉溶栓患者术前NIHSS评分16.0(10.0,20.0),术后1周NIHSS评分10.0(8.0,14.0),3个月后随访mRS评分2分5例。术前(Z=-0.434,P=0.664)和术后(Z=-0.313,P=0.754)的NIHSS评分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机械取栓组的NIHSS评分降低值大于静脉溶栓组(6.5 vs 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90,P=0.037);机械取栓组患者治疗后出院3个月mRS评分1.5(1.0,2.3)低于静脉溶栓组mRS评分4.5(1.0,4.8),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15,P=0.044)。结论 Solitaire支架取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再通率高,可以改善预后,是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可选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前、后循环急性缺血性小卒中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alteplase rt-PA)静脉溶栓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335例急性缺血性小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前循环缺血性小卒中(ACMS)245例,后循环(PCMS)90例,通过分析患者入院时、24 h及14 d NIHSS评分,90 d mRS评分,早期症状改善率,临床症状恶化率,90 d功能独立率,症状性颅内出血及90 d死亡情况,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ACMS组24 h NIHSS评分(2.5±0.98 vs 3.4±1.01)、90 d mRS评分(0.8±0.56 vs 1.5±0.68)、临床症状恶化率(6.12%vs 13.3%)显著低于PCMS组(P0.05),早期症状改善率(68.1%vs 48.9%)、功能性独立率(91.4%vs 80%)及出血转化率(2.44%vs 0)显著高于PCMS组(P0.05);2组90 d病死率均为0。结论前循环缺血性小卒中rt-PA静脉溶栓有效性优于后循环,但后循环缺血性小卒中rt-PA静脉溶栓安全性优于前循环;小卒中rt-PA静脉溶栓可能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Trevo支架和Soliatire支架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机械取栓术中血管再通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纳入200例在本院接受支架取栓术的AIS患者,根据选用的支架类型将患者分为Solitaire支架组(102例)和Trevo支架组(98例); 以NIHSS评分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预后; 以脑梗死溶栓分级(thrombolysis in cerebral infarction,TICI)评估血管再灌注情况,比较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通过logistics回归分析确定影响并发症发生及血管再通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Trevo组的30d NIHSS评分显著低于Solitaire组[3(0~13)vs 6(0~17),P<0.05],且90d的mRS评分也显著低于Solitaire组[2(0~5)vs 3(0~6),P<0.05],但2组术后脑卒中进展、远端血栓或栓子形成、术后出血、死亡等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与Solitaire支架组比较,Trevo支架组的取栓时间更短[51(30~165)min vs 70(27~160)min,P<0.05]、取栓次数更少[2.1(1~6)次 vs 2.9(1~8)次,P<0.05]、取栓1次成功率更高(40.8% vs 27.5%,P<0.05)、TICI达2b或3级的血管再通率更高(89.8% vs 79.4,P<0.05)。发病到治疗时间≥360 min是影响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84,95% CI=1.041~1.223,P=0.029),而血管再通TICI达2b或3级是预防术后并发症的独立保护性因素(OR=0.858,95% CI=0.761~0.977,P=0.016)。使用Trevo支架是促进血管再通的独立保护性因素(OR=0.722,95% CI=0.541~0.928,P=0.018,而取栓次数≥2次则是影响血管再通的独立危险因素(OR=1.460,95% CI=1.248~2.303,P=0.015)。结论 与Solitaire支架比较,Trevo支架能够减少AIS患者的取栓次数、缩短取栓时间,并提高闭塞血管的再通率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动脉溶栓及机械取栓方案对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近远期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焦作煤业集团中央医院2016-01-2018-01收治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共135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45例)、B组(45例)及C组(45例),分别采用静脉溶栓、动脉溶栓及机械取栓方案治疗,比较3组血管再通率、NIHSS评分改善良好率、随访预后改善率、随访病死率及颅内症状性出血发生率。结果 C组血管再通率和NIHSS评分改善良好率均显著高于A组、B组(P0.05);B组血管再通率和NIHSS评分改善良好率均显著高于A组(P0.05);C组随访预后改善率显著高于A组、B组(P0.05);3组随访病死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同时C组术后颅内症状性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B组(P0.05)。结论机械取栓方案治疗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在近远期疗效和安全性方面均显著优于静脉溶栓、动脉溶栓,更具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Solitaire AB支架机械取栓治疗静脉溶栓禁忌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8月在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接受Solitaire AB支架机械取栓治疗的19例静脉溶栓禁忌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3例,女性6例,年龄30~82岁,静脉溶栓禁忌的因素为超过最佳溶栓时间窗(6 h)和(或)NIHSS评分较高(>22)。采用t检验比较患者术前和术后脑梗死溶栓分级(TICI分级)、术前和术后1 w的NIHSS评分的变化评价疗效,采用术后90 d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估预后。结果 19例患者中的18例责任血管均成功获得再通,再通率94.7%。从发病到血管再通时间:颈内动脉系统为(6.8±1.5)h,椎动脉系统为(10.0±2.9)h,其中从穿刺到再通时间为(83.3±39.9)min。术前NIHSS评分为(27.3±9.0)分,术后7 d时NIHSS评分为(9.71±7.98)分,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1)。术后90 d随访,预后良好者11例(mRS 0~2),预后良好率为57.89%,死亡3例,死亡率为15.79%。结论 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治疗静脉溶栓禁忌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安全有效,血管再通率高,可明显改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SOFIA远端通路导管直接抽吸治疗早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间进行血管内治疗的早期AIS患者65例,其中20例首选SOFIA远端通路导管抽吸取栓治疗(抽吸组),45例首选支架取栓治疗(支架组)。采用改良脑梗死溶栓治疗分级(modified treatment in cerebral ischemia, mTICI)、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分别评估成功再通及临床预后。对比抽吸组与支架组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血管成功再通)、并发症及临床预后。结果抽吸组较支架组穿刺至血管成功再通时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7(14,36)min vs. 34(29,50)min,P0.05],而血管成功再通率(mTICI 2b/3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20 vs. 38/45,P0.05)。抽吸组与支架组发生血栓逃逸(1/20 vs. 3/45)、颅内出血(3/20 vs.7/45)和其他不良事件(1/20 vs. 5/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抽吸组与支架组术后24 h和7 d NIHSS评分[10(5,13) vs.12(7,17), 5(3,11) vs.10(3,15)],90 d m RS评分≤2分及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首选支架取栓相比,SOFIA远端通路导管直接抽吸治疗早期AIS患者具有相似安全性及疗效,且具有操作简单用时短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静脉溶栓治疗频发TIA为临床表现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选择我院2008-01-01—2013-12-31以频发TIA为临床表现的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56例为治疗组,选择同期未行溶栓治疗的患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NIHSS评分及改良的Rankin评分评价早期疗效及远期预后。结果 2组患者溶栓前ABCD2评分(6.12±3.49vs 5.78±4.13,P=0.23)、DWI阳性率(39.28%vs 36.67%,P=0.19)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溶栓后早期治疗有效率(51.78%vs 30.00%,P=0.001)、远期预后预后良好率(48.21%vs 33.33%,P=0.003)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出血转化率方面(8.93%vs 6.67%,P=0.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以频发TIA为临床表现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