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MRI增强扫描对大脑脱髓鞘假瘤(demyelination pseudotumor,DP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大脑DPT患者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的表现。结果病灶多发1例,单发8例。MRI平扫显示,病变在T1WI上呈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DWI上呈略低、等或略高信号;增强扫描2例病灶内可见斑片状强化,余7例均见垂直于侧脑室的线条状强化。结论 MRI增强扫描对于DPT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垂直于侧脑室的线条状强化是大脑DPT的典型MRI表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磁共振对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临床诊断为NMOSD的12例患者行颅脑MRI轴位T_1WI、T_2WI、T_2WI-FLAIR,矢状位T_2WI序列,冠状位眼眶STIR序列,颈胸段脊髓的矢状位T_1WI、T_2WI及STIR序列,轴位T_2WI序列扫描,其中5例进行增强扫描,分析颅内、视神经及脊髓内病变累及的部位及范围。结果 12例患者均出现脑内典型部位的多发病灶,单侧或双侧视神经病变;8例出现脊髓内病灶,增强扫描5例患者中4例脑内部分病灶见强化,4例有视神经强化,3例脊髓内病灶局部可见强化。结论 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对NMOSD患者有非常高的诊断价值,可以对疾病作出早期诊断,对疾病分期、疗效评价及预后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磁共振磁化传递对比(MTC)技术对脑内转移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脑转移瘤病人行常规平扫后再行增强T1-FLAIR和T1WI+MTC序列扫描,分别统计增强后T1-FLAIR和T1WI+MTC序列显示转移瘤的数目、大小、位置等,并比较2种序列图像的病灶-背景的对比度/噪声(C/Ns)值。结果60例患者中,共计235个病灶,T1WI+MTC显示231个病灶,显示率为98.5%,T1-FLAIR序列显示227病灶,显示率为96.5%。T1WI+MTC图像病灶-背景的C/Ns值为28.95±6.43,T1-FLAIR图像病灶-背景的C/Ns值为14.45+7.64,T1WI+MTC序列的C/Ns值高于T1-FLAIR序列的C/Ns值(t=7.06,P0.01)。结论在显示脑内转移瘤方面,尤其是小病灶的检出上,增强T1WI+MTC序列比T1-FLAIR序列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间变型星形细胞瘤的螺旋CT和磁共振影像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颅内间变性星形细胞瘤螺旋CT和磁共振影像表现,使用GE64排螺旋CT和GE 3.0T磁共振,所有病例均进行CT平扫+增强扫描和磁共振SE序列T1WI和T2WI、DWI、MRS、FLAIR序列及对比增强T1WI扫描.结果 间变型星形细胞瘤在螺旋CT和磁共振扫描时密度或信号多不均匀,增强后可见不规则斑片样强化,占位效应明显.MRS显示病灶Cho/NAA的比值5.5~6.3,Cho/Cr比值4.7~5.3.结论 间变型星形细胞瘤的CT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螺旋CT和磁共振影像学检查有助于间变型星形细胞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脑内脱髓鞘假瘤的MRI表现,加强对本病的认识,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脱髓鞘假瘤患者的MRI表现。结果病灶多位于大脑半球脑白质内,位于脑室周围7例,多垂直于侧脑室长轴,左额叶2例,右颞叶1例,呈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界常不清楚。在T1WI多表现为稍低信号影,T2WI上多表现为稍高信号影。部分病灶伴有不同程度的周围水肿。增强扫描表现为不同程度均匀或不均匀明显强化,8例表现为典型的开环征,病灶边界明显环形强化,2例呈斑片状不均匀强化。结论脑内脱髓鞘假瘤易误诊为肿瘤性病变,临床及放射科医师需要结合临床表现,MRI表现能对本病做出准确的诊断,避免误判、误治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颅内脱髓鞘假瘤(IDPs)的磁共振表现与代谢物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经病理学证实的IDPs患者影像学资料,其中平扫及增强MRI检查7、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检查4、磁共振波谱检查4、磁共振灌注功能成像检查2。结果 7例IDPs均表现为大脑半球单发病灶。IDPs增强MRI表现为多种强化方式共同存在,开环状强化伴垂直征、尖角征共4例,单纯开环样强化1例,闭合性环形强化1例,单纯结节样强化1例。4例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呈稍高信号灶、表观扩散系数下降。磁共振波谱分析示4例胆碱/N-乙酰天门冬氨酸比值升高,1例IDPs病灶显示脂质-乳酸峰。2例IDPs磁共振灌注功能成像均表现为相对脑血容量、相对脑血流量、相对平均通过时间增高。结论 IDPs增强MRI表现有特征性,认识及掌握其代谢物特征将有助于诊断该疾病。  相似文献   

7.
脑内脱髓鞘假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脑内脱髓鞘假瘤的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证实的脑内脱髓鞘假瘤的临床与影像学表现、病理特点、治疗效果及随访情况。结果脱髓鞘假瘤以急性起病为主,病程呈单时相;影像学多表现为皮质下单一病灶、其强化呈非闭合性或与脑室垂直:病理学发现病灶呈炎性脱髓鞘样改变。结论脱髓鞘假瘤临床表现各异,典型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有助于诊断;组织病理学检查是确诊的金标准。脱髓鞘假瘤不宜手术治疗,肾上腺皮质激素对此病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瘤样炎性脱髓鞘病(TIDD)临床、影像与病理特点,探讨磁共振(MRI)检查对TIDD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9例TIDD患者进行头颅、脊髓CT和MRI扫描,并分析临床和影像学特点。结果病灶在头颅CT均为低密度,常规MRI扫描呈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T1WI增强扫描44%可见"开环征",发病早期DWI可见高信号,FLAIR较T1WI及T2WI更清晰显示病灶及其范围。结论 DWI能发现TIDD早期病变,FLAIR较常规T1WI、T2WI敏感,"开环征"是磁共振诊断TIDD的重要辅助依据。  相似文献   

9.
瘤样炎性脱髓鞘病的影像学特点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瘤样炎性脱髓鞘病(TIDD)影像特点,探讨磁共振(MRI)特别是强化和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技术对于TIDD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6例TIDD患者行头颅CT和MRI扫描。结果病灶在头颅CT均为低信号,在MRI平扫上呈T1WI低、T2WI高信号,强化像上可见强化,57%可见开环征,发病早期DWI可见高信号,FLAIR较T1WI及T2WI能显示更清晰的病灶及范围。结论使用多种影像技术可以辅助诊断TIDD,并与脑缺血或肿瘤相鉴别,能区分病灶所处时期,因此,影像检查是诊断TIDD的有效辅诊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60例脑转移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经临床、手术及病理证实的60例脑转移瘤的MRI表现。方法 60例患者,男46例,女14例,年龄30~75岁。所有病例均行颅脑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60例病人144个病灶。增强前发现病灶96个,增强后发现病灶144例。脑转移病灶104个,完全或部分囊变坏死65个。在60例病人中,原发恶性肿瘤肺癌46例,脑内胶质瘤、肾癌、结肠癌、鼻咽癌、淋巴肉瘤共14例。原发恶性肿瘤肺癌占总数的76.7%,因此,我们针对原发恶性肿瘤肺癌进行详细探讨。结论 MRI增强扫描比平扫能发现更多的脑转移瘤病灶,其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病史大部分能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分析5例经病理学证实的脱髓鞘假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和病理学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与结果共5例经术后病理学证实的脱髓鞘假瘤患者,均为男性,临床主要表现为肢体无力(3例),头晕和记忆力减退(2例),癫发作(1例);头部MRI显示占位效应,呈T_1WI低信号、T_2WI和FLAIR成像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多呈强化征象,其中3例为开环状强化;手术全切除(4例)或部分切除(1例)病变;术后病理学提示炎性脱髓鞘改变;1例复发后死亡,4例预后较好。结论脱髓鞘假瘤是表现为占位效应的炎性脱髓鞘病变,应注意与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相鉴别,以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治疗和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描述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性假瘤的临床表现,探讨该病的病理学特征以及MRI诊断价值,以期加强对本病的认识并提高诊断的正确性。方法:对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性假瘤进行MRI检查,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MRI显示2例病变均表现为局限性肿块呈均匀长T1、长T2信号,临近未见伴有多发病灶。术前均被误诊为胶质瘤,经手术切除病变,病理证实为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性假瘤。结论: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性假瘤的临床和影像学诊断较为困难,常将本病误诊为肿瘤,此时可以先使用激素试验治疗,以避免手术或放射治疗造成的严重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脱髓鞘假瘤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脑脱髓鞘假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例患者以左侧肢体活动不灵敏、感觉障碍为主,无明显头痛、头晕、恶心等高颅压症状。头颅MRI平扫:右侧额颞顶部颅内占位性病变。头颅MRI强化:右侧额叶可见团片状不均匀异常强化信号影,边界较清楚,周围见片状低信号水肿带。手术切除后病理检验提示脑脱髓鞘假瘤。结论脑脱髓鞘假瘤主要临床表现以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为主;影像学上多表现为脑内单发肿块,增强扫描病变多呈弥漫性强化或环形强化,酷似脑内原发肿瘤或转移瘤,常被误诊而行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胼胝体梗死的磁共振影像特点及其临床特征。方法 对32例胼胝体梗死患者的图像进行分析,分析梗死的部位及在不同扫描序列中的表现,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胼胝体膝部梗死9例、胼胝体体部梗死11例胼胝体压部梗死12例;其中超急性梗塞1例,急性梗死2例,亚急性梗死6例。结论 MRI是诊断胼胝体梗死最有意义的检查方法,可以直接清晰显示梗死的有无、部位、范围,并能对病灶的新旧分期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5.
酷似肿瘤的脊髓炎性脱髓鞘假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脊髓脱髓鞘似瘤的临床、影像学和病理特点。方法回顾分析6例脊髓脱髓鞘假瘤的临床、影像学特征,对其中2例误诊为髓内肿瘤术后病理表现进行分析。结果脊髓脱髓鞘假瘤常以急性或亚急性起病,最常累及颈髓和胸髓,可伴有周围神经受损:脊髓脱髓鞘假瘤单时相起病,症状、体征提示为单病灶;MRI检金病灶多单发(偶可多发),占位水肿效应明显,增强后可呈非闭合性花环样或环肜强化;病理为炎性脱髓鞘改变,白质内髓鞘破坏并水肿,病灶内以小血管周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巨噬细胞聚集为主要表现;绐激素治疗后好转。结论脊髓炎性脱髓鞘假瘤MRI酷似髓内肿瘤,容易造成误诊。可试用激素治疗或组织活检,不要急于手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磁敏感成像(SWI)在脑毛细血管扩张症(BCT)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5例BCT患者的MRI平扫、MRI增强扫描及SWI的直接征象,并对病灶进行计数。结果本组15例患者均行MRI平扫、增强及SWI。BCT在MRI平扫(T1WI、T2WI)、SWI、MRI增强扫描均表现为脑实质内多发低信号,其中SWI检出敏感度最高(100%),其次是增强扫描(39.5%),T1WI,T2WI最低(22.9%,22.6%),SWI检出敏感度与其他序列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增强扫描与平扫检出率具有统计学差异,T1WI与T2WI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头部MRI平扫、增强及SWI能显示BCT的直接征像,本研究得出头颅SWI成像可作为诊断BCT的首选检查,且是最敏感、最佳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了垂体动态增强扫描对垂体微腺瘤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间我院疑诊为垂体微腺瘤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后2d内行鞍区MR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及延迟扫描。以手术病理及临床证实结果为标准诊断,观察并比较MR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及延迟扫描对垂体微腺瘤诊断情况。结果 经病理或临床证实为垂体微腺瘤56例,均为单发,其中位于垂体前叶49例,左侧27例,右侧29例。长径2~10mm,平均5.3±2.2mm。MR平扫显示垂体内异常信号28例,动态增强扫描显示病灶55例,延迟增强扫描显示病灶32例。动态增强扫描对垂体微腺瘤显示率显著高于平扫及延迟增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增强扫描对垂体微腺瘤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率及阴性预测率分别为94.6%、93.7%、96.4%、90.9%。结论 垂体动态增强扫描对垂体微腺瘤诊断价值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ACI)和脑转移瘤(BM)的磁共振特征,分析磁共振在两者影像学诊断中的鉴别价值。方法收集急性脑梗死46例,脑转移瘤患者30例。行头磁共振平扫及增强检查,对二者进行鉴别诊断。结果 BM组较ACI组的多发病灶病例数明显增多。2组新发病灶在分布部位上比较,分布无明显差异。脑转移瘤组患者的周围水肿程度显著高于急性脑梗死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急性脑梗死组4例有轻微强化病灶,脑转移瘤组有程度不同的环状或实质性强化。ACI组有2例符合ACI的诊断标准,但在DWI上未显示。其余患者均可在DWI上呈现出高信号影。,明显多于BM组。结论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发病的急性脑梗死和脑转移瘤在磁共振表现上存在诸多差异。通过观察分析,其特征表现助于两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3.0T MRI多序列成像并MRA在脑动静脉畸形(AVM)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飞利浦Achieva3.0TX-series磁共振扫描仪对23例AVM患者行MRI多序列平扫及MRA成像,并对1例患者行增强MRA成像。结果 23例患者中,9例AVM病灶位于左侧大脑半球,另11个AVM病灶位于右侧大脑半球;左右小脑半球各1例,1例位于大脑大静脉池。MRI多序列上,AVM表现为乱线团样异常血管流空信号,供血动脉及粗大引流静脉显示清楚,病灶内陈旧出血及胶质增生伴随小血管呈混杂信号改变。MRA及CE-MRA脑内血管尤其是畸形的异常血管团及供血和引流血管显示完美。结论 3.0T磁共振其多序列MRI并结合MRA成像,可较完美显示脑动静脉畸形的血管解剖关系,同时由于其简便快速,显示脑血管病变客观,对临床确诊和治疗AVM具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0.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46岁,瓦匠。因感冒后头晕、行走不稳5 d于2013年12月31日就诊于某医院神经内科。入院后行头部CT显示右侧基底节及右侧侧脑室后角旁可见多发片状低密度影。行头部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显示左侧延髓、右侧基底节及右侧侧脑室后角旁可见片状长T1、长T2异常信号,增强扫描可见上述病灶周围不连续环形强化,考虑脱髓鞘假瘤可能性大(见图1、图2)。视觉诱发电位显示PVEP60’:P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