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估汶川地震后第2周转移安置点灾民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利用应激反应问卷(SRQ)、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清单平民版(PCL-C)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RSD)及自编调查问卷评估223名随机抽样地震灾民的心理状况。结果①SRQ结果显示,54.3%(121/223)的灾民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SRQ?8),感觉不愉快最常见,依次是感觉不安、紧张或担忧、易受惊吓、易疲劳、易哭、睡眠差、缺乏乐趣、食欲差等。②HRSD评定结果显示,29.02%(65/223)有明确的抑郁症状,重度抑郁4.04%(9/223)。12.9%的被调查者有自杀观念。③PTSD筛查问卷PCL-C结果显示,14.1%(29/223)总分≥5 0分(筛查阳性)。④不同年龄组SRQ、PCL-C、HRSD总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56~65岁灾民SRQ、PCL-C、HRSD均分最高,36~55岁次之。回归分析显示SRQ总分与绝望感、最糟糕天数、烦扰程度存在回归关系(回归模型方差分析F=91.312,P<0.001)。结论灾民在地震发生后1周存在明显心理问题,需要及时有效心理干预。心理干预应注重中老年人、有绝望感、最糟糕天数多和烦扰程度重的人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创伤性骨折患者急性应激障碍情况及其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60例创伤性骨折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包括基本资料问卷表、焦虑抑郁量表以及斯坦福急性应激反应问卷(SASRQ)。结果性别、年龄、焦虑、抑郁、婚姻、文化程度是创伤性骨折患者应激性障碍的影响因素,与SASRQA相关,而焦虑患者和抑郁患者各维度的SASRQ评分均高于非焦虑患者和非抑郁患者的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文化程度在SASRQ、分离、再体验、回避总分等维度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96,P=0.203,P=0.099,P=0.152),而在激惹维度中为影响因素,可进入回归方程(P0.001);性别、年龄、婚姻、焦虑、抑郁均是所有维度的影响因素,均可进入回归方程(P0.005)。结论焦虑和抑郁因素可对创伤性骨折患者的应激性障碍产生显著的影响,临床上应及时治疗该类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以减少创伤性骨折带给患者的不良应激,促进患者临床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芦山地震住院伤员的身心状态。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抽取2013年4月21日-5月15日在四川省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70名地震伤员,运用急性应激障碍(ASDS)、抑郁-焦虑-压力自评量表(DASS-21)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1住院伤员中,26人(37.1%)有急性应激障碍(ASD)症状,"参与过救援"、"目睹过支离破碎的尸体"、"经历亲友受伤或死亡"的伤员比没有经历这些的伤员有更明显的急性应激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人(4.3%)有明显的抑郁症状,8人(11.5%)有焦虑症状、5人(7.2%)有压力症状,而ASD伤员的抑郁、焦虑、压力症状明显高于非ASD伤员(P0.05)。结论芦山地震震后伤员身心反应强烈,部分有明显的急性应激障碍症状,不同创伤暴露经验的伤员其应激障碍症状及严重程度不同;ASD患者更易出现抑郁、焦虑、压力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艾司西酞普兰合并动力性分析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疗效.方法 48例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24例(艾司西酞普兰合并动力性分析)和对照组24例(单用艾司西酞普兰),疗程为12周,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清单(PCL-C)、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和抑郁自评量表(SDS)于治疗前及治疗第4、8、12周末评定疗效.结果 治疗后第4、8、12周末,两组PCL-C的闯入性症状、高警觉性、回避症状评分及PCL-C总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P<0.01);治疗后第8周末研究组PCL-C闯入性症状、高警觉性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后第12周末,研究组PCL-C闯入性症状、高警觉性评分及PCL-C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后第4、8、12周末,两组的STAI中状态焦虑评分及SDS总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 <0.05,P<0.01);治疗后第8、12周末,研究组STAI中状态焦虑评分及SDS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显效率(70.83%)显著高于对照组(50.00%)(P<0.05).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合并动力性分析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疗效较单用艾司西酞普兰更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四川汶川地震灾后1个月时安县灾民的精神健康状况.方法 以四川省安县地震灾民点的1090名重灾民为调查对象,采用心理健康自评问卷(SRQ)为调查的筛选问卷,以DSM-Ⅳ-TR轴Ⅰ障碍定式临床检查病人版(SCID-I/P)中有关抑郁和焦虑障碍的章节为诊断工具,以SRQ 20项总分≥7分时为高危人群,<7分为低危人群,对部分高危人群进行SCID-I/P检查,并对低危人群进行SClD-I/P抽查.结果 501人(45.96%)sRQ<7分,589人(54.04%)sRQ≥7分,显示灾民出现明显的焦虑、抑郁及躯体症状.且女性在多数条目上明显高于男性(P(0.05或|P<0.001).地震后1个月灾民与地震有关的精神障碍发生率为31.94%,男性18.22%,女性40.70%:20岁以下发生率13.46%,21~40岁36.82%,41~60岁34.04%,61岁以上32.37%.其中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发生率15.54%,急性应激障碍(ASD)发生率4.76%,抑郁症发生率9.05%.结论 地震灾后所致的应激相关障碍发生率较高,部分伴有抑郁和焦虑障碍.  相似文献   

6.
杜军  柯雄  刘芳 《四川精神卫生》2019,32(4):350-353
目的了解汶川地震灾后8年曾经历地震的高中生外语课堂学习焦虑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改善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汶川地震极重灾区绵竹中学高中生668人为研究对象,使用外语课堂学习焦虑量表(FLCAS)、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平民版(PCL-C)、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进行调查。结果高中生FLCAS评分为(101. 77±19. 78)分,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FLCAS评分与PCL-C评分呈负相关(r=-0. 154,P0. 01),与PSSS评分呈正相关(r=0. 225,P0. 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FLCAS与性别(B=3. 380,P=0. 037)、年龄(B=-4. 510,P=0. 003)、创伤后应激障碍(B=-0. 359,P0. 01)和其他支持(B=0. 550,P=0. 038)之间均存在相关性。结论震后8年绵竹灾区高中生存在外语课堂学习焦虑,社会人口学因素、创伤后应激障碍和社会支持可能是外语课堂学习焦虑的相关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儿童焦虑症状随性别、年龄的变化趋势及焦虑症状与性别、年龄之间的关系.方法 在小学和初中随机抽取4 200名7~15岁的儿童,进行儿童焦虑障碍自评量表(SCARED)的测量,并按年龄分组,分析性别和年龄与自评量表得分之间的关系.结果 各焦虑维度评分及焦虑总分在性别与年龄之间均有交互作用(P<0.05);男、女儿童不同年龄组的各焦虑维度评分及焦虑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10~11岁年龄组分离性维度(t=-2.591,P=0.010)、社交维度(t=-3.573,P=0.00)、焦虑总分(t=-2.288,P=0.022),以及14 ~ 15岁年龄组躯体化维度(t=-2.349,P=0.019)、广泛性维度(t=-4.65,P=0.00)、分离性维度(t=-4.513,P=0.00)、社交维度(t=-5.25,P=0.00)、学校维度(t=-2.073,P=0.039)、焦虑总分(t=-5.057,P=0.00)均女生高于男生.结论 性别、年龄对儿童焦虑症状的交互作用明显;男、女儿童焦虑症状均随年龄发生变化,但呈现不同变化趋势,随年龄增长男生的焦虑症状减轻而女生的焦虑症状增多;女生焦虑症状明显于男生,尤其在14~15年龄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8·8"九寨沟地震1周后47名伤员急性应激障碍(ASD)发生情况,为合理分配卫生资源、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于2017年8月筛选绵阳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47名九寨沟地震伤员,依据《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分为急性应激障碍组(ASD组)与非急性应激障碍组(非ASD组)。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版(HAMD-24)、自杀风险评估量表(MINI自杀量表)、事件影响量表修订版(IES-R)对伤员进行评定。结果在47名地震伤员中,ASD组8例(17.02%),非ASD组39例(82.98%)。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SD组IES-R总评分[(53.38±23.43)分]、HAMA评分[(27.38±13.46)分]、HAMD-24评分[(21.12±11.85)分]和MINI自杀量表评分[(3.75±6.63)分]均高于非ASD组[(15.62±15.49)分、(6.56±6.72)分、(4.69±4.65)分、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IES-R总评分与HAMA、HAMD-24评分均呈正相关(r=0.81、0.84,P均0.01)。结论九寨沟地震后1周伤员ASD发生率较高;伤员的创伤后应激症状越严重,越易出现焦虑、抑郁症状,自杀风险越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汶川地震1年后北川干部创伤后应激症状及其与焦虑抑郁状况的关系。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PCL-C对北川县事业单位的2055名干部进行调查。结果①1341人(65.3%)再体验症状阳性,780人(38.0%)回避/麻木症状阳性,1076人(52.4%)警觉性增高症状阳性,695人(33.8%)三大症状均呈阳性。②北川干部SAS总粗分(37.22±9.20)高于中国常模(29.78±10.07),有差异显著性(P<0.001);③SDS总粗分(41.97±8.30)与标准分(52.47±10.37)均高于国内常模(33.46±8.55,41.88±10.57),有差异显著性(P<0.001);④PCL、SDS、SAS得分在受教育程度、亲人遇难、房屋倒塌、身体受伤方面均存在差异显著性;⑤PCL-C总分及各分量表得分与SDS标准分、SAS标准分均显著正相关(P<0.001)。结论汶川地震发生1年后,北川干部创伤后应激症状、焦虑症状、抑郁症状仍广泛存在,其中丧失明显者更为显著,而且创伤后应激症状常共病抑郁等其他心理问题。提示,在干预创伤后应激症状时,应同时改善合病的抑郁等状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年创伤经历、状态-特质焦虑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对51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23例非冠心病胸痛患者(非冠心病组)及60名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进行早年创伤问卷简表(ETI-SF)及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问卷调查并比较分析冠状动脉狭窄与ETI-SF、STAI评分的关系。结果:ETI-SF总分及普通创伤、躯体创伤评分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625,F=12.125,F=7.098;P均0.01);冠心病组ETI-SF总分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及正常对照组(F=0.565,F=-0.823;P均0.01);普通创伤分、躯体创伤分、情感虐待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F=0.588,F=0.469,F=0.436;P均0.01)。STAI中特质焦虑评分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730,P=0.01);冠心病组状态焦虑、特质焦虑得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F=4.021,F=4.932;P0.05或P0.01)。ETI-SF评分与冠脉狭窄程度正相关(r=0.387,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具有明显的焦虑倾向;早年创伤经历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