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0 毫秒
1.
皮质下痴呆与慢性精神分裂症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对多发腔隙梗塞性(67例),震颤麻痹性和帕金森综合征性(13例)皮质下痴呆,与慢性精神分裂症(80例)的精神障碍和脑CT扫描的改变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虽两者的精神障碍相类似,但经CT扫描的4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中只发现2例(5%)基底节小低密度灶,难以用皮质下病变来解释慢性精神分裂症的精神障碍和脑CT扫描改变。  相似文献   

2.
作者对多发腔隙梗塞性(67例)、震颤麻痹性和帕金森综合征性(13例)皮质下痴呆,与慢性精神分裂症(80例)的精神障碍和脑CT扫描的改变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虽两者的精神障碍相类似,但经CT扫描的4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中只发现2例(5%)基底节小低密度灶,难以用皮质下病变来解释慢性精神分裂症的精神障碍和脑CT扫描改变。  相似文献   

3.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血清髓鞘碱性蛋白含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测定49例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2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及32例正常人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含量。结果表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组血清MBP含量显著高于精神分裂症组与正常对照组(P〈0.01),且血清MBP含量与脑电图,脑CT改变及病程有关;精神分裂症组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血清MBP含量测定对判断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病情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脑CT与临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30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脑CT检查结果,发现脑结构异常改变84例(27.5%),其中脑萎缩64例(20.9%),脑皮质萎缩20例(6.5%),脑萎缩与性别、家庭史和药物、电休克、胰岛素治疗之间未发现有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5.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临床与CT(附38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诊断和治疗、脑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经临床及脑CT诊断为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患者,均作了脑CT检查。结果(1)均有6~40年不等的高血压病史,部分伴有多年吸烟史或伴Ⅱ型糖尿病史者病情较重。(2)脑CT均表现有不同程度的白质疏松(LA)及深部白质上软化灶、侧脑室扩大;大多数同时伴有皮质的小梗死(84%)。结论Binswanger病的直接病因即是高血压。对有长期高血压和进展性痴呆,伴有多发性腔隙卒中者,结合脑CT改变可考虑本病诊断,及时给予治疗,可延缓病程。  相似文献   

6.
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与精神分裂症脑CT扫描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比较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病人脑结构的变化,收集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和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2版修订本的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病人27例,以及精神分裂症病人25例,应用脑CT定量分析脑室、脑沟。结果显示,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和精神分裂症病人前角指数、第三脑室最大宽度、乳突间比值和脑萎缩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提示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这些所谓的功能性疾病可能和非特异性脑室、脑沟结构异常相关。  相似文献   

7.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临床与CT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诊断和治疗,脑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经临床及脑CT诊断为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患者,均作了脑CT检查。结果 (1)均有6-40年不等的高血压病史,部分伴有多年吸烟史或伴Ⅱ型糖尿病史病情较重。(2)脑CT均表现有没程度的白持疏松(LA)及深部白质土软化灶、侧脑室扩大;大多数同时伴有皮质的小梗死(84%)。结论 Binswanger的直接病因即  相似文献   

8.
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电地形图与CT扫描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55例首次入院的精神分裂症或分裂样精神病患者脑电地形图(BEAM)与CT扫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BEAM的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CT,两者间经一致性检验,Kappa系数值为0.034,说明所观察到的一致性完全是机遇造成。研究表明;两者在功能性和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辅助诊断研究上各有所长,二者有机结合,应用上才能恰到好处。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精神分裂症患者安静状态下闭眼眼球活动(CEM)的特征,对32例精神分裂症,31例情感性精神障碍,18例脑品质性精神障碍,16例神经症和26名正常人进行了眼电图检查,结果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安静状态下,CEM以r波为主,s,波罕见,和缺乏紧张水平的适应改变为主要特征,与其它精神障碍和正常对照者有显著不同,各项CEM指标与BPRS,SANS和SAPS的评分以及抗精神病药剂量均无显著相关,提示安静  相似文献   

10.
基于功能磁共振成像的早发精神分裂症默认网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发精神分裂患者在静息状态下脑默认网络功能连接特点。方法:采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对26例早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和28例正常对照进行静息状态下全脑的磁共振脑功能扫描。采用功能连接分析方法,提取静息状态下默认网络,在患者组和对照组中分别计算默认网络各脑区两两间的功能连接。结果:早发精神分裂症组在默认网络存在5条异常连接。其中3条连接表现为连接增强:腹侧前额叶内侧皮质-右侧颞下回(P=0.0078),腹侧前额叶内侧皮质-左侧外侧顶叶(P=0.0091)、腹侧前额叶内侧皮质-背侧前额叶内侧皮质(P=0.0163)。2条连接表现为连接减弱:右侧外侧顶叶-小脑扁桃体(P=0.0223),左侧额上回-右侧下半月小叶(P=0.0294)。结论:早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默认网络功能的异常。这些异常改变可能与精神分裂症的病理机制相关。  相似文献   

11.
不同认知功能老年慢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不同认知功能的老年慢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征及脑CT表现。方法比较15例认知功能缺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与19例认知功能相对保存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症状、日常活动能力及脑CT改变。结果与保存组相比,缺损组教育程度低,女性比例高,起病较慢,起病诱因多,非偏执型比例高,阴性症状较多,日常活动能力下降更显著,脑萎缩明显,统计检验有显著意义。结论认知功能缺损和相对保存的老年慢性精神分裂症很可能具有异源性病因。  相似文献   

12.
精神分裂症与脑结构异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与脑结构异常的关系。方法对143例精神分裂症进行MRI检查。结果143例精神分裂症中有脑萎缩33例,其中表现为脑室对称性扩大7例(5.17%),皮质萎缩8例(5.75%),同侧脑室扩大伴皮质萎缩18倒(12.64%),脑萎缩与性别、家族史、药物治疗、电休克治疗之间未发现正相关。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有脑器质性改变的可能,且与患者病程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正常老年人(NC)与认知功能相对保存的慢性老年精神分裂症(S1)、认知功能缺损的慢性老年精神分裂症(S2)及Alzheimer病(AD)、S1与S2之间认知和脑萎缩情况的异同,探索慢性分裂症认知功能减退的本质及器质性基础。方法应用一组神经心理测验与头颅CT扫描检测41例NC、19例S1、19例S2及38例AD患者。结果4组样本以认知功能评定成绩好坏依次排序:NC为最好;其次为S1,S2和AD最差。S2的认知损害模式与AD有所不同。脑CT测量显示的脑萎缩程度:AD最重,其后的是顺序为S2,S1,NC。S1与NC相比,存在以颞叶萎缩为主的局灶性损害,S2组脑萎缩较S1组弥漫且严重,但较AD轻。结论提示S2组认知功能损害是精神分裂症的自然结果,而不是因为合并了AD;精神分裂症有可能是一种异质性疾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患精神障碍的特点及其影响学基础。方法 对122例皮质下动脉硬化脑病患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全面的神经精神检查。采用CT半定量方法分析大脑白质低密度改变的程度,检查结果使用统一表格记录。结果 患均存在脑衰弱症状和斑片状智能障碍,其中痴呆41例,多数存在症状波动。患精神障碍与大脑白质低密度改变有关,而与是否存在脑卒中病灶及皮层萎缩无显关系。结论 斑片状智能障碍是该病最显的临床特征,患精神障碍与大脑白质广泛性破坏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早发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皮质下脑结构体积和协变连接异常变化.方法 对39例首次发病未用药的早发青少年(12~18周岁)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以及31名年龄、性别及受教育程度与之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全脑磁共振扫描;采用Freesurfer软件对T1加权脑结构像进行图像分割配准处理,并提取皮质下脑体积进行双样本t检验分析,利用组水平线性相关构建皮质下脑区之间的协变连接,对协变连接r值进行Fisher r-to-z变换后进行组间Z检验比较分析.结果 患者组(n=35)左侧丘脑(7755 mm^3与7955 mm^3,t=-2.16,P〈0.05未校正)、左侧海马(4200 mm^3与4331 mm^3,t=-2.01,P〈0.05未校正)相对于对照组(n=29)体积减少;患者组皮质下脑区协变连接在左侧苍白球与壳核、左侧海马与杏仁核、右侧杏仁核与丘脑、右侧杏仁核与壳核、左侧壳核与右侧丘脑之间显著降低(Z=1.88~2.87,P〈0.05 FDR校正).结论 早发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皮质下局部脑体积减少以及协变连接降低,这可能提示患者皮质下边缘系统、基底节脑区的结构协同发育异常.  相似文献   

16.
特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与MRI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特发性低颅压综合征(SIH)的临床特点及特征性影像学所见。方法对1年11个月间收治的8例SIH患者,详细观察其临床特点,多次腰穿检测其脑脊液(CSF)压力及生化学、头CT、MRI平扫和Gd-DTPA增强扫描。结果当患者出现起立性头痛、呕吐、颈强直时,其脑压≤0.7kPa。其中5例呈血性CSF,7例蛋白增高,似蛛网膜下腔出血(SAH)。CT示脑室缩小,MRI增强扫描示硬脑膜强化,硬膜下积液和特异性脑髓下垂之改变。当其临床症状消退时,其脑压及CSF生化学恢复正常。结论了解SIH的临床及MRI的特异性改变对于正确诊断和治疗SIH至关重要,以防误诊  相似文献   

17.
慢性进行性皮质下脑病又称皮质下性动脉硬化性脑病,于1894年Binswanger报告8例慢性进行性痴呆伴有皮质下白质动脉硬化,故又称为Binswanger病。以后相继报告类似病例,目前国内尚未见有报道,现将我科经CT脑扫描诊断一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服刑能力鉴定中精神分裂症与拘禁性精神障碍的差异。方法回顾性调查60例拘禁性精神障碍与130例精神分裂症,就服刑相关资料、病情特点、服刑能力两组间进行比较。结果拘禁性精神障碍女性比例较高、羁押至发病时间短(P描〈0.05),刑期较短、起病急、病程短、出现睡眠障碍较多、思维散漫少见、症状内容多与拘禁相关(P描〈0.01);精神分裂症慢性起病较多、病程长,幻觉妄想、思维散漫、情感不协调、无自知力及无服刑能力较多(P描〈0.0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男性、羁押至发病时间及病程长、思维散漫、妄想及情感不协调是精神分裂症的危险因素。结论拘禁性精神障碍与精神分裂症有不同的特点,性别、羁押至发病的时间、病程、是否存在思维散漫及妄想、情感协调性是两者鉴别的要点。  相似文献   

19.
报道50例经脑CT扫描证实的老年慢性硬脑膜下血肿(CSH)。32例有不同程度外伤史(占64%),但高颅压症状轻微。17例(34%)初诊时接近诊断;19例(38%)初诊为脑血管病;另14例(28%)误为其它,手术治疗40例效果良好;非手术治疗10例中基本治愈6例,死亡4例获尸检诊断。结合文献报道讨论了外伤与血肿形成、脑CT检查和治疗等有关问题。总结出5条体会  相似文献   

20.
探讨酒精所致精神障碍头颅CT检查结果及其临床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住院的52例符合CCMD-2-R诊断标准的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进行了头颅CT检查,并以同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52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中,脑萎缩中34例,5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中,脑萎榨为20例。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