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sICAM-1)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10—2016-06我院收治的6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3例。对照组仅采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研究组联合采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及通心络胶囊,2组均持续治疗1个月。入院时及疗程结束后统计对比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I)、血清IGF-1与sICAM-1水平变化情况、临床疗效、入院时及治疗第15天、30天时血肿体积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前NIHSS评分及BI评分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研究组90.91%(30/33),高于对照组的66.67%(2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血清IGF-1及sICAM-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清sICAM-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IGF-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5天、30天2组血肿体积较治疗前缩小,且研究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采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及通心络胶囊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小脑血肿体积,改善血清IGF-1、sICAM-1水平,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比传统保守治疗和立体定向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两种治疗方法下脑出血后抑郁症的发病率.方法 64例脑出血患者分别采用保守治疗和立体定向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对比病程第14天及第90天时患者NIHSS评分及HAMD评分,评价患者神经功能缺失情况及抑郁症程度.结果 在病程第14天及90天,两组NIHSS得分均有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90天时两组mRS得分有明显差异;第14天时,两组抑郁症发病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90天时两组抑郁症发病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立体定向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相对传统保守治疗可缩短病程,加快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预后及生存质量,并且可降低脑出血后抑郁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脑出血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的变化特征及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0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病例组、100例年龄、性别与之匹配的健康人群作为健康组,分别检测病例组入院时、治疗3d后、治疗7d后的血清NSE、S100β蛋白水平,并分析血清NSE、S100β蛋白水平入院时水平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关系。结果病例组的血清NSE、S100β测定值在入院时、治疗3 d后、治疗7d后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者的血清NSE、S100β测定值在治疗第3天时达到高峰,显著的高于入院时和治疗7d后(P0.05);病例组的患者依据不同出血量分组,结果显示在入院时、治疗3d、治疗7d后,血清NSE、S100β测定值组间比较为出血量≤15ml、患者出血量15~30ml、患者出血量≥30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SE、S100β与NIHSS评分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419、r=0.338)(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血清NSE、S100β蛋白随着治疗时间发生显著变化,并且与患者神经缺损程度具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对急性期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60例符合条件的急性期脑出血患者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疏血通注射液6mL 1次/d静滴,连用15 d.入院第1天,治疗第7、15天行头颅CT检查测量血肿体积、血肿周围低密度容积的大小,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同时监测两组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 入院第1天,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肿体积、血肿周围低密度容积的大小、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7、15天,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肿体积、血肿周围低密度容积的大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7、15天,两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疏血通注射液能促进脑出血时的血肿吸收、血肿周围低密度区缩小和神经功能改善,不会引起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下降和血肿的扩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及评估病灶侧局部亚低温治疗急性脑出血的有效性。方法根据入选及排除标准依住院号尾数单双号将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分为观察组(51例)及对照组(5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予病灶侧局部密贴式降温带治疗,对照组使用全头颅密贴式降温帽进行亚低温治疗。对2组急性脑出血患者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cCRP)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进行动态浓度监测,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动态评分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出血量、发病时间、入院时NSE、hcCRP浓度及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亚低温治疗后2组血清NSE浓度在第3天、第7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第14天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cCRP浓度在第3天、第7天、第14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IHSS神经功能评分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入院时及第7天、第14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1天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出现明显心律失常、凝血功能障碍、低血压等并发症,无死亡病例。应激性溃疡出血、电解质紊乱发生率无差别(P>0.05);继发肺部感染发生率观察组为5.8%,对照组为1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灶侧局部亚低温治疗在达到理想的病变侧头部降温目的的,对健侧头部及全身影响和不良反应均较小,且复温无条件及时间的限制。而在减轻出血后神经元的损害、降低患者血清NSE水平、抑制炎症反应,从而达到降低神经功能损害程度、改善预后方面优于全头颅性亚低温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乌拉地尔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对患者血肿大小的影响。方法我院2014-01—2015-01收治8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应用乌拉地尔,对照组应用硝普钠,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1周、4周后血肿量、治疗前与随访结束时NIHS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2组治疗前血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4周后,观察组血肿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束时,观察组NIHSS评分为(7.5±1.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0±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1%,对照组为2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拉地尔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可有效减少血肿并防止扩大,神经损害得以减轻,安全可靠,临床应用价值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局部压低温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并通过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及一氧化氮(NO)浓度变化分析治疗机理。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7年4月因急性大面积脑梗死至本院治疗的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予以吸氧、脑保护剂、脱水降颅压、抗血小板等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局部亚低温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NIHSS神经功能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Bathel指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测定并比较2组血清中NSE浓度、SOD活力及NO浓度。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NIHSS评分、Fugl-Meyer评分及Bathel指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3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1天2组NSE浓度和NO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7、14天观察组NSE浓度和NO浓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1、3天2组血清中SOD活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7、14天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局部压低温治疗对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有显著的神经功能保护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促进SOD生成,避免氧自由基过氧化损害和抑制NO释放,减轻NO的毒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肢体缺血后处理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58例未进行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发病72 h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影像证实,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4个短周期单侧上肢缺血再灌注,每天进行1次连续7 d。比较入院时和病程14 d时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入院时、病程14 d和病程3 m时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WI);入院时和病程3 m时的改良Rankin量表(mRS)、梗死体积。结果治疗14 d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5.9%)高于对照组(7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NIHSS评分、rMTT在入院时和病程14 d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在病程3 m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3 m时,治疗组mRS较对照组下降(P0.05),治疗组梗死体积较对照组减小(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短暂性肢体缺血后处理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减轻NIHSS评分及mRS评分,减小梗死体积,增加脑灌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模式对脑出血围术期患者神经功能及家属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抽取2013-09—2016-11我院收治的98例脑出血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为2组各49例。对照组行围手术期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对比2组入院时及出院时神经功能(NIHSS)评分、生活质量(SF-36)评分及家属负性情绪[焦虑(HAMA)、抑郁(HAMD)]评分,并统计2组护理满意度。结果入院时,2组NIHSS评分、SF-36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SF-36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2组家属HAMA、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观察组家属HAMA、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92%(47/49),高于对照组的79.59%(3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模式有利于促进脑出血围术期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缓解家属负性情绪,对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强化降压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对血压超过140-150mmHg的患者在入院后1h内将收缩压降至140mmHg以下并维持24h,对照组按指南标准降压。比较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入院24h后血肿增大情况,计算血肿扩大发生率;观察对比治疗后第7天、第28天2组的NIHSS、MRS、BI评分。结果与对照组血肿扩大发生率50.0%比较,强化降压组血肿扩大率12.0%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88%,与对照组5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治疗28d后,观察组IHSS、MRS、BI分值分别为(5.31±1.21)分、(2.90±1.19)分、(76.91±17.89)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脑出血后强化降压可以缓解出血,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超早期强化降压治疗脑出血的近远期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脑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按常规标准进行降压治疗,观察组给予超早期强化降压治疗。统计2组治疗前与治疗后3d血肿体积与NIHSS评分,随访3个月,记录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与NIHSS评分,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1%)显著高于对照组(7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肿体积与NIHS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个月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病死率分别为6.7%和1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观察组ADL评分(65.2±8.4)分,NIHSS评分(11.3±5.2)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57.3±8.6)分和(16.2±4.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强化降压治疗脑出血能有效延缓血肿增大,减轻神经功能受损程度,有利于促进后期生活活动能力良好恢复,适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非外伤性脑出血患者炎症因子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非外伤性脑出血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7天、14天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评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s-CRP、IL-6、TNF-α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7天、14天,观察组的hs-CRP、IL-6、TNF-α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7天、14天,观察组与对照组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但观察组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可更好的减轻非外伤性脑出血患者炎症反应,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微创钻孔引流术与开窗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3-04—2016-07在我院行外科手术治疗的11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不同术式分为微创组(n=55)与开窗组(n=55)。微创组行微创钻孔引流术,开窗组行开窗血肿清除术。对比2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再出血发生率、预后情况及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C反应蛋白(CRP)、神经营养因子(NT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结果 2组再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开窗组,且术后1周NTF水平高于开窗组,NIHSS评分、CRP、NSE水平低于开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预后有效率92.73%,高于开窗组7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预后,且手术时间短,利于术后恢复,疗效显著优于开窗血肿清除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及肢体功能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6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分别43例,对照组给予对症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28d时2组临床疗效、NIHSS评分和ADL评分。结果 2个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0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42%(P<0.05);治疗前2组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d,治疗组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d和28d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d、14d、28d治疗组AD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能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趋势和肢体功能,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的效果及对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05—2016-06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收治的22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110例)及对照组(110例),观察组应用脑醒静治疗,对照组选择常规治疗,对治疗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状况、临床效果以及细胞因子水平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前2组NIHSS评分和G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后2组GCS评分和NIHSS评分相比,观察组改善更加显著(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1d,2组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d和7d,2组CRP水平比较,观察组改善更加显著(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1d、3d,2组NSE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7d,2组NSE水平比较,观察组改善更加显著(P0.05)。结论脑醒静能够有效降低脑出血患者的CRP水平,降低脑出血后神经损伤和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在脑出血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在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88例为治疗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的4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对比分析2组血清PDGF及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治疗组脑出血后第2天、第8天血清PDGF含量、血小板PDGF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156、12.896、13.024、13.138,P0.05);治疗组脑出血后第8天血清PDGF含量、血小板PDGF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第2天,第12天明显低于第2天及第8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DGF含量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780,P0.001)。结论脑出血患者血清PDGF含量及血小板PDGF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可作为脑出血的早期诊断指标,且由血清PDGF水平的高低可判断患者神经功能受损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超早期强化降压治疗对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07-2016-08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降压治疗,观察组给予强化降压治疗,对比2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血浆MMP-9水平、水肿量及血肿量。结果2组治疗前NIHSS评分、血浆MMP-9水平、水肿量及血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d,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5d,观察组血浆MMP-9水平及水肿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h,观察组血肿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强化降压治疗可有效降低血浆MMP-9水平,减轻神经功能缺损,同时减少血肿量及水肿量,对提高患者预后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联合七叶皂苷钠治疗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58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9例。实验组采取依达拉奉联合七叶皂苷钠治疗,对照组仅采用七叶皂苷钠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通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评估神经功能。结果 2组治疗后脑水肿、脑血肿均显著降低,实验组脑水肿面积、脑血肿体积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62.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与七叶皂苷钠联合治疗脑出血疗效显著,且可降低对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98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与对照组49例。观察组采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仅给予依达拉奉治疗。2组疗程均为14d。比较2组疗效,治疗前后NIHSS评分、GCS评分、hs-CRP、NSE、IL-6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9.80%)高于对照组(69.39%)(P0.05);2组NIHSS评分治疗后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NIHSS评分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2组GCS评分治疗后增加(P0.05);观察组GCS评分治疗后高于对照组(P0.05);2组血清hs-CRP、NSE、IL-6水平治疗后下降(P0.05);观察组血清hs-CRP、NSE、IL-6水平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2组均未见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患者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病灶侧局部亚低温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脑出血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每组48例,对照组予全头额的密贴亚低温降温治疗,研究组予病灶局部亚低温降温治疗,对比2组NIHSS评分、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第21天和第28天的NIHS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30d恢复良好率39.58%,优于的对照组20.83%(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31.25%,低于对照组的5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灶侧局部亚低温治疗急性脑出血,疗效显著且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