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女性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患者血清心肌酶水平与病情的关系。方法:对63例首次发病的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阳性症状量表(SAPS)及阴性症状量表(SANS)评估病情;同时测定血清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根据心肌酶是否高于正常值分为:观察组(心肌酶增高组)30例和对照组33例(心肌酶正常组)。观察组于治疗4周后复查心肌酶和量表再次评估。结果:治疗前观察组血清LDH、α-HBDH、CK及CK-MB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其中以CK、CK-MB值增高显著(P均0.001);治疗后明显下降(P均0.01)。治疗前观察组SAP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增高,SAN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均0.01),BPRS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BPRS、SAPS评分显著下降(P均0.01)。观察组SAPS评分与血清CK、CK-MB水平呈正相关(r=0.42,P=0.02;r=0.37;P=0.04)。结论:女性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患者血清心肌酶水平升高,并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阳性症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及抑郁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差异。方法纳入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61例,双相障碍患者57例,抑郁障碍患者48例,另设正常对照59名。所有研究对象采用重复性神经心理测查系统(Repeatable Battery for the Assessment of Neuropsychological Status,RBANS)评估认知功能,首发精神分裂症组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评定精神病性症状,双相障碍组、抑郁障碍组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估抑郁和焦虑症状,贝克—拉范森躁狂(Bech-Rafaelsen mania scale,BRMS)量表评估躁狂症状。结果 4组对象的RBANS总分(F=5.18,P0.01)、即刻记忆(F=4.09,P0.01)、言语功能(F=9.53,P0.01)、注意(F=3.87,P=0.01)、延时记忆(F=9.86,P0.01)因子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首发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组RBANS总分低于对照组(P0.01),首发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抑郁障碍组即刻记忆、言语功能、延时记忆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双相障碍组言语功能得分低于首发精神分裂症组(P0.01),首发精神分裂症组注意得分低于抑郁障碍及对照组(P0.01)。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抑郁障碍患者均存在认知功能损伤,首发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缺陷重于抑郁障碍,轻于双相障碍。  相似文献   

3.
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心肌酶活性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心肌酶活性改变的机理,并深入探讨心肌酶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及病情的关系。方法:对65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入院及治疗4周后的心肌酶(CK、LDH、AST)进行检测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血清心肌酶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4周后,研究组心肌酶活性均比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心肌酶活性出现异常并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和病情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单双相重度抑郁的临床特征及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回顾性地抽取2015年6月~2018年6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住院治疗患者中单相重度抑郁患者250例(单相组)及双相重度抑郁症患者92例(双相组)的病案资料,对两组一般资料进行对照分析,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总分、5项因子分及减分率来评定MECT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临床疗效差异。结果双相组治愈率高于单相组,双相组的HAMD-17总分减分率高于单相组,两组差异显著(P0.01)。单相组阻滞因子减分率更高,双相组躯体焦虑化因子及认知障碍因子减分率更高,差异显著(P0.05)。双相组MECT起效次数及治疗总次数均高于单相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 (1)与单相重度抑郁相比,双相重度抑郁患者的发病年龄更早,就诊年龄更小,文化程度更高,家族史阳性率更高,病程更长,阻滞症状更重;(2)单双相抑郁的发病机制可能不同,MECT可能更加适用于阻滞症状更加明显的单相重度抑郁患者和躯体焦虑症状及认知障碍更加明显的双相重度抑郁患者;(3)MECT治疗单双相重度抑郁时均有显著疗效;与单相重度抑郁相比,MECT治疗双相重度抑郁起效更慢,治疗疗程更长,治愈率更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及单相抑郁障碍患者自知力的差异、影响因素及自知力与诊断的关系。方法在广州市惠爱医院连续入组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精神分裂症、双相躁狂、双相抑郁、单相抑郁诊断标准的住院患者395例,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自知力和治疗态度问卷(ITAQ)分别评定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自知力水平,通过协方差分析方法进行症状严重程度及自知力水平比较,采用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比较入院时各因素对自知力的影响。结果入院时精神分裂症组、双相躁狂组、双相抑郁组、单相抑郁组的ITAQ总评分分别为(5.66±0.39)分、(5.95±0.50)分、(9.73±0.95)分、(9.36±0.94)分,四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40,P0.01)。出院时精神分裂症组、双相躁狂组、双相抑郁组、单相抑郁组ITAQ总评分分别为(12.27±0.38)分、(14.46±0.49)分、(13.64±0.94)分、(12.98±0.92)分,四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32,P=0.005)。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自知力水平、诊断、性别均为自知力变化的影响因素(β=-0.405、2.103、-1.482,P均0.05)。结论住院精神障碍患者在急性期,自知力水平变化与疾病谱系变化存在相关性。随着疾病谱系的发展,抑郁障碍、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知力缺损程度逐渐加重。此外,自知力的变化受入院时自知力水平、诊断、性别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心电图QT离散度 (QTd)和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对 4 8例脑梗死患者及 4 0例健康者的心电图QTd及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乳酸脱氢酶 (LDH)、肌酸磷酸激酶(CK)等心肌酶谱进行检测 ,并作对照分析。结果 脑梗死患者QTd明显增加 ,心肌酶谱各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或P <0 0 5 )。QTd增加与心肌酶谱多项指标升高呈正相关 (r值分别为 0 375、0 4 2 2、0 6 4 6、0 5 6 9及 0 4 36 )。结论 脑梗死患者心电图QTd及心肌酶谱显著增高。QTd及心肌酶谱检测有助于了解脑梗死病情及心脏受累程度 ,有利于对患者病情的全面评价。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单相与双相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为单相和双相抑郁障碍的鉴别诊断提供参考。方法连续入组2012年6月-2013年11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住院、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诊断标准的单相抑郁障碍(单相组,n=72)和双相抑郁障碍(双相组,n=64)患者,收集并分析两组一般人口学资料和临床特征,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HAMD-17)评定抑郁症状。结果单相组女性及已婚患者比例均高于双相组(χ2=18.74、4.68,P0.05或0.01);双相组平均起病年龄小于单相组(t=-2.13,P=0.035);双相组性格外向者比例高于单相组(χ2=9.74,P=0.002);单相组有病前诱因者比例高于双相组(χ2=18.96,P0.01);双相组伴不典型抑郁症状者比例高于单相组(χ2=24.60,P0.01);双相组既往抑郁发作次数多于单相组(Z=-5.37,P0.01);单相组HAMD-17总评分及躯体化焦虑和食欲减退因子评分均高于双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8~-2.06,P0.05或0.01)。结论单相与双相抑郁障碍患者在性别、婚姻状况、发病年龄、是否有病前诱因、是否伴不典型抑郁症状、既往发作次数及HAMD-17评分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白介素6(IL-6)水平与抑郁发作的关系。方法:检测及比较单相抑郁障碍63例(单相抑郁组)、双相障碍抑郁80例(双相抑郁组)及健康对照者42名(对照组)血清IL-6水平;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单相与双相抑郁发作患者抑郁症状,分析血清IL-6水平与HAMD评分的关系。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血清IL-6水平分别为(64.56±7.10)ng/L和(22.54±2.99)ng/L,两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362.51,P0.01)。单相抑郁组和双相抑郁组血清IL-6水平分别为(65.11±7.21)ng/L和(63.85±6.95)ng/L,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发作患者血清IL-6水平与HAMD评分呈正相关(r=0.19,P=0.025)。结论:单相与双相抑郁发作患者血清IL-6水平显著升高,并与其病情的严重程度一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伴与不伴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的性别差异。方法:纳入精神分裂症患者138例及正常对照者94名,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患者的精神症状、卡尔加里精神分裂症抑郁量表(CDSS)评估患者的抑郁症状;同时运用重复性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评估受试者的认知功能。结果:精神分裂症伴有抑郁组PANSS总分及因子分高于不伴抑郁症状组(P均0.001),RBANS总分及因子分低于不伴抑郁症状组(P0.05或P0.01)。性别分层后,PANSS总分及因子分、RBANS总分及因子分在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伴与不伴抑郁症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男性伴与不伴抑郁症状组PANSS总分、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症状分、RBANS总分及即时记忆因子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男、女精神分裂症患者CDSS分与PANSS总分呈正相关(P均0.001),而CDSS评分与RBANS总分的相关性只存在于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女:r=-0.334,P=0.008)。结论:伴与不伴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及认知功能存在男女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奎的平对伴有抑郁症状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方法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将具有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46例分两组:其中奎的平组22例,舒必利组24例。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6、8周末做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阴性症状量表(SANS)、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临床总体印象量表——疗效总评(CGI-GI)、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结果奎的平对精神病性症状的有效率为72.7%,对抑郁症状的有效率为77.1%,与舒必利相比在抗精神病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在抗抑郁方面,奎的平优于舒必利。奎的平的副作用少.于舒必利。结论奎的平对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和抑郁症状均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